12月5日,15名驢友自駕3輛四川牌照小車來到黔西縣素樸鎮水西洞,擅自進入該未開發溶洞。當晚,有羣衆見15人未出洞,恐發生危險,向當地派出所報警。接警後,民警趕到水西洞洞口,發現水西洞鐵門鎖已被撬開並從內部進行反鎖,初步判斷撬鎖人員已進入洞內。爲避免意外事故,當地緊急展開救援工作,通過全力搜尋,於8日5時將進洞人員全部搜尋到。從這15名驢友被曝失聯到民警搜救進程再到最後被找到,這個過程在網絡中被即時傳播,加之各種相關的碎片信息層出不窮,公衆的關注熱度以及情緒態度也被不斷激發,輿論隨之呈現愈演愈烈的態勢。

1、輿情傳播演化過程分析

15名驢友進入未開發的溶洞始於12月5日,而被發現失聯及民警搜救的信息傳播則始於12月7日下午。整個傳播過程圍繞着失聯、搜救以及救援結果展開,輿情傳播熱度的演化大體呈現如下特點:

失聯信息觸發關注熱度,搜救結果未出前熱度較低

15名驢友在未開發溶洞探險失聯最初是於12月7日下午,貴州日報天眼新聞對失聯搜救以及溶洞基本情況進行了較爲詳細的介紹;隨後澎湃新聞、大河報、中國新聞週刊等媒體對此事進行了跟進與擴散,該事件的關注熱度達到了一個小小的峯值。隨着搜救進展的繼續以及搜救結果未明,各傳播主體的傳播擴散的積極性以及新聞報道的密度都呈現下降的趨勢,該事件的網絡關注熱度也隨之呈現式微的狀態。在這個過程中,“官方回應目前尚未有人被救出”、“專家稱洞穴探險專業性強、很危險”等內容僅在小範圍內引發公衆參與互動與評論。

失聯驢友被找到引爆關注熱度,細節信息影響熱度走向

12月8日早上,“黔西發佈”微信公號發佈消息, 稱經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組織力量全力搜尋,12月8日凌晨5時許,擅自進入黔西縣素樸鎮水西洞的15名戶外活動愛好者已全部找到,人員身體狀況正常。這則信息經過各大媒體的傳播報道其關注熱度迅速被引爆,在極短的時間內達到峯值。失聯驢友們被找到這一搜救結果的傳播過程中,各種細節信息也被爆出,比如此前就有人擅自進入溶洞、此次擅自進入溶洞的驢友年齡最大有75歲、失聯驢友被找到時正在睡覺並稱還想再待10天、系第三次入洞且帶着鍋碗瓢盆等,這些細節信息也成爲影響關注熱度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加劇公衆不滿態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2、負面輿論貫穿事件傳播始終,公衆憤怒不斷極化

在從驢友失聯到搜救再到被找到,對於此事件的負面輿論一直充斥在網絡中。從網絡情緒的分佈中也可以看出,整個過程中網民的負面情緒所佔比例極高。從網民負面情緒的表達來看,主要是圍繞着這些驢友們撬鎖、擅自進入未開發溶洞、自己冒險的同時爲別人、爲援救人員增添負擔。另外,網友們強烈呼籲這些驢友們要支付救援費用,浪費公共資源。隨着這些負面輿論的不斷生成,輿論抨擊力度呈現處極化之勢,謾罵驢友們不配活着、該死的言論也不斷出現。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網友將對驢友的稱呼改爲野驢,對這一羣體的形象的非理性黑化也是此事件中輿論極化的另一個表現。

3、驢友負面輿情愈演愈烈,從個案到普發下的輿論反思

由該事件在網絡中的傳播,輿論對驢友這一對象表現出極爲負面的評價。以往各種相關驢友負面輿情事件也被一些媒體提及。澎湃新聞等媒體就基於此事件積極主動進行議題設置,細數以往頻發的驢友冒險導致的各種負面事件,如12名驢友中秋夜被困野山、男子進入禁區受傷被困等,除此之外,還有之前一些驢友被援救後不買賬的事件也被提及。由此看出,驢友相關負面輿情事件發生的較爲普遍。而對於援救驢友的費用應該由誰買單早在之前就經歷了幾次大討論,輿論指向大多爲驢友應該成爲費用支出方。驢友負面個案的屢次出現,已經逐漸演化成一種較爲普遍的現象。這種普遍現象的頻發,也加劇了公衆們對驢友這一形象的惡評,同時呼籲制定相關懲罰措施、加強進行監管的輿論聲音也不斷強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