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號,是怎麼來的呢?

中國人講究敬天法祖,除了老天,就是老祖宗最大。

作爲富有四海的皇帝,他的祖宗更不得了。

所以,皇帝都會建築專屬的家廟來祭祀祖宗。

剛開始時,一座家廟祭祀一位祖宗,但是,你想啊,十幾代皇帝傳承下來,可不就有了十幾座家廟了?幾十代皇帝傳承下來,可不就有了幾十座家廟了?這可不行啊,得變通。變通的法門就是:祖宗皇帝多了,就建一座太廟,把幾代之前血緣關係已疏的家廟毀去,而把家廟裏的神主合祀於太廟——這種行爲稱之爲“祧”。各代帝王合祀於太廟,就必須上廟號,以示永遠立廟祭祀之意。

現在網上有一種“清光緒、宣統共用一個廟號”的說法。

但宣統是亡國之君,而且是末代之君,在他之後,是沒有帝王會立廟祭祀他的,即他是沒有廟號的。

爲什麼會造成“清光緒、宣統共用一個廟號”的誤會呢?

我想,一方面是因爲光緒帝的廟號是“德宗”;另一方面宣統曾被日本人扶持爲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帝國”的皇帝,當時用了一個年號,爲“康德”,又有人稱他爲“康德皇帝”——“德宗”和“康德”都有一個“德”字,所以弄混了吧?!

順帶提一下,有人說,崇禎也是個亡國之君,爲什麼他會有廟號,而且有多個廟號?

說“崇禎是個亡國之君”,其實是從一個陰謀開始的。

原先滿清在遼東一直與明朝幹仗,入關後,一方面爲了轉移視線,另一方面是以減輕明朝人對自己的敵視態度,就把弒君滅國的責任推在李自成身上,說崇禎帝是李自成迫死的(這是事實),明朝也是李自成滅亡的(這不是事實,當時全國尚有十分之六七土地控制在明朝官員的手裏)。

他們這樣不顧事實,把明朝滅亡的時間提前,是想澆滅明朝軍民的希望,轉而投向自己。

話說回來,滿清入關之初,並不敢以接替明朝自居,而是打着助明剿賊(指李自成)的旗號來的。

李自成狼狽不堪地逃出了北京後,明朝在京官員爲崇禎哭靈。

既然設靈祭祀,牌位上就必須要有諡號。

明左中允李明睿提出以“懷”爲崇禎的廟號,以“端”爲諡號,合稱“懷宗端皇帝”。

當時的多爾袞要安撫人心,當然不能制止。

所以,崇禎就有了“懷宗”這一廟號。

現在很多對歷史不甚瞭解的人,取笑多爾袞,說滿人初來乍到,還不熟悉中原王朝禮數,傻乎乎地看李明睿給崇禎上廟號。一直到多年後,順治皇帝漸悉中原文化,這才如夢初醒,下令取消崇禎的廟號,並改諡號爲“愍”。

這些人取笑多爾袞無知,其實他自己才無知。

不妨想想看,就算多爾袞不熟悉中原王朝禮數,但他手下的漢臣還少了?象洪承疇、寧完我、范文程這些漢奸醜類,難道也跟着不懂?都傻乎乎地被李明睿等人給耍了?真是可笑!

真實的歷史就是:那個時候的多爾袞等人還沒把崇禎當成亡國之君——至少在該年六月,多爾袞還發布文告對大明遺民說:“如果有人不忘明室,想輔佐及擁立賢明的藩王,戮力同心,共同保全江東,我大清絕不會干涉、更不會禁止。不但不會禁止,還會和新擁立的藩王通和講好,使你們不辜負本朝,把斷絕帝脈的接續上、把傾倒的王室扶起來,這,就是你們友好睦鄰大清朝的仁義之舉。”(“其有不忘明室,輔立賢藩,戮力同心,共保江左者,理亦宜然,予不汝禁。但當通和講好,不負本朝,彼懷繼絕之恩,此惇睦鄰之義。”)

把明朝定義爲已經滅亡,是在第二年五月清大軍南下之時。

而南明三帝中的弘光帝,先給崇禎先上廟號“思宗”,後又改“毅宗”;隆武帝登基之後,又復改爲“威宗”。

所以,崇禎帝最終成爲了一個擁有衆多廟號的“亡國之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