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湖區河壩鎮河心洲村曾經的貧困戶周忠萬(左一),靠臍橙種植年收入突破了5萬元。

大通湖區千山紅宏碩稻蟹生態產業園鳥瞰。

大通湖區河壩鎮王家湖村實現了從省級貧困村到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的蝶變。圖爲村民載歌載舞慶豐收。

2020大通湖金秋品蟹美食旅遊節,一對“蟹皇”“蟹後”拍出了3萬多元,拍賣所得全部捐贈給大通湖助學基金會。圖爲拍賣現場。

大通湖區千山紅鎮大西港村完成改廁後,幾戶農家有了人工小溼地 。

大通湖區金盆鎮劉衛現代農機合作社水稻種植實現全程機械化。圖爲機械插秧現場。(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 徐鋼 攝)

徐 鋼 肖 健 易元香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第一代農墾人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而今71年過去了,當初的湖州荒灘已經變成了萬頃良田,產業興旺、環境優美、生活甜蜜,匯成一幅和諧的圖畫。新一代農墾人不只是滿足當初的願望,而是朝着富饒幸福生態大通湖的夢想邁進!

這片承載着6000年大溪文化和“艱苦奮鬥、勇於開拓”農墾精神的土地,進入新世紀後綻放異彩,一刻也沒有停息。

大通湖區地處湘中偏北、洞庭腹地,因境內擁有湖南最大內陸淡水湖──“大通湖”而得名,素有“魚米之鄉”“河蟹之鄉”“洞庭明珠”的美譽。區域自然生態條件好,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物產資源豐富,農業基礎好,機械化程度高,是國家商品糧、魚生產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中國淡水漁都核心區以及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大通湖區下轄4個鎮27個行政村,有脫貧人口的村27個。2016年以來,大通湖區按照黨中央決策和部署,凝心聚力書寫脫貧攻堅壯麗篇章。目前,全區11個省級貧困村全部出列,建檔立卡貧困戶3962戶9807人全部實現脫貧。

盡銳出戰真扶貧

腳上沾滿泥土,心中飽含真情,大通湖區黨員幹部俯下身子,扶真貧、真扶貧。

從2016年開始,區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孟國平帶領2名扶貧隊員進駐到金盆鎮南京湖村。當時的南京湖村既沒有產業,更沒有財力,連一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

扶貧工作隊的進駐,讓全村看到了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孟國平盯在了稻蝦產業上。他們與村支兩委和村民們商議,決定在全村大力發展稻蝦套養。3年來,南京湖村共發展稻蝦套養4800畝,同時與金健米業簽訂生態稻米“訂單農業”協議,發展優質稻6000畝。扶貧工作隊真正扶到了點子上,到2019年底,貧困村出列,167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黨建引領、分片包乾、聯點扶貧、工作隊進駐,彰顯大通湖區脫貧攻堅的智慧與擔當。從2016年開始,該區實行區委書記、區長“雙組長”制,區委會、區管委常務會議每年多次研究扶貧工作,召開專題會議一月一調度,區委、區管委會主要領導多次到鎮到村調研指導,統籌推進扶貧各項工作落地見效。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方案,形成了“1+N”的扶貧工作制度體系。

該區將脫貧攻堅納入年底績效考覈和基層黨建考覈,實行一票否決。每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重點推進“民之所需、行之所至”、萬名幹部進千村入萬戶“踐行初心使命,真情脫貧幫扶”、三走訪三簽字等主題活動。全區4個鎮、28個幫扶單位,共計200個支部參加了活動,真情走訪、政策宣傳、精準幫扶等取得實效。

自2016年以來,大通湖區每年均派駐32名處級幹部聯繫全區所有有貧困人口的行政村和對口幫扶村,實現了“處級幹部聯村全覆蓋”;每年派駐28支由區直單位、駐區單位組成的幫扶工作隊駐村幫扶,並對貧困人口較多的非貧困村加派了後盾單位開展結對幫扶,實現了“駐村幫扶全覆蓋”;區、鎮、村三級共選取1213名黨員幹部,對全區3962戶980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了一對一的結對幫扶,實現了“結對幫扶全覆蓋”。精心挑選3名年輕後備幹部組建工作隊到安化縣羊角塘鎮白沙溪村,開展對口駐村幫扶,工作隊3人結對幫扶14戶貧困戶,區農業銀行9名中層骨幹結對幫扶38戶貧困戶。

產業扶貧拔窮根

王家湖,一個令農墾人永生難忘的地名。1962年冬,上萬名青壯年勞力匯聚在這裏,打響了圍湖造田的“王家湖戰役”。肩扛手提、迎風斗雪,1963年4月,一條長12公里、高5.5米的大堤巍然屹立在塞陽河畔,近6000畝泛着黑亮的良田呈現在世人面前。日復一日,當地人辛勤勞作,但由於機制和市場等原因,卻依然勉強維持着溫飽。

2017年,區農水局聯點幫扶的王家湖被列入全區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3600萬建設資金通過各種渠道匯聚如此。修路、建房、硬化溝渠、美化村組、引進產業,一年的時間,王家湖舊貌換新顏。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區農水局駐王家湖村工作隊長劉慶華看到王家湖村在基礎設施全面改觀和提升後,積極思考貧困戶脫貧增收的出路,他多次帶領村支兩委班子到兄弟縣市區去考察學習,經過多次與村支兩委研究商討,引進了玉龍木業扶貧車間和古農中藥材有限公司,大力培育國清農機合作社等扶貧主體,把全村所有貧困戶納入這些扶貧主體進行產業幫扶,與貧困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4年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60多萬元,212戶貧困戶整體脫貧,真正成爲了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

大通湖區按照“四跟四走”和“四帶四推”產業扶貧思路,篩選出有實力有特色的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年人均增收400元以上。2017年,參與產業扶貧經濟組織共計123個,帶動貧困戶2480戶6448人。2018年,參與產業扶貧經濟組織共計106個,帶動貧困戶3458戶8695人。2019年,參與產業扶貧經濟組織共計44個,帶動貧困戶3155戶7692人。2020年,優選28個經濟組織幫扶帶動貧困戶3773戶9412人。

今年57歲的賀新發是千山紅鎮利厚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十幾年前妻子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訊,他一個人拉扯兩個孩子,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2019年,區委宣傳統戰工作部幫扶工作隊進駐該村後,在走訪中瞭解到他家的情況,知道他有強烈的脫貧願望,只是苦於沒有資金和技術。扶貧工作隊和村裏商量,決定把他納入村裏“學文水產養殖合作社”進行產業幫扶。合作社負責人李學文帶着他承包了13畝魚塘,免費爲他提供魚苗、飼料並全程做好技術指導。閒暇之餘,合作社請他打零工,一年能賺4000多元。在李學文的帶領下,去年他的魚塘大獲豐收,一年就賺了3萬多元。今年,他的第一批鮮魚出水賣了7000多元。張新發說,這兩年家裏狀況好了蠻多,今年包括到合作社打零工能賺5萬塊錢。

據瞭解,去年駐村幫扶工作隊把11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學文水產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帶領下,通過兩年的鮮魚、小龍蝦養殖和甲魚飼料生產,113戶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

扶志又扶智,“輸血”亦“造血”,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怦然激發。

今年45歲的向曙陽是河壩鎮芸洲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曾當過兵、打過工、開過貨車。201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幾近讓他癱瘓。一年後,他重新站了起來,但家徒四壁、債臺高築的窘境讓他陷入了迷茫。2016年4月,扶貧幹部帶着他參加了區裏組織的產業扶貧技能培訓班,並順利得到了5萬元的扶貧小額貸款,他胸中燃起了脫貧致富的烈火。他買果苗、學技術,當初的15畝果園發展到380多畝。還清債務後,他並不滿足,在果園裏建起了生態雞鴨養殖場,不僅一舉脫貧,還有20多萬元的存款。向曙陽說,是扶貧工作隊給了他致富的信心,要脫貧致富關鍵在於自己奮發有爲,決不能“等靠要”。

全區像向曙陽這樣的不在少數,通過扶貧幹部走訪談心和參加技能培訓,一大批貧困戶找到了脫貧的方向,樹立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2016年全區共完成致富帶頭人培訓38人,2017年完成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271人。2018年培訓貧困勞動力308人,完成省定任務154%,新增轉移貧困勞動力就業77人,完成目標任務75人的103%。2019年開辦9個技能培訓班,培訓貧困勞動力229人,完成省定任務115%,新增轉移貧困勞動力就業79人,完成目標任務70人的113%。2020年完成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245人,完成省定任務的245%,完成致富帶頭人培訓22人。

在河壩鎮河心洲村的吊瓜園裏,經常能看到一個雙手殘疾的中年人,摘瓜、洗瓜、脫籽,動作連貫而熟練,一點也不比健全人差。他叫董美兵,這幾年靠種植吊瓜過上了富足的生活。說起致富的經驗,這位老實的農家漢子說,殘障人只要努力做到“自食其力”,也一樣能脫貧致富。

爲讓貧困戶增產又增收,大通湖區扶貧辦多次組織相關部門召開全區脫貧攻堅“消費扶貧產品認定”專題會議,目前,全區已認定了千山紅鎮宏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大通湖大米”等21家企業(合作社)44個扶貧產品。組織全區各級各部門單位、扶貧主體對貧困村和貧困戶產品進行銷售。目前,全區消費扶貧產品銷售量共計2909.16萬元,完成全年銷售任務的113%。

幫扶發力全方位

在大通湖區很多人的印象中,過去的農村廁所就是一口大缸、兩塊木板、一片破門簾,既不雅觀又不衛生。

一場轟轟烈烈的“廁所革命”,治理了這一嚴重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堵點”。2017年,大通湖區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特別是改水改廁。由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區農居辦牽頭,啓用“四格式”改廁模式,以點帶面,推廣實施。目前,全區共完成改廁20394座,其中貧困戶3962座,真正實現了全覆蓋。

農村公路,打通脫貧致富瓶頸。2016年,新建公路2.328公里,改建12公里,安保工程完成24.246公里。2017年,貧困村村際連通和瓶頸公路建設完成55.361公里,共計投資1645萬元。2018年,完成通自然村公路10.926公里,改建23.467公里,危橋改造2座,安保工程114.629公里。2019年,完成通自然村公路34.656公里,危橋改造3座。2020年,新建公路14公里,改建16.5公里,危橋改造8座,安保工程完成45.73公里,總投資1652.51萬元。

爲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2016年至2020年,全區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337.6452萬元。貧困村駐村幫扶單位、面上村幫扶單位每年都安排了幫扶資金,全區28個幫扶單位對幫扶村的投入共計3508.43萬元。農村舊貌換新顏!

與此同時,社會兜底保障、住房改造搬遷、醫療服務保障、各類救助救濟等工作全面開花,精準扶貧全方位推進。

2019年,全區有農村低保對象1127戶1993人,發放資金478.8萬元;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7238人次,發放資金43.428萬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9572人次,發放資金57.432萬元。2020年1-11月,農村低保對象1145戶1971人,共計發放492.286萬元,人均發放224.9元/月;共發放臨時救助2112人次,發放臨時救助資金212.33萬元;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19947人次,發放資金129.6555萬元。

全區貧困戶和檔外四類重點對象住房安全與保障達100%。2017年,完成貧困戶易地搬遷32戶102人。

全區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城鄉醫保“應保盡保”,參保率達100%,實行“一站式”結算與“先診療,後付費”。實施健康扶貧“三個一批”工程,慢性病簽約服務管理100%,重病財政兜底100%。

截至2020年11月底,各類助學金89.5397萬元已全部發放到位。

大通湖區還切實化解涉貧信訪輿情,解決羣衆“急難愁盼”的問題。成立了由區委書記和區長任雙組長的涉貧信訪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大通湖區涉貧信訪工作方案》。對越級訪、集體信訪、重複信訪等重點信訪對象和信訪積案,建立健全區級領導包案責任制,實行“一個案件、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重點監控,切實做好覈實處理工作。2020年,無到省、市、區信訪件。

從築堤拓荒到撤場建區,再到奮進20年,大通湖區已經走過了艱難而輝煌的71年。特別是建區20年來,全區上下繼續發揚“艱苦奮鬥 勇於開拓”的農墾精神,勠力同心,只爭朝夕,奮力將大通湖區建設成富饒幸福生態的“洞庭明珠”。在脫貧攻堅交出亮眼成績單之後,大通湖區幹羣將心手相牽、一路同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續寫華美篇章!

[責編:陳龍]

[來源:湖南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