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養生、健康飲食、均衡膳食的推出,人們逐漸對主食有了新的看法,從之前不能沒有主食到現如今主食是誘發二型糖尿病以及肥胖的幫兇,近幾十年來,我國人民攝入主食的量越來越少。

可近日的一項研究卻推翻了這點,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曾發表過新的研究,通過攝入主食不同的量以及相對應的不同年齡死亡概率,呈現出密切相關的現象。

反而對於50歲以上的人,可以通過適量添加主食,從而大程度的降低死亡率。

還有的研究發現,當人到了50歲以上,機體的新陳代謝以及各個組織器官等生理功能都在慢慢下降,如果採用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配以低脂肪食物,對延長壽命有益。

而前幾年還鼓勵大家採用的“生酮飲食”,也對中老年人保護身體健康有益。這裏所指的生酮飲食,主要是低熱量、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適量蛋白質的做法。

由此可見,各個研究都有各的說辭,那到底要不要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主食到底要不要喫?

從人們每日攝入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來看,要佔全天的55~65%,而各種食物中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可能很多人都認爲多喫主食對身體健康沒好處,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我們學會喫主食的辦法。

在這裏教大家喫主食的幾大原則:

喫主食,不能光喫精白米麪:

現如今,各家各戶的餐桌上主食最多的就是米飯、饅頭、麪條,這些食物固然美味,但也有一個問題熱量過高,且營養密度低。所以,要想保證主食的營養以及減少熱量的攝入,不能光喫精白米麪,而是要在精白米麪的基礎上,加入豐富的谷薯類。

正如食物交換份法中提到,同樣是90千卡的能量,我們就可以喫25g薯類以及25g豆類,多種類搭配着喫,營養上更爲均衡。

喫主食,一個拳頭大小即可:

一問到每餐主食喫多少,可能很多人對於這個問題都是疑惑的,甚至想喫能喫多少就喫多少,但實際上這種做法是不對的。無論胖瘦的成年人,每餐主食的標準量都應該喫一個拳頭大小,不多也不少剛剛好。

喫主食,不選擇“假主食”:

比如穀物餅乾、麪包、膨化穀物等等,味道美味的同時,加工後不僅營養流失程度大,還容易產生有害成分,如苯並芘、芳香烴化合物等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