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地鐵7號線江南段各站點集體亮相,不同站點多元的風格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昨日,7號線江南段開啓試乘體驗活動,200餘名新區各界代表及市民率先“嚐鮮”,“小7”的風貌“千呼萬喚始出來”。這條地鐵線路實景到底如何?新區市民搭乘地鐵去機場是否方便?7號線的開通又將給新區帶來什麼樣的改變?本報記者用文字,給你最真實的感受。

第一感言

雙地鐵直通

新區更有“國際範”

“我太開心了!昨晚激動得睡不着!”和同伴一起踏上嶄新的7號線,家住義蓬街道的陳秋平揮舞着手中的旗子,滿臉興奮。昨天早上8點半,陳秋平早早地來到集合廣場,成爲第一批報到的試乘市民:“早就等着這一天了,我特別期待。”

“以前江東片區沒地鐵,公交車也不太方便,去主城區得大半天。”如今,像陳秋平,走出家門到最近的地鐵站——義蓬站,步行只要五六分鐘,真正實現了在家門口坐地鐵,一小時到主城區,自家也變成了地鐵房。正如陳秋平所說:“以前都說江東片區是農村地區,現在我們這兒環境也越來越好,交通更加便捷。曾經的田園地帶已經變成越來越有國際範兒的郊區新城了!”

不僅是陳秋平,現場不少人都舉起了手機,現場化身直播主播,興奮又好奇地拍攝着站點、列車的一幕幕,第一時間在朋友圈、微信羣等社交平臺分享喜悅。對江東百姓來說,這一天大家都等得太久了。

在人羣中記者還看到了不少熟面孔。新區首屆道德模範來忠明也是試乘乘客之一,難掩激動之情。這個土生土長的錢塘人,對新區的交通變遷有着直觀又深刻的感受。平時不僅是工作生活需要,來忠明每個月還要趕往杭州武林路的省血液中心義務獻血,有更加便捷的交通方式是他十分迫切的需要。7號線不僅是大家的幸福線,也是他的愛心線。“以前去主城區,我要先坐半小時公交到下沙,再轉地鐵,算上等車的時間,還沒出新區就花去了一個小時。起個大早,還是會趕個大晚。”來忠明回憶以往的不易,臉上的笑容卻越來越燦爛,“以後就快了,未來還會越來越快。”

說起地鐵建設,來忠明打開了話匣子,和記者一起盤點起了新區的地鐵網。深入下沙的地鐵1號線已經成熟運營,成爲杭州公共軌道交通的重要線路,三期即將“穿江”,直通機場;當天試乘的地鐵7號線東南端段,經過蕭山,直接杭州主城區……“就好像列車的行駛速度一樣,雙地鐵爲我們出行帶來更多便利,一定也能讓咱新區發展得更快。”

大家乘坐7號線只用了半小時就直達奧體中心,還下車參觀了“高大上”的奧體中心站、明敞亮大氣的蕭山國際機場站、“我們自己的”青六中路站……一趟試乘後,現在的來忠明更期待地鐵8號線了:“8號線幾乎貫穿了新區,等它也開通了,估計從新區出發1小時左右就能到達武林廣場,我們和主城區的聯繫就更緊密了。”

第一印象

“小7”很“壯”,車站很美

12月27日一早,記者和200名乘客一起試乘地鐵7號線。還沒到登車時刻,試乘的始發站江東二路站臺上已經熱鬧開了,參與試乘的人員有企業員工、在職教師、機關幹部等各行各業的人。來自前進街道的趙先生也是難掩激動:“以後到市裏包括喫喝玩樂的地方都更方便了。”

跟隨着大部隊經由E口進入江東二路站,記者最大的感受是寬敞明亮,黑白灰三色的設計簡潔大方,7號線主打的紫色也很好地融入了其中,紫色的指示牌、紫色的牆面裝飾、紫色的立牌,十分充滿活力。“小7”內部則更加令人驚喜,滿車廂都是紫色元素,最能夠吸引記者注意的還是扶手,小7門口的對應把手全部都是中空設計,由兩條鋼管交織而成,人流量大的時候,方便很多的乘客可以有地方拉住,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記者觀察到,每節車廂大概有5個這樣子的把手,估計整輛列車有30處左右這樣的設計。座位正前方的兩根扶手依舊是單杆設計,但同時每列座位前方都有設計9個吊頂的抓手,座位正上方也沒有另外的抓手,爲高個子避免了起身就“被打”的問題。

記者個人感覺整個車頂相較於1號線、2號線而言,大概低了5.6公分的樣子,記者穿鞋身高1.7米,吊頂抓手大概到記者額頭位置,稍微抬手就能握住,車頂也是隻需要伸直手就能觸碰到。

高度略微變低也沒有影響小7的舒適度,因爲它足夠寬。整輛列車大概寬2米,沒有座位阻擋的地方並排站立6個人也不成問題,座位處也可以有4個人的空檔,雙腿伸直也不會和對面“腳碰腳”。

除了江東二路的簡約設計,其他站臺也同樣具有特色。試乘終點站奧體中心充滿了奧運元素,出入口設置了五環標誌,車站頂燈也是五環配色,大廳也採用了和平鴿和圓環的設計,不鏽鋼牆面上的LED燈珠勾勒出運動健兒們的身影;蕭山國際機場站以雲上的日子爲設計理念,站廳溫暖明亮,童年的紙飛機就在頭頂,充滿了自由和飛翔的嚮往;青六中路站將星辰大海元素融入其中,潮水湧動、繁星閃爍,彰顯着新區獨有的江海文化和作爲航空航天新城的產業活力。

第一直擊

入機場,快!機場站,靚!

9點30分,隨着人羣的歡呼,7號線緩緩駛出江東二路站,記者也同時按下了計時器。因爲列車中途不停靠,所以14分鐘左右,小7就來到了蕭山國際機場站。同時,記者用高德地圖搜索了江東二路到蕭山國際機場的線路,全程開車需要42分鐘,還是在不堵車情況下。據瞭解,“小7”平均的運營時速達到了100公里每小時。

記者在車上隨機採訪了幾位居民,住在江東二路站附近琅琴灣小區的李女士表示:“因爲工作經常要出差,之前趕飛機都要提前兩三個小時開車出發,出差車子停在機場,家裏人要出門只能打車,都挺不方便的。現在能直接地鐵過來時間上也好掌握了,不用再怕堵車,也成功解決了家裏人用車的問題。”

蕭山國際機場站位於蕭山機場T3航站樓西側,同時也是1號線、7號線、機場快線的三線換乘車站。一步入機場站,溫暖、開闊的感覺撲面而來。蕭山國際機場站以“雲上的日子”爲裝修設計理念,牆柱面採用高級暖灰色爲主調,地面採用藍色調的水磨石材質,與整體空間氛圍相協調。

據說蕭山國際機場站也被叫做“最具自由感站臺”。在站廳裏抬頭看,頭上四四方方的吊頂中也“暗藏玄機”,每一塊磚都勾勒出紙飛機的摺痕,交叉錯落的小燈,也很能勾起對天空的嚮往。“第一次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到機場,感覺這個站廳很好看,出站、換乘也很方便。”李女士如是說。

記者觀察了一下,和鳳起路換乘站不同,機場站6、7號線換乘要走的距離更短,對於拿着笨重行李的乘客來說更加方便,也更加省力。同時,相關人員告訴記者,7號線的車廂更加寬闊,與其他型號列車相比,每列多載客近300-500人,這也是考慮到了經過機場的因素。並且在扶手處設計的雙管扶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方便了提着行李的乘客。

值得一提的是,蕭山國際機場站目前開放的兩個出口,A出口離T1、T3航站樓更近,C出口則離T2航站樓更近,通過電梯上去後,乘客仍需要步行五分鐘左右纔可到達機場出發層。

第一“備戰”

厲兵秣馬

把好試運營前“最後一關”

12月27日,地鐵7號線開始做試運營前的最後準備。一大早,新區各單位的施工人員趕赴地鐵站的內部與周邊,查漏補缺完成收尾工作。

在江東二路站周邊,工人們三三兩兩分佈在不同的區域,專注着手頭的工作。地鐵站E口外,人行道尚有一段路未完成,4名工人圍在此處加緊鋪設。“這幾天地鐵要運營,我們前兩天過來幫忙趕工。”工人小劉邊塗抹乾硬灰,邊向記者說道,旁邊工友配合着切割石板,及時鋪設。“今天晚上就能完成!”小劉笑着保證。

環衛工人倪文華正拿着大掃把清掃地板。“今天早上5點10分就趕來這裏!地鐵建設兩年了,終於試運營,當然要清掃乾淨。”她帶着自己的組員在這裏已經清掃一週。曾經這裏還是工地活動板房,如今已蕩然無存,只剩下乾淨平整的地面。

“前幾天把地上堆積的廢棄材料清除乾淨,今早又用水沖洗地面,用拖把拖一遍,地面晾乾再用掃帚作最後一遍的清掃。”旁邊草皮上也有工人在清掃掉落的枝葉。“爲試運營,已趕工1個月。昨晚加班到10點半,晚飯都在這裏喫。我主要負責鋪設路面,今天活兒基本做完,來這裏幫忙清掃垃圾。”他這樣說道。

以往路過工地總能看到的綠色圍擋如今也毫無蹤影,只有地上殘存的固定螺絲印證它們曾經的存在。然而這些僅有的印跡也即將被抹淨。“這些鋼筋凸出地面,行人稍不留意就可能被絆倒。”工人小劉蹲在地上,擺弄着凸起的鋼筋。“我們會用磨光機進行磨削,避免影響行人通行。”

江東二路地鐵站內,三四名工人將手扶電梯的活動蓋板拆卸下來,做最後的調試與檢測。“開關檢查一下!”“小鐵片看看。”“電關掉!”……他們檢查着每一處構造,爲行人的前來提前築好安全保障。蕭山國際機場站內,工作人員加緊張貼着指示牌,“張貼在這裏!”“擺正擺正。”“還得再加固一遍。”聲音裏透出對即將到來的試運營的歡喜與期待。青六路站與奧體中心站內部則已準備妥當,只留下保潔人員的清掃身影。

各處地鐵站已不復以往趕工時的熱火朝天景象,剩下的都是些精益求精的活兒。工人散佈在各角落,專心細緻清理遺留的問題,打磨細節,爲即將趕赴這裏的行人們營造舒適乾淨的乘車體驗,爲曾經付出的汗水畫上圓滿的句號。(記者 餘夢梅 鬱佳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