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 唐葉天

原標題:被爆拆封二次銷售,千億“盲盒第一股”暴跌10%:官媒點名批評 監管或進一步加強

財聯社12月28日訊,上週末,年內最受爭議的IPO“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爆出銷售流程大雷。聖誕夜,泡泡瑪特承認二次銷售衝上熱搜榜。泡泡瑪特官方回應,經監控確認,12月14日,泡泡瑪特濟南萬象城店有5名店員自行拆開11個盲盒,拿走了想要的以後纔給顧客結賬,目前涉事相關店員已被開除。

店員的“監守自盜”其來有自。據悉,一套盲盒產品一般由12個“普通款”和1個“隱藏款”組成,獲得後者的概率很低。在二手交易平臺上,“隱藏款”和“熱賣款”的價格甚至高於原價十倍,爆款盲盒在二手市場價格能翻幾十倍。利益之下,有人鋌而走險。

週末,新華社撰文點名批評泡泡瑪特,認爲監管部門應進一步規範盲盒經營模式。文章稱,盲盒不但是個經濟現象,也反映當下中國年輕人的心理和生活狀態。跟蹤玩具市場動向的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盲盒市場市值已超過25億元人民幣。文章指出監管部門應進一步規範盲盒經營模式,避免其畸形發展,給社會和青少年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12月11日,泡泡瑪特在港交所上市,高時市值一度站上1200億港元。但大漲之後,上週其迎來小幅回調。今日,在一片質疑聲中,泡泡瑪特開盤暴跌逾16%,市值蒸發150億港元,之後略有回調。至收盤,泡泡瑪特跳水幅度止於9.9%,報收77.65港元。

盲盒起源於日本的福袋,已經在社交場合被賦予超越本身的意義。其上下游產業鏈清晰,並已湧現泡泡瑪特、IP小站等代表企業。盲盒獨特的購買方式,使得用戶拆盲盒時會對未知的款式附贈強烈的驚喜感,甚至這種驚喜感的價值會高於商品本身。國泰君安分析師陳筱稱,潮流玩具中,盲盒爲Z世代帶來驚喜感、收藏欲,並具有交易價值和社交意義,因此已成爲年輕一代新玩具以及社交貨幣。

泡泡瑪特是該賽道規模最大的龍頭。華興資本董事長、基金創始合夥人兼首席投資官包凡表示,泡泡瑪特成功的核心絕對不是因爲盲盒,而是將設計、供應鏈,再到最後的零售終端形成了平臺化能力。

而這一平臺的基石,據申萬宏源分析師徐睿瀟的看法,正是不可預測性以及未知誘惑激發的獵奇心理。而該次泡泡瑪特店員違規操作事件,恰好動了泡泡瑪特盲盒根本的“未知性”這塊奶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