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蕩鎮,位於上海市松江區的西南角一隅。黃浦江發源於該鎮東夏村境內,這裏被稱爲“浦江之首”。

松江區對“浦江之首”的開發建設已持續多年,今年更是即將列入區“十四五”發展規劃中。

“這裏幾個月前還是坑坑窪窪的地面,現在你們看,變成了平整的柏油路,變化多大呀!”12月8日,在位於石湖蕩鎮東夏村的“浦江之首”區域內,當地居民何老伯指着剛剛鋪好的柏油步道,難掩興奮地對記者說。

在“浦江之首”的開發建設中,政協的“協商在一線”同步了政府的“工作在一線”,於是,當地百姓在自身周遭的無數小變化中,感受到了區域經濟和社會的大變化。

“2019年5月,全國地方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後,松江區政協首次提出打造‘協商在一線’工作品牌,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立足基層政協的職能定位,打造政協委員和基層羣衆參與社會治理的一線協商平臺。”松江區政協主席劉其龍說。

辦法有了,還應做到調研在一線開展、情況在一線瞭解、平臺在一線搭建、問題在一線協商、共識在一線形成。依靠聯絡站,松江區政協拓展地區聯絡組、基層羣衆和社會各界參與基層協商的渠道,集中解決區域瓶頸問題,調動各方資源有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

在選擇協商議題時,“浦江之首”建設自然而然地進入石湖蕩鎮聯絡站委員們的視野。“在確定課題之前,我們一方面徵求了黨委、政府的意見,另一方面也關注了羣衆訴求比較集中的問題。最終確定的這個專題,更聚焦了區委‘一個目標、三大舉措’的戰略佈局。”松江區政協委員、石湖蕩鎮聯絡站負責人黃穎說。

石湖蕩鎮聯絡站組建了“打造‘浦江之首’慢行系統”課題調研組,詳盡的調研隨後展開。爲確保調研工作效率,聯絡站內部進行了細緻分工。聯絡站結合委員專長特點分工聯繫委辦局,先後開了5次協調會,並赴金山廊下學習鄉村振興戰略、到廣富林文化遺址學習嵌入式慢行系統等。

隨着調研深入,“瓶頸”一一浮現:用地規劃和紅線範圍不夠明確、綠化景觀的營造有待加強、設施配套尚不完善、旅遊特色資源導入的進度不夠快……今年6月,一場主題爲“打造浦江之首慢行系統”的專題協商會議召開。石湖蕩鎮聯絡站邀請綠化市容局、規資局、水務局、體育局、文旅局5家單位分管領導參加。開誠佈公的交流之後,一些改造項目很快上馬、落地,“浦江之首”面貌煥然一新。

今年十一長假期間,這塊原本“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區域部分開放。“浦江之首”,第一次,吸引了萬餘名遊客紛至沓來。

如畫風景中,遊客們看的是熱鬧,政協人看的是門道。松江區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主任方闖烈說:“踏足‘浦江之首’的第一天,我們的政協委員就是爲解決難題而來的。這也正是‘協商在一線’的價值所在,切實把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爲參與基層治理的實際效能。”

記者:顧意亮

通訊員:潘良蕾

編輯:魏芯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