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情況下,我們提到一個詞牌名,都只會想起一些古代經典詞作。比如提到《江城子》,會想到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提到《虞美人》,會想到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提到《青玉案》,會想到辛棄疾的“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但有一個詞牌除外,提到它我們想到的是一位現代詞人。這個詞牌叫《沁園春》,提到它我們想到的是“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它的作者是偉人。

偉人幾十年前寫的這首詞,讓《沁園春》這個詞牌火了起來,這是在這個詞牌下寫過作品的蘇軾、辛棄疾、陸游等人,都沒辦到的事。此詞已於多年前就入選了課本,成爲了中學生必讀、必背的作品。很多人畢業多年後,仍會背誦全文。

然而,頗爲遺憾的是對於這首詞裏的很多字句,很多人似乎並沒有理解透徹。這一點,從詩詞大會的一道題上就看得出來。題目如下:

偉人詞“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中的“折腰”是指?

A.爲之傾倒 B.捨生取義 C.屈身於人

這道題的答案應該是A選項,折腰的意思是爲之傾倒。這樣一道題,百人團共有35人答錯。當時主持人董卿看到這樣一個錯誤率都覺得不太敢相信,她表示:“35人,有點兒超乎想象”。而在一旁的導師蒙曼在解析完後,也表示:不應該錯。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的下闋: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其實聯繫詞的上下句,咱們其實首先就能排除掉第三個選項“屈身於人”。這首詞本身寫得如此大氣磅礴,充滿了英雄氣概,自然不會是這個意思。很多選手會選這個選項,是因爲想到了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千古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以及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但事實上,折腰這個詞和很多漢語詞彙一樣,有多種意思,這樣理解與上下文顯然不搭。

在這35位答錯的選手裏,多數人選的是“捨生取義”這一點。從意義上來看,這樣理解似乎沒什麼錯。但“折腰”這個詞從古至今就沒有過這個意思。咱們不能看到有一個折字,又有一個腰字,就望文生義地認爲這是捨生取義了。

事實上,折腰這個詞最早出自《晉書·陶潛傳》,當時的意思是:屈身事奉,取的是陶淵明的典故。後來到了元、明、清,則引申出了彎腰行禮、指鞠躬禮等意思,這時候這個詞是已經是正面的詞彙了。

比如明文人宋濂的經典寫景文《虎跑泉銘》中,就寫道:“拔劍刺山,水爲之湧;折腰拜井,泉乃仰流”,寫的就是遊人爲向山水彎腰行禮。在他這篇文章中“折腰”二字,就已經有了爲之傾倒的意思了。

瞭解了以上內容,大家就能明白“折腰”二字的意思了。偉人寫的這首詞,前一句用“多嬌”來形容江山,已經是頗有新意了;後一句再用“折腰”二字,一筆道出英雄對江山的喜愛,更是用字相當精準。通讀整首詞,用“字字珠璣”來形容它,一點兒也不誇張。

蒙曼老師在點評這首詞時之所以說,這道題不應該錯,原因有二:首先這首詞的經典程度,完全不亞於多數古典詩詞,這麼經典的詞作咱們自然該理解得透徹,不應該只停留在死記硬背這一層面;其次,“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這種說法是偉人首創的,獨一無二,詞中體現的英雄式情懷,是我們該銘記的。這樣一道題錯了35人,或許我們在讀詩詞時真的該反思一樣,我們真的讀懂了嗎?如果這道題讓大家做,能選對嗎?歡迎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