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說法都是海底光纜,已經很少有人提起海底電纜了,不過真正的海底電纜仍然還在海島或者近海石油平臺上供電使用!對於海底電纜的敷設,喫瓜羣衆們有很多問題,我們下文來一一瞭解下!

海底電纜的敷設歷史與技術

第一條海底電纜是1850年在英國和法國之間鋪設的,穿越英吉利海峽,第一條跨大西洋海底電纜於1858年8月16日成功連接英國和美國,維多利亞女王第一次通過海底電纜發給美國總統布坎南的賀電,這是美國實業家塞勒斯·菲爾德投資上百萬美元歷經數年終於建成!

第一條海底光纜敷設於1988年,橫跨大西洋連接了歐洲和美洲。發展到現在,海底光纜的總長度已經超過90萬千米,這個長度相當於繞赤道22.5圈,這些海底光纜承擔了目前世界上90%的跨國數據傳輸任務。

問題一:已經有衛星通信,我們爲什麼還要用海底光纜?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這個問題,從1957年第一顆衛星上天以來,人類已經向近地軌道發射上萬個人造物體,到到現在爲止還有上千顆衛星正常工作中,不是說只需要赤道上方三顆衛星即可連接全世界麼,爲什麼還要海底光纜?

答案也很簡單,容量不夠,比如2019年12月27晚發射的實踐十二號通信衛星的通信容量可達雙向10G左右,而且這也是中國最先進的通信衛星!而事實上,10G左右的鏈路,隨便找個普通機房都是一大堆10G的SFP模塊!

因此對於光纜動輒10G爲起點來看,這衛星簡直就是弱爆了,它只適合高價值,高實時性並且光纜與地面基站難以覆蓋的地區,因此在現階段,海底光纜仍然佔據了各國90%以上的跨國通信業務!

問題二:海底光纜是怎麼敷設的?

早期的海底電纜敷設方式是淺海就挖一下,深海基本就是直接往下丟的,電纜的自然重量會沿着海底地形位於海底,當然這種方式並不太安全,因爲路過的鯨或者其他大型動物都會遭遇甚至撕咬,不過各種附着物生長後就不太會有問題了,但會很多貝殼類會分泌腐蝕性物質侵蝕電纜。

後來的電纜和光纜敷設都有專門的海底敷設機器人,它會在海底挖一個溝槽,近海作業按我國要求是至少是3米,不過全球各地要求有些不一樣,比如中國香港要求是5米,特殊地區甚至要求10米,並且每隔一定距離還需要有中繼器!

但在遠海或者深海,水下作業機器人也無法達到的深海水域,那麼就是直接敷設的,簡單的說勘察好海底地形,儘量避開地形不穩定的區域,避開海溝等,直接將電纜丟在海底!

問題三:海底光纜是怎麼跨越海溝的?

海底也有高山和溝渠,比如馬裏亞納海溝甚至深達11千米,比珠穆朗瑪峯高的8848還要誇張,所以有朋友認爲海底光纜遭遇如此深的海溝時是直接“架空”電纜的方式跨越的,其實這是個錯誤理解,因爲“架空”的方式會讓海上浮游生物在電纜上生長,越來越重,最終可能到時斷裂!

而且“架空”的方式也很容易被闖入的潛艇掛到,當然也容易讓大型海洋生物比如鯨或者大王魷撞到,即使不會斷裂也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無論多深的海溝,必須貼着海底佈置海底電纜,當然在會盡量避開跨越深淵類型的海溝,當然也必須避開魚礁和珊瑚礁,但如果繞不開,那麼儘量繞開海底懸崖,找平坦一些的地方過海溝!

問題四:海底光纜粗細都一樣嗎,到底有多粗?

海底光纜保護是有點誇張的,多層高強度鋼絲編織網包裹中間的金屬套管,內部在再經過保護周詳細細的光纜,一般海底光纜的直徑通常在69毫米左右,每米的重量高達10千克,設計壽命爲25年!

和各位想象的不一樣的是深海區的光纜和淺海區的光纜粗細還有差別,深海區的光纜因爲沒有干擾,一般的船舶拋錨夠不着,大型魚類也到不了那麼深的海底,幾乎就是一個無人打擾的世界,因此深海區的光纜可以細一些,但淺海區的光纜則不行,必須就是傻大笨粗!

問題四:被地震和船舶掛斷了光纜該怎麼辦?

海底電纜和光纜必須要面的一個問題就是可能因爲地震或者海底懸崖塌方造成電纜或光纜中斷,也可能船舶拋錨掛斷,還有潛艇經過掛斷,更有蓄意破壞造成斷裂!當然傳說中的海底光纜竊聽,這是利用彎曲光纜的漏光原理竊聽的,現在有一些防竊聽的光纜在彎曲漏光前就已經斷裂,這是題外話了。

另外由於電纜和光纜都需要中繼器才能保持長距離保證信號強度,一般光纜幾十千米就需要中繼,但現在一般能實現100千米無中繼,或者低損耗大有效面積光纖能達到400千米無中繼,但太平洋動輒上萬千米,必須是要中繼的,因此在光纜中設置了供電導體層,一般是中間一個銅管!

供電電壓則在數千伏到上萬伏之間,中繼器從這些電源取得供電,然後對光纜中的信號進行中繼,以便讓輸送距離更遠,因此還發生比較有趣的事情!比如20世紀80年代末發生過深海光纜的聚乙烯絕緣體被鯊魚咬壞造成供電故障的案例!

2001年3月26日,位於長江口外海底的國際通信纜線已先後兩次被帆式漁船的錨拉斷,造成的中美、歐亞、中日等多地網絡中斷,兩次事故總共損失超過一億美元

2003年10月,一艘漁船起錨時的拉拽,致使通往崇明島的海底光纜被意外拉斷。這一意外事件造成崇明島上至少3萬戶有線電視用戶信號接收受阻,持續了近4天時間!

2006年12月26日臺灣恆春南部巴士海峽地震,陸上損失輕微,但造成了海底多條光纜中斷,導致東亞區內互聯網、國際電話業務服務受阻,對經濟及社會的衝擊極爲嚴重,際電信聯盟(ITU)將其確定爲現代新型災難,將全面提升海底電纜的抗震標準!

......

2020年1月份,連接馬斯喀特和蘇伊士港口的獵鷹光纜被一艘大型船隻的錨拉斷,造成也門至少6天的互聯網中斷,也影響了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爾,蘇丹和埃塞俄比亞的互聯網,這些區域分流受到影響!

我國大陸地區海底光纜一共有3個登陸點,分別是青島(2條光纜)、上海(6條光纜),還有汕頭(3條光纜)。光纜的淺海區是斷裂的重災區,而比較深的海域則大都是鯊魚撕咬造成的供電故障等,或者因爲地質變化,所以地球上的通訊其實是很脆弱的,不過好在海底電纜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繁雜的網絡,大都可以通過路由繞開斷裂區域,不至於完全失去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