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街巷口

1936年7月2日,紅2、6軍團與紅四方面軍部隊會師甘孜後,繼續向北前進。此時,王震在紅6軍團中任政委。

7月正值盛夏,可此時的高原卻依然寒冷。在前往絨玉的途中,不少紅軍戰士因爲缺乏糧食、衣物倒在路邊。這期間,光一個紅17師就因傷病減員140人。

紅17師政委湯祥峯,此時情況也不妙:由於誤食了毒草,他染上了瘧疾。一連幾天高燒不退,一步都邁不動,只能坐在路邊喘氣。跟在隊伍後的王震詢問了湯政委的情況,隨即叫來擔架隊,把湯政委抬到擔架上。這位軍團政委也放下了架子,和普通戰士一起準備抬着湯政委回後方醫院。

一看王政委要抬擔架,戰士們都不肯。可王震卻堅持要抬,衆人也攔不住,只能在後面幫着他一起抬。抬着抬着,有個戰士突然想起治瘧疾的一個偏方,主動向王震提起。

當時,整個紅6軍團裏患瘧疾的戰士不在少數。聽說有解決辦法,王震自然很高興。戰士說,只要讓高燒、拉肚的人喫些大煙土,就能治好瘧疾。一聽這話,王震笑了。原來,軍部在前些日子“打土豪”時,專門留了半箱煙土準備不時之需,這回真派上了用場。

【王震(1908-1993),湖南瀏陽人,開國上將】

油畫:紅軍過草地

王震派人取來煙土,馬上讓湯政委服用。第二天,這個偏方就起了效。湯政委不僅燒退了,甚至能自己拄着棍子下地。一看有用,王震馬上讓紅6軍團各部派人來取煙土,分給疾病纏身的戰士。靠着這一偏方,紅6軍團許多幹部戰士戰勝了瘧疾。

可部隊缺糧缺衣的問題,依然沒能解決。望着面黃肌瘦的戰士,各師、團級幹部很着急,想方設法要解決部隊的糧食問題。

一天,王震從一戶當地人家口中得知草地上有犛牛羣出沒,他立刻把“模範師”師長劉轉連叫到指揮部說:“轉子,戰士們不能再餓下去了。你看,我們是不是該去搞些牛肉?”

“模範師”此時的狀況也不容樂觀,全師斷炊數日,就連劉轉連自己也把口糧省下來送給傷病員了。一聽王震政委這麼異想天開,劉師長顯得有些爲難。可看王政委的樣子,不像是開玩笑。

劉轉連感到這個任務很棘手:茫茫草原,青稞都沒得收,更別提牛肉了,怎麼可能?

王震卻拍了胸脯,讓劉轉連找幾個槍法精湛的射手跟着他走。原來是靠打獵打牙祭!劉轉連擔心的問題又來了:草原上連個牧人都沒有,哪來的牛?如果去打獵,打死了牧民的牛,豈不是違反紀律?

王震的犟勁上來了。他一把拉上劉轉連,和他一起領着戰士們四處搜尋野犛牛的下落。但始終不見野犛牛的蹤跡,劉轉連回了師部,王震卻未放棄,堅持帶着戰士們搜尋。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天後,衆人終於在一處草地上發現了野犛牛的蹤跡。

戰士們立刻趕過去,果然是野犛牛!幾十人悄悄地圍上去,等湊近了後一齊開槍,最後把這頭野犛牛搞到手。天黑後,分完肉的戰士們就高高興興地回了駐地。

【劉轉連(1912-1992),湖南茶陵人,開國中將】

劉轉連把一部分肉送給王震,王震卻不肯喫。他讓警衛員小賀煮了碗牛肉湯,把裏面的肉挑出來,自己喝起了湯。喝完後說:“這是救命的肉,把肉送給米春生喫吧!”

米春生是軍團警衛連的戰士,已經好幾天沒喫像樣的東西了。小賀把肉給他喫了後,米春生感覺有勁多了。

王震此時剛準備出門,突然發現紅16師師長張輝急急地跑來,上氣不接下氣地喊:“政委,咱有救了!我們部隊逮到野犛牛羣了!”王震馬上問:“有多少頭?”

“幾十頭呢!”

隨即,王、張二人趕到平壩,在一圈木欄杆裏看到一羣野犛牛。對整個軍團來說,這些犛牛無疑是“救命牛”。王震隨後下令:每天必須殺三頭,多熬湯,能喫好幾周。

下完命令後,王震還鄭重其事地告訴張輝:“一定要派人看好這羣‘救命牛’,讓他們跑了,我拿你是問!”

張輝隨即將這項任務,交給了副團長廖長青。廖副團長安排完一個連看守後,就回了團部。然而,又累又餓的戰士們在飽餐了一頓犛牛肉後,竟然興奮得一夜沒睡。等到第二天晚上就撐不住,一喫完晚飯就靠着木欄坐下,睡着了。等連長半夜驚醒後再去檢查,犛牛羣居然跑光了!

野犛牛

廖長青如實向張輝彙報了情況,二人只好向王震報告了實情。一聽犛牛全跑了,王震氣得把上衣扯開,高呼要撤張、廖的職:救命牛跑了,紅6軍團官兵的性命怎麼辦?

政委大發雷霆,二人不敢說話,始終低着頭。過了許久,王震的火才消,對二人說:“這件事不追究了!回去吧。”

這也可見,王震不僅作戰指揮有方,平時管兵帶兵也體諒下屬,寬宏大量。多年後,不少跟隨王震征戰沙場的老兵提起老首長,都很驕傲:“我們是王震的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