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底,林巧稚出生在福建思明縣鼓浪嶼的一個教員之家。家裏的條件還不錯,父親曾去新加坡留學,回國後在當地一所中學當老師。父母比較開明,從小教育她要自強自立,在她幾歲的時候便開始教她英語。5歲那年,母親因病離世,這讓她有了當醫生的想法。

1919年,林巧稚從廈門女子師範學院畢業。由於她很優秀,得以離校任教。兩年後,北京協和醫科大學誕生,她決定去該校唸書。7月底,她和餘瓊英結伴來到上海蔘加學校的考試。途中因天氣太熱,餘瓊英暈倒了。林巧雅立馬停下筆,與另一名考生將餘瓊英扶到陰涼處,做了應急處理,全程僅花了10分鐘左右。等她回到考場時,考試已經結束了。不過,考場外的考官目睹了她所做的一切,認爲她處理突發事件時非常冷靜、有序,這是醫生不可缺少的,再加上她各科的成績不低,還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因此,學校破格錄取了她。

林巧稚在參加考試之前,家裏人擔心她的個人問題,勸說她不要當醫生,因爲在那個年代,不少人認爲醫生護士是低賤行業。沒想到她回答說:“那我就一輩子不嫁!”誰知一語成讖。從醫學院畢業後,她再次因爲太優秀而被留在了學校,不過聘書中規定:聘任期間如果結婚、懷孕、生育,將會自動解除聘約。再加上她後來工作很忙,沒時間考慮個人問題,一輩子都沒有結婚。

自從工作後,林巧稚每年的生日都是在產房度過的。對她來說,產婦平安,孩子健康,就是最好的生日禮物。她一邊爲產婦接生,一邊研究醫學,多次出國進修考察,爲胎兒宮內呼吸、婦科腫瘤、新生兒溶血癥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是我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林巧稚不僅給富人接生,也給窮苦人家的產婦接生。她的出診包裏時常放着零錢,每當遇到家庭困難的產婦,都會接濟她們,而她自己的工資並不高。她對病人很有耐心且溫柔,很多產婦不遠萬里來找她接生。她深受百姓愛戴,一生中接生了5萬名嬰兒,其中包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因此,林巧稚被譽爲“萬嬰之母”、“生命天使”。

1955年,林巧稚當選第一屆中國科學院唯一女院士,出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次年,我國第一個婦產專科醫院北京婦產醫院誕生,頗有經驗的林巧雅被任命爲院長。在特殊時期,她受到影響,被分配到病房當護工,照顧病人的起居。即使她已經70多歲了,仍然堅持工作,身體逐漸衰弱。

1978年12月,林巧稚院士率領代表團訪問西歐四國,在英國時得了缺血性腦血管病,隨即回到祖國接受治療。經醫生檢查,她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腦血栓等疾病,坐上了輪椅。她在病牀上仍不忘工作,4年後寫成了50萬字的《婦科腫瘤學》。1983年4月22日,她的病情惡化,與世長辭。在林巧稚院士離開的前一天,她還接生了6個嬰兒,昏迷前嘴裏斷斷續續地喊着:“快!拿產鉗來!”可見,她有多麼敬業。最終,她的骨灰,被撒在了故鄉的大海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