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東、中亞乃至更廣範圍內,伊本·西那都是一個響噹噹的名字。生於中世紀的這位偉人,精通文理雙科,不但是著名的哲學家、詩人、自然科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學者,而且還是造詣深厚、醫術精湛、著述頗豐的大醫學家。

伊本·西那是阿拉伯名字,也譯作伊本·西納,或伊本·西拿。在希伯來文中,被稱爲阿維·西那(Aven Sina),由此演變成拉丁語的阿維森納(Avicenna)。所以,在西方,阿維森納遠比伊本·西那更常用。

公元980年8月,伊本·西那生於今天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第三大城市布哈拉城附近的阿夫沙納鎮,布哈拉是當時薩曼王朝的首都,伊本·西那便在那裏接受了中小學教育,因聰穎伶俐和學業優異而獲得“神童”稱號。10歲時,就能背誦《古蘭經》和許多波斯優秀詩歌。十五六歲時,伊本·西那已經系統學習了古代哲學、幾何學、自然科學和醫學,並且觸類旁通,尤其對醫學、哲學最感興趣。

有一次,薩曼王朝的一位蘇丹(國王)身患重病,多方治療仍不見效,最後病情呈惡化趨勢,連醫生都放棄了繼續治療的希望,年僅18歲的伊本·西那卻主動請纓,結果手到病除,治好了蘇丹的病。從此,他獲得“御醫”的殊榮。憑着這個名號,伊本·西那得到特許,可以自由出入宮廷藏書樓。這項特權使伊本·西那如魚得水,他曾說:“圖書館中那些落滿塵埃的古書,要比黃金鑽石更具有光澤。”他30歲時,由於政治原因逃至波斯。

伊本·西那在波斯住過好幾個地方,後來定居哈馬丹教學,並開始撰寫他的醫學鉅著《醫典》。在哈馬丹,伊本·西那還因爲治好了哈馬丹蘇丹的疾病,被任命爲大臣。他在辦公之餘,仍專注於醫學和各類科學研究,併到處行醫積累了豐富的治病和臨牀經驗。在蘇丹駕崩、嗣子繼位後,伊本·西那由於人事紛爭被關進大牢,即便身陷囹圄,他依然堅持每天閱讀、學習。直到後來一位名叫阿布·查發爾的王子率軍隊攻陷哈馬丹首府,伊本·西那才得以獲釋,又一次被任命爲“御醫”。

不久,伊本·西那搬到更大的城市伊斯法罕居住。在伊斯法罕的宮廷中,伊本·西那衣食無憂,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從事醫學、哲學等科學活動。他還創立了針對大衆的醫院,並與學者們舉行科學討論會,忙得不亦樂乎。

在伊斯法罕,博學多才的伊本·西那完成了醫學鉅著《醫典》,全書大約100萬字,洋洋灑灑分5大卷,內容極其浩瀚豐富,涉及醫學概論、生理學、病理學、診斷治療方法、處方學等,也是醫學史上最著名的一本醫藥學百科全書。《醫典》問世後,被世界醫學界奉爲“醫學經典”而風靡數百年,在12~18世紀的600年間,成爲亞歐廣大地區的主要醫學教科書和參考書,伊本·西那因此被譽爲“中東醫聖”和“阿拉伯醫學王子”。

伊本·西那白天從事政治活動,夜間還進行科學研究,甚至通宵達旦,導致身體過於透支,終於不幸染疾,臥牀不起。家人和朋友們曾多方勸他,希望他勞逸結合,注意休息,然而,伊本·西那卻說:“我寧願過寬廣而短促的一生,而不願過狹隘而漫長的一生。”

最終,伊本·西那於1037年6月21日不幸去世,年僅57歲,被葬在伊朗西部哈馬丹附近的一大片棕櫚樹間。關於伊本·西那過早離世的原因,也有一些其他聲音。阿拉伯史書說,伊本·西那性格開朗豪爽,甚至狂放輕慢、樂觀自負,他對美女和美酒的嗜好,絲毫不亞於他對醫學和學術的喜歡。據稱,他每天晚上授課結束後,無論多晚,都要邀集學生和演員、歌姬宴飲作樂,直到東方既白方纔散去。這種隨意輕放的生活,也可能是造成他身體每況愈下的重要原因。在臨終的病塌上,伊本·西那似乎對自己的率性而爲和不良嗜慾有所懺悔,他閉門謝客,遣散了所有僕人,把全部財產施捨給貧民,並每隔三天請人給他誦讀一遍《古蘭經》。

除了《醫典》,伊本·西那還著有《治療論》《攝生篇》和《論心臟病的治療》等。這些著作既繼承了古希臘、印度、波斯的醫學遺產,也對中國的醫學多有涉獵,同時總結了阿拉伯的醫學成果,彙集了歐亞兩洲許多民族的醫學成果,創立了新的醫學理論體系,體現了當時世界醫學和藥物學的先進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