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明朝最后一年,闯王李自成的军队攻陷山西之后,直奔北京而来。朝中南迁的事情也讨论的热火朝天。

崇祯剧照

崇祯皇帝其实心中早有打算,就是自己南迁,太子固守京城,但他没有自己说出来,史书记载崇祯不想被人嘲笑“闯王者,使朕抱头鼠窜耶”。于是崇祯召集百官商讨南迁事宜.,希望商讨的结果符合自己所想。其中有大臣提出:让太子南迁,皇帝留守北京。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示赞同。然而,轮到崇祯这里他就不愿意了,刚好与他的预期相反。崇祯完全没想到,群臣竟然没人为他着想,这样意味着他必须做出自我牺牲。在众臣面前他也不好说什么,说了句气话:朕都在北京不走了,那太子去南京又有什么用呢,君王就应该为社稷而死,这是世间的不变的道理。此事搁置了一段时间。

溃退的明军

之后,一位去平叛的将领写了一封信回朝廷,大概意思就是官军已经彻底没救了,要崇祯皇帝及早采取一切自救措施。这时众臣又提议还用原来的方案提议及早南迁。这时崇祯越想越气,拿唐肃宗灵武的事情来怒怼群臣(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出逃,太子唐肃宗在灵武无视父亲还在的情况,唐肃宗私自在灵武称帝,并逐渐从唐玄宗手中夺过权利的事情),说道:“你们是不是想废了我,私立太子为帝”。为了保命,群臣再也没人敢提南迁的事了。至此,崇祯也骑虎难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己碍于面子最终也没说出自己最初的想法。

闯王进京

1644年,李自成杀进北京,把整个朝廷一锅端,大明灭亡。最终便宜了满清。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是没错,但死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崇祯自杀毫无意义,你的自杀能换来什么,叛贼还不是涂炭生灵,清军的铁蹄就不会蹂躏中原了吗?何况崇祯自己作为一国之君,这一切的缘由,农民起义,边线吃紧都与自己脱不了干系,既然这一切都与自己有莫大关系,就要面对勇敢面对惨淡的事实。崇祯自我的牺牲,其实是对国家的深度不负责。

南迁到达南京,南京六部健全,又是勤王势力最大的地区,再不济也能像南宋一样守住半壁江山,以后再北伐中原。明朝本身就有北伐成功的历史,重振王朝真不是不可期之事。

历史有必然,也有偶然,明末那段悲情而又令人生怜的历史留给人们的只能是无尽的遐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