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明朝最後一年,闖王李自成的軍隊攻陷山西之後,直奔北京而來。朝中南遷的事情也討論的熱火朝天。

崇禎劇照

崇禎皇帝其實心中早有打算,就是自己南遷,太子固守京城,但他沒有自己說出來,史書記載崇禎不想被人嘲笑“闖王者,使朕抱頭鼠竄耶”。於是崇禎召集百官商討南遷事宜.,希望商討的結果符合自己所想。其中有大臣提出:讓太子南遷,皇帝留守北京。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表示贊同。然而,輪到崇禎這裏他就不願意了,剛好與他的預期相反。崇禎完全沒想到,羣臣竟然沒人爲他着想,這樣意味着他必須做出自我犧牲。在衆臣面前他也不好說什麼,說了句氣話:朕都在北京不走了,那太子去南京又有什麼用呢,君王就應該爲社稷而死,這是世間的不變的道理。此事擱置了一段時間。

潰退的明軍

之後,一位去平叛的將領寫了一封信回朝廷,大概意思就是官軍已經徹底沒救了,要崇禎皇帝及早採取一切自救措施。這時衆臣又提議還用原來的方案提議及早南遷。這時崇禎越想越氣,拿唐肅宗靈武的事情來怒懟羣臣(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出逃,太子唐肅宗在靈武無視父親還在的情況,唐肅宗私自在靈武稱帝,並逐漸從唐玄宗手中奪過權利的事情),說道:“你們是不是想廢了我,私立太子爲帝”。爲了保命,羣臣再也沒人敢提南遷的事了。至此,崇禎也騎虎難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自己礙於面子最終也沒說出自己最初的想法。

闖王進京

1644年,李自成殺進北京,把整個朝廷一鍋端,大明滅亡。最終便宜了滿清。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是沒錯,但死有重於泰山和輕於鴻毛之分,崇禎自殺毫無意義,你的自殺能換來什麼,叛賊還不是塗炭生靈,清軍的鐵蹄就不會蹂躪中原了嗎?何況崇禎自己作爲一國之君,這一切的緣由,農民起義,邊線喫緊都與自己脫不了干係,既然這一切都與自己有莫大關係,就要面對勇敢面對慘淡的事實。崇禎自我的犧牲,其實是對國家的深度不負責。

南遷到達南京,南京六部健全,又是勤王勢力最大的地區,再不濟也能像南宋一樣守住半壁江山,以後再北伐中原。明朝本身就有北伐成功的歷史,重振王朝真不是不可期之事。

歷史有必然,也有偶然,明末那段悲情而又令人生憐的歷史留給人們的只能是無盡的遐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