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筆者:扶蘇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語故事往往蘊含着一番深意。正如,飲鴆止渴寓意急功近利,用錯誤的方式解決問題,最終只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其實鴆這種鳥只存在於傳說中,它們有類似於老鷹的外表,卻嗜毒如命,並且以毒蛇爲食,以至於羽毛中都含有毒素。

1992年生物學家首次發現含毒的鳥類黑頭林鵙鶲

生物學家對符合相關條件的鳥類,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他們認爲,大自然無奇不有,古人未必能夠憑空編造出這樣的動物形象,只要努力發掘,就能夠找到對應的目標。

根據相關推測,傳說中的動物形象其實也都有具體的來源,龍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雖然它是由不同動物的形象拼湊而成的,但是也給生物學家提供了一定的線索。

有觀點認爲,自古以來人們都談毒色變,鴆這種鳥類或許真實存在,只不過人們從未注意過它們的羽毛而已,因此這也將成爲生物學家關注的重點。

早在1992年,生物學家首次發現了含毒的鳥類,它們名爲黑頭林鵙鶲,這種小鳥其貌不揚,肉和皮毛卻具有毒性,只有一部分羽毛是豔麗的橙色,也被當地人稱爲“垃圾鳥”。

這種毒素是具有極高殺傷性的神經毒性生物鹼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種黑頭林鵙鶲,與我們常見的八哥有很多相似之處。研究人員在製作標本的過程中意外發現,被黑頭林鵙鶲羽毛接觸到的地方會出現明顯的灼燒感,隨後纔對此進行了新一輪研究。

據悉,黑頭林鵙鶲的毒素與蟾蜍體內的毒素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這種神經毒性生物鹼具有極高的殺傷性,能夠讓獵物的心臟在短時間內停止跳動。

含有劇毒的鳥首次被發現後,生物學家試圖找到更多與其類似的鳥類。在此過程中,他們還發現黑頭林鵙鶲的羽毛之所以含有毒素,與其生長環境有關,很多寄生蟲都會趁其不備進入它們的身體。

因此,只能出此下策,通過食用有毒的甲蟲和植物,在其體內發生化學反應,最後讓羽毛都佈滿毒素。

食物可能是黑頭林鵙鶲產生毒素的主要來源

而根據當地土著介紹,他們的祖先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學會利用黑頭林鵙鶲的羽毛來進行捕獵,只不過同時還需要承受一定的風險。

此外,研究人員在對黑頭林鵙鶲的羽毛進行分析時發現,食物或許是其產生毒素的主要來源。生活在歐洲的鵪鶉,也可以通過食用有毒的植物種子等食物來產生毒素,一度成爲致人死亡的真兇。

即便如此,人們也不能認爲黑頭林鵙鶲就是傳說中的鴆。在我國古代的記載中,這種神祕的動物生活在嶺南地區,綜合生物學家提供的信息,或許嶺南瘴氣和毒蟲蛇蟻也曾經成就了一代毒鳥,只不過它們如今已經絕跡,留給人們的只有零星記載而已。

大自然十分神奇,人類對它的瞭解只有冰山一角,只有深入探索和研究才能夠幫助我們找到更多的線索去解開這一系列謎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