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凱迪

十一月初,亞美尼亞、阿塞拜疆與俄羅斯國共同簽署了關於結束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的和平協議,協議要求雙方立即解除敵對行動,恢復納卡和平。這場爲期兩個月的衝突看似和平收場,但實際上卻是以亞美尼亞的慘痛失敗而告終。曾經的南亞強邦亞美尼亞,爲何會在戰爭中一敗塗地呢?

01 衰落的亞美尼亞

納卡(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位於高加索山脈南麓,位於位於歐亞大陸分界線上。這裏不僅是大高加索山區核心區域,更是溝通歐亞南北通道的關鍵隘口與交通樞紐,說是兵家必爭之地毫不誇張。公元11世紀之前,作爲南高加索第一強邦的亞美尼亞,始終佔據着包括今天土耳其東部與阿塞拜疆西部的大片領地,是絕對的帝國水平。

然而,11世紀塞爾柱突厥人的西遷與拜占庭帝國的復興,從東西兩方面對亞美尼亞的生存空間進行了強烈擠壓,也最終導致了獨立的亞美尼亞王國的淪亡。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中,亞美尼亞先後被塞爾柱突厥與奧斯曼突厥人輪番統治,但始終保持着民族的宗教習俗與歷史文化傳承。

圖/曾經的亞美尼亞王國

公元20世紀初,懼怕亞美尼亞人反抗的土耳其人利用遷徙的模式,對兩百萬亞美尼亞人實行肉體消滅,從而將土耳其境內的亞美尼亞高原徹底納入土耳其領土之內。不過,此時的亞美尼亞仍然抱有今日亞美尼亞領土與阿塞拜疆西部的大片土地。

02 蘇聯的手筆

1923年7月,作爲俄羅斯帝國直接繼承者的蘇聯,爲了取得與阿塞拜疆同一族源的土耳其人支持,決定將80%的居民爲亞美尼亞人的納卡地區劃歸阿塞拜疆。

這種簡單的政治交易雖然引起亞美尼亞人的極度不滿,但迫於當時蘇聯堅定的態度,作爲加盟國的亞美尼亞也只能被迫接受這一現實,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人也在無可奈何下加入了阿塞拜疆。然而,由於阿塞拜疆人本來就佔據了裏海沿岸地區的平原地帶,這一領土轉移更是加劇了兩國實力的不平均,擁有肥沃土地資源與裏海航運優勢的阿塞拜疆在人口與經濟層面逐漸佔據了優勢。

公元1991年,蘇聯解體,沒有老大哥制約的亞美尼亞馬上宣佈收復失地,依靠當地同胞的本土優勢迅速控制了納卡州及其附近的7個地區,將亞美尼亞領土向東擴張了四分之一左右。不過,這種收復領土的行爲在阿塞拜疆人眼中確是赤裸裸的侵略。亞美尼亞人在納卡及周邊地區建立的“阿爾察赫”共和國逐漸成爲了國際社會的衆矢之的。

03 對抗的慘烈結局

阿亞兩國在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之後,雙方在戰場上針鋒相對,場外的俄羅斯與土耳其兩個地緣大國也紛紛介入其中。不過,由於亞美尼亞的領土與人口在歷史時期被剝削的過於嚴重,現階段人口僅有三百萬出頭(相當於中國普通地級市水平),領土被限制在夾縫山地之中亞美尼亞人經濟同樣疲軟,而反觀對手阿塞拜疆,不僅坐擁裏海沿岸的大片平原,還享有裏海中的巴庫油田這一小金庫,三倍於亞美尼亞的人口和四倍於其的GDP反應在綜合國力與軍事力量上的優勢是碾壓性的。

在不到兩個月的衝突中,亞美尼亞逐漸力不從心,簽署了屈辱的和平協議,亞美尼亞將原本實際佔領的克爾巴賈爾區、阿格達姆區、拉欽區交給阿塞拜疆,從而讓納卡地區在地理上成爲了飛地。這一結局的出現讓納卡地區與亞美尼亞本土的聯絡幾乎中斷,阿塞拜疆在戰略上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圖/納卡衝突

亞美尼亞的失敗除了軍力、經濟實力的懸殊差距外,其外交戰略的失敗也是關鍵原因。亞美尼亞對親歐美而遠離俄羅斯的國策導致其缺少臨近地緣大國的支持,這就讓其在面對土耳其鼎力支持的阿塞拜疆時全然無還手之力。

參考文獻:

1.高加索三國曆史

2.中東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