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大名府城始建于明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后经明清两朝多次修建,规模宏大,气势恢宏,近六百年长盛不衰。自建成至新中国成立一直是冀南政治、军事、商贸重镇。

管委会自成立以来,重视古城文物保护工作,积极从民间征集文物。随着古城开发和实地勘探,管委会发掘出很多珍藏的文物,今将已发现古城石构件、城砖、屋顶砖瓦等进行展示,旨在瞻仰风华旧貌,再塑名城辉煌。

据征集和考古挖掘,经后人和知情人考证,现有郭增光(大名人、明朝大臣、1626年晋工部右侍郎)、刘遵宪(1575~1644、直隶大名人、明代大臣、官至礼兵、工两部尚书)、成基命(1559~1644、直隶大名人、明朝大臣、官至内阁首辅兼太子太保)、成克巩(1608~1691、直隶大名人、明末清初、官至保和殿大学士、户部尚书)等的上马石。

上马石又名骑马石,是上马的垫脚石。上马石起于秦汉时期,明清较为流行。

在古代官宦和大户人家的大宅门前常设置两块巨石,从侧面看巨石是L形,是一个具备有两步台阶的石头,通常多为青石或花岗石,不加雕琢,也有白色大理石。经精细雕琢的上马石、拴马桩是过去大宅门前的一道风景,寓意官运亨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