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下寒”的2個原因、3個解決方案,送給“不將就”的你

臨近年底,面臨着工作和生活的重重壓力,很多人都不約而同地出現了失眠、上火的問題。最近到工作室諮詢的玲姐,就是如此。

玲姐在某電子企業任銷售總監,平時工作很努力,業績也很好。可就是身體不讓她“省心”,經常頭暈、失眠,還愛長口腔潰瘍,喫了好多下火藥,還總是反反覆覆。

最近年底因爲要衝業績,她經常加班加點,上個月出差回來後,這些症狀又加重了。到工作室,我們摸了摸脈,又看了看她的舌苔,再結合她的症狀,基本確定她就是傳說中的“上火下寒”體質!

說起“上火下寒”,很多人還不太瞭解,那正好來對號入座一下:

經常感覺又冷又熱。

三天兩頭口腔潰瘍,臉上長包長痘,手腳卻冷的跟冰一樣。

經常腰腿痠軟,像拖着沙袋似的提不起勁兒。

口乾舌燥、舌尖紅、舌苔白膩

如果這些症狀,經常在你身上出現,那就說明你可能就是“上寒下火”了。

總的來說,”上火下寒”就是你明明只有一個身體,卻生活在兩個季節。上半身像駕在火上烤,下半身如同在冰天雪地禹禹獨行。

中醫有一個說法: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身體的交感轉化系統跟天地宇宙一樣,有陽有陰,有火有水。天氣下、地氣上,水火相濟,天地萬物才能各司其職、有序運轉。

這套系統的運轉流程,很像易經裏的“泰卦”,地氣上、天氣下,天地交泰,萬物就安寧了。正如《內經》說的:天氣下爲雨,地氣上爲雲。在身體裏就是,上焦的心肺之火(陽)向下,溫暖肝腎。下焦的腎水(陰)向上,滋潤心肺。

而“上火下寒”,就是這套轉化系統失靈了,陰盛於下,陽浮於上,身體裏水火平衡狀態被破壞了。

之所以會出現“上火下寒”,總結下來有兩個原因:

一、中焦不通:人體上、中、下三焦,脾胃位於中焦。上焦的陽氣要向下,下焦的陰津要向上,都要從脾胃這兒走。

因爲飲食沒有規律,現在人的脾胃普遍不太好,寒涼、受損後,中焦這個通道就堵了。就像城市裏的交通路口,它一旦堵了,上焦的火下不來,下焦的水上不去,所以就“上焦火、下焦寒”了。

二、思慮過重:思考過度、焦慮、壓抑,是現代人的通病。遇到問題,糾結、憂慮,所欲不遂,火就往胸、頭面上衝,就會造成一派火象。火都往上走了,還怎麼向下溫暖肝腎呢。

另外,中醫說:憂思傷脾。思慮過重的人,脾胃一般都不好。這又回到了上面所說的中焦不通,身體的交感轉化體系就崩潰了。

找到問題的根源,解決起來就簡單了。搞定“上焦火下焦寒”,我們給玲姐開出了有3個解決方案:

1、喫交泰丸,讓水火相濟

交泰丸主要由黃連、肉桂兩味藥組成,能交通心腎,調治心火偏亢、心腎不交。黃連性寒,清心降火除煩,肉桂性溫,引火歸元。二藥配伍,使心火下達於腎,腎水上騰於心,心腎相交,水火既濟。能解決“上焦火下焦寒”導致的口舌生瘡、睡眠不安、抑鬱焦慮等問題。

2、灸中脘、足三里,通中焦

中脘、足三里,是養護脾胃的大穴。艾灸或藥灸這兩組穴位,可以化解脾胃寒涼之氣,修復脾胃虛損。脾胃功能養護起來後,中焦暢通無阻,上焦的火能下來,下焦的水可以上去,身體就如同溫潤的大地一般,生機勃勃。

3、貼湧泉,引火歸元

湧泉是腎經腧穴。《靈樞》記載:“腎出湧泉,湧泉者足心也。”用溫熱的藥物,如艾葉、吳茱萸等,貼敷湧泉穴。湧泉一溫暖,人體至陰部位得陽而充,上部的陽被引就下而歸元,水泉上湧灌注全身。身體自然而然就水降火升、上下交泰了。

玲姐問:爲什麼現在上火下寒的人這麼多呢?

我想了想,說:可能是因爲大家都有一個不屈的靈魂吧。爲了力爭上游,沒有時間好好喫飯,每天都在思考怎樣才能做的更好,做到更好了,又害怕別人後來居上,總是在焦慮、擔憂。天長日久積累下來,身體的氣機就亂了,水火不濟,天地也不交了。

有人說,身處這個時代,就像立足於跑步機上,只有努力奔跑,你纔可能留在原地。但是,不管跑向哪裏,健康都是基石。我跟玲姐說:爲了跑的更遠,一定要記住上面那3個解決方案,身體的氣機順暢起來,工作生活也會越來越順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