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很多新手父母都不知道該如何正確護理寶寶,糖媽也是一邊帶娃,一邊學習如何正確護理。

但有些家長根本不管什麼正確護理,秉持着“一切從簡”的原則,其實這樣對寶寶的傷害是很大的。

嬰兒時期是寶寶大腦發育的巔峯期,家長錯誤的護理手法很可能會讓孩子智力受損,所以家長一定不要忽視正確的護理手法。寶寶智力發育的正常表現

瞭解如何正確護理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寶寶智力發育的正常的表現。

1個月的寶寶可以攥緊拳頭,聽見聲音後會有反應;3個月的寶寶可以俯臥抬頭45°,會短時間抓握物品,會眼球移動180°,並且可以笑出聲。

5個月的寶寶可以坐立,抓握能力也進一步發育,他們還會對人或物發出屬於自己的語言。

7個月大的寶寶精細動作發育已經很好了,可以拿小塊積木,也可以發出類似於爸爸媽媽的嬰語了,有些寶寶還會有些認生。

9個月的寶寶進入了爬行期,並且可以在大人的幫助站起來,動作上會經常主動伸手取某些東西,還可以拿物品對敲。

10個月的寶寶可以扶着欄杆走,手指動作更靈活,還會模仿發聲;12個月的寶寶能獨立站穩,可以握筆、蓋瓶蓋,知道配合家長。

上面是寶寶的智力發育的正常表現,家長可以對照着看看自家寶寶有沒有達到標準。3個表現證明智力發育受阻

如果你家寶寶有這3個表現,那麼就證明寶寶智力發育有些落後了,家長一定要及時補救哦。

智力受損的寶寶,在9個月大的寶寶還不會主動去取某樣東西,或在大人的幫助下也無法完成站立。

這是因爲,寶寶的動作發育是由大腦控制的,9個月的寶寶抓握能力已經很不錯了,如果寶寶不去主動抓握,那就證明寶寶智力可能存在發育緩慢的情況了。

智力受損的寶寶,在添加輔食後,咀嚼比較困難,尤其換成塊狀的固體食物後,需要嚼很長時間或容易嘔吐。

寶寶的咀嚼能力跟其腦部發育有着一定聯繫,如果寶寶1歲後經常嘔吐,並伴隨流口水的情況,那麼很可能是腦神經系統受到了損傷,家長需要及時就醫。

智力受損的寶寶,比一般的寶寶更加安靜,需要受到很大的刺激纔會哭出來,並且哭聲軟弱無力。

正常來說寶寶,應該一受到刺激就會馬上哭泣,但智力受損的寶寶反射弧比一般寶寶要長,需要很長時間或反覆刺激後纔會哭。家長如何護理?

如果你家寶寶有以上3種情況,或上面的智力發育沒達標,那麼多半是家長在嬰兒時期護理沒到位,父母發現趕緊改正還來得及。

新生兒:寶寶出生後家長就應該多多撫摸寶寶,並且經常和他們說話;

2個月:寶寶2個月後,家長就應該刻意的幫助寶寶養成好的飲食規律,每隔3小時喂一次,一次20分鐘左右;此外家長還要儘量少抱寶寶;

3個月:除了經常和寶寶說話以外,這個時期家長也可以經常拿一些顏色鮮豔的玩具和寶寶玩,餵養上也要養成一天6次的習慣。

4個月:寶寶這個時期進入了口欲期,會經常咬一些東西,家長不要阻止他們,可以多帶寶寶做一些運動,如練習翻身等。

5-6個月:這段時期,寶媽可以視寶寶的情況,給寶寶添加輔食,並且5個月後可以開始鍛鍊寶寶的精細動作,準備一些積木讓寶寶多活動手指。

7-8個月:7個月寶寶可以添加肉類的輔食了,家長要注意給寶寶做好口腔清潔;在運動上寶寶也進入的爬行期,家長要多鼓勵寶寶爬行。

9-10個月:9個月以後家長可以試着給寶寶喫一些塊狀的輔食,增強咀嚼能力;平時也可以多帶孩子聽聽兒歌,教寶寶認識一些顏色和小動物。

11-12個月:很多寶寶在這個時期已經學會了扶站或獨立站,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站立或行走;家長也要多給寶寶看一下“人物類”繪本,幫助寶寶提高認知能力。

你家寶寶的智力達標了嗎?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爲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