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對於我們人來說具有比較重要的作用,它就相當於一個水泵,負責把血液泵到全身。血液並不是單純的液體,它裏面含有豐富的氧氣和營養物質,所以血液可以給全身臟器和組織提供氧氣以及生命活動必需的營養。根據最新的醫學教材,如果心臟停止跳動4~6分鐘就能夠對大腦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即便搶救過來,也會留下後遺症,心臟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很多人在得了心臟病以後,就會發現劇烈活動就會出現胸悶、胸痛、氣喘等症狀,所以索性就儘量減少鍛鍊的時間。但是有不少醫生會告訴心臟患者說需要堅持鍛鍊身體,那醫生的這種說法是否有道理呢?今天醫者良言一文解答這個問題。

1.引起心臟不好的心臟病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名詞:

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心臟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爲心臟病,而心臟病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名詞,它包含的疾病可以用厚厚的一本書進行解釋。

我們的心臟就好比一個房子,它裏面有電線,有牆壁,有門,也有水管子。心臟的傳導系統就好比房子裏面的電線,如果電線壞了,那心臟的傳導系統就出現了問題,會造成各種心律失常,有心率增快的,有傳導阻滯的,也有心率減慢的。

心臟的瓣膜就類似於房子裏面的門,如果瓣膜出現問題了,可能會造成門無法關閉或者關閉不全,在心臟上面主要就是瓣膜關閉不全或者瓣膜狹窄。

心臟的血管類似於房子裏面的水管子,它的作用是給心臟供血的,當心髒的血管出現問題的時候,會造成心臟供血減少,心臟的功能減退,嚴重的時候可造成心肌壞死,大家熟知的心肌梗死就是因爲堵塞了心臟的血管造成局部壞死。

常見的心臟病主要包括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大動脈轉位、法洛四聯症、瓣膜性心臟病、心肌病、冠心病、心律失常、肺源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等。其中前5種是先天性心臟病,後面幾種是後天性心臟病。

2.心臟不好的人是需要休息還是鍛鍊?

上面介紹了,引起心臟不好的心臟病是一個比較大的一類疾病,這裏並不能一概而論說是需要休息還是鍛鍊,需要進行討論的。

雖然很多心臟病不能治癒,但是依然有不少的心臟病是能治癒的,常見的能治癒的心臟病包括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這些都是先天性心臟病)、室速、室上速、房顫等。有不少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會隨着年齡的增加而使恢復正常,即便恢復不了正常,也可以通過手術解決,很多的心律失常可以通過藥物、射頻消融、安裝起搏器等手段治癒。對於這類能治癒的心臟病患者來說,他們恢復正以後,完全就是一個正常人,所以還是適合運動的,畢竟生命在於運動嘛。

在臨牀上有很多的心臟病目前是無法治癒的,具體的包括冠心病、心肌病、風溼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等。雖然這類心臟病無法治癒,但是可以通過生活幹預和藥物來實現病情的平穩。就拿冠心病來說吧,如果患者積極控制好血脂、有效抗血小板聚集、清淡飲食等,那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心絞痛的發作次數和頻率。對於這類穩定的心臟病患者來說,是不太適合劇烈運動的,但是可以進行舒緩的有氧運動,比如散步、體操、打太極、快走等。運動對於穩定的心臟病患者來說比較重要,因爲運動有利於增加營養物質的消耗,有利於控制體重,這樣的話可以降低心臟的負擔、延緩或者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

還有一種是不穩定的心臟病,這類患者稍微運動就會感覺到胸悶、胸痛,這種情況肯定是不適合運動的,以休息爲主。另外,有一些心肌梗死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運動可能也沒有什麼不舒服,但是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不適合運動的。心肌梗死的患者,他們的心臟有壞死的組織,如果運動,肯定會增加心臟內的壓力,這樣容易使心臟破裂,所以對於心肌梗死的患者,一定需要絕對的臥牀休息。

3.運動需要適量:

估計有不少人聽過生命在於運動這個俗語吧,但是需要注意,如果運動不適量。那肯定會對身體造成損傷的。

我之前的一個朋友,他比較胖,因爲這個一直沒有女朋友,突然有一天他決定要改變了,就去鍛鍊身體。爲了能快速瘦下來,他自己每天跑步10公里,半年以後,人是瘦下來了,但是卻總是感覺到膝蓋疼痛,而且還聽到裏面有響聲。

雖然運動對肥胖者來說有好處,但是過量的運動會增加對膝關節的磨損,會提前讓半月板老化。所以運動一定要適量,剛開始的時候以有氧運動爲主。

對於心臟病患者,如果病情平穩,可以進行力所能及的運動,以不感覺到不舒服爲主,而且在運動的時候也需要有人陪伴,以防不測。如果身體可以承受,那就每週至少運動4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運動的強度可以按照有氧運動的標準,即運動時還能平靜說話、沒有明顯的氣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