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和1998年,對於王小波的母親來說是悲痛的兩年,兩年中85歲的老人接連痛失兩位愛子,怕母親再受刺激,家人努力隱瞞了5年王小波弟弟遇害的事實。

人生贏家‍

除王小波外,家族中的兄弟姐妹幾乎長期定居美國,王小波的弟弟王晨光也不例外,在美國工作和生活了十多年。

潛心學業的王晨光一度取得博士學位,之後還打算繼續攻讀博士後。

無奈科研項目收入微薄,迫於生活壓力的他開始謀求就業,致力於癌症研究工作的他最終選擇韋恩州立大學研究所,此後便定居底特律開始新的工作和生活。

此時的王晨光事業和家庭雙豐收,子孝妻賢兒女雙全,可謂追夢美國的人生贏家。

動盪底特律‍

底特律是以汽車工業聞名的美國城市,同時作爲幾次種族暴動的中心城市,

在上世紀70年代以來,逐步演變爲滋生犯罪的暴力街區。

種族暴亂加劇了白人的逃離核心街區,同時也有大規模的黑人湧入底特律。

暴力犯罪愈演愈烈,貧富差距愈發加劇。種族騷亂的結局都以暴力衝突和暴力鎮壓收場,底特律的城市安全越來越缺乏保障。

悲劇的發生‍

王晨光面對已經亂成一團底特律,沒有選擇逃離,而是迫於生計繼續在此工作。他不曾想到自己的堅持,竟換來一場悲劇。

1998年7月,王晨光在途經某黑人集結區時,不幸被劫持。一名黑人歹徒持刀搶劫,王晨光不幸在期間被歹徒一刀割頸。

後來,根據現場監控顯示,他並沒有當場死亡,他還有意識地爲自己止血,並盡力求救。雖然他被一位好心的白人青年送醫,但是已搶救無效回天乏術。

據後續報道,搶劫他的黑人被舉報逮捕,但是王晨光的生命也永遠停止在那年夏天了,王晨光的異國慘劇讓人不禁想起,一年前王小波的死。

作家之死‍

讓我們把時間倒回到二十三年前的北京。

1997年4月11日,城郊的一座破舊平房內,年僅45歲的王小波永遠停止了呼吸。

有人說,如果王小波還活着,他很可能會在莫言之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然而這些只能是假設,王小波像海蒂一樣,他是一位在死後受到了更多關注的作家。

這位掙扎在創作者語境中的不羈作家,臨死前也伴隨着絕望的掙扎

。據屍檢報告的描述,生命盡頭的王小波痛苦不堪,根據死狀推測他生前似乎以頭撞牆,以求減輕自己的疼痛,遺體牙齒上留有牆灰,額頭上還有深褐色的印記。

專家推測其冠狀動脈硬化發展成血栓,造成心肌梗塞,在房間裏獨自掙扎了幾個小時。

王小波的家人至今不忍會想他的死狀,猜測他死前所承受的痛苦。而家人中此前竟然無人知曉王小波的病情,顯然爲了不想家人擔心,他向所有人隱瞞了自己的病情。

王小波不死‍

1952年,王小波出生在北京一個普通家庭。

由於時代的動盪,父親將他命名爲“小波”,他的父母希望他的生活能夠波瀾不驚,他安然享受生活,然而他註定是個不平凡的靈魂。

王小波有很高的計算機天賦。 1992年前後近兩年的時間裏,王小波寫了很多科學技術類文章,他還自創設計了屬於自己的打字軟件。

甚至網易的丁磊特地邀請他,但被拒絕了。他應該此時已經意識到自己非凡的創造力,開始着手潛心創作。

王小波真正開始搞創作時,已時年40歲,也就是距他後來逝世的5年前,因此讀者有理由相信,他的創作極限遠未到達,更爲他筆力未達巔峯便跪倒而深感遺憾。

在王小波潛心寫作的那5年,王小波雖然在當時的文壇來去匆匆,但對當時沉悶的文學環境來說,他雖驚鴻一瞥,卻是蕩起一片漣漪,吹皺一池死水。

王小波雖死,但特立獨行的有趣靈魂不死。

黃金時代‍

世界對王小波是冷漠的,這冷漠卻造就了他作品的溫度,“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然而他所吟唱的,是一曲時代的悲歌,是留給當時世人無法讀懂的音符。

那個時代雖然不是王小波的黃金時代,但他卻馳騁想象,創造一個未來的黃金時代,只可惜他未能等到屬於他的黃金時代,這是時代的不幸。

如今這個時代雖然我們只能假設如果王小波未死,但他的文字卻歷久彌新,見證着他所期冀的黃金時代。這是我們的幸運。

小節

逝者已矣,對王小波最好的緬懷,也許就是再讀幾本他的書、再摘抄幾句他的經典段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