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Øystein Sture Aspelund

無聲的徹悟

我們說人生 “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蘇軾《前赤壁賦》)。我們如果套用他的文章,可以說,天下自其可賞愛者而觀之,天下也有很多可賞愛的事物;天下自其可悲慨者而觀之,天下也有很多可悲慨的事物。

我的老師顧隨先生說:“我們要以無聲的徹悟,來做有聲的事業,這樣才能不被這些利害物質的慾望所迷亂。要以悲觀的徹悟,樂觀地去工作、去生活。”

有的人悲哀,就對世界都痛恨了、都悲觀了,也有的人盲目地享樂了。可是,有一些有修養的人、有情操的人,他們雖然認識了人生可悲慨的一面,但是,他們仍然能夠看到人世間可歡喜、可賞玩的一面。自其美好者而觀之,天地之間有不少美好的事物。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北京大學出版社

每日意圖Vol.2669

©Marta Syrko

每一個人都可能突然遭遇沒有明天的一天。可是,世人往往爲不可靠的明天覆明天付出全部心力,卻把一個個今天都當作手段犧牲掉了。

——周國平

©Skanda Gautam

如果真的存在永恆的生命,它必然就在此時此刻。作爲永恆之化身的,正是此時此刻,而非這樣時刻的無窮接續。

——維特根斯坦

©Benjamin Everett

最好的人生是五味俱全,有苦有樂、有淚有笑、有愛有恨、有生有死、有低吟有狂歌、有振臂千仞之剛也有獨愴然而淚下,酸、甜、苦、辣、鹹,此起彼落。想一想,如果面對一桌沒有調味的菜餚,又如何會有如此深沉的滋味呢?

——林清玄《越過滄桑》

©Dean Stuart

在任何創造性的藝術家的作品背後都有三個主要願望:製造某種東西的願望;感知某種東西的願望;還有跟別人交流這些感知的願望。那些在製造東西方面沒有興趣或才能的人,也就是說,在一種特殊的藝術媒介裏缺乏一技之長的人,不會成爲藝術家;而那些對交流沒有興趣的人也不可能成爲藝術家,他們會成爲神祕主義者,或者瘋子。

——奧登《牛津輕體詩選》導言

©David Hettinger

我們的生命,不是因爲討別人喜歡而存在的,我們是自在之物,我們不必討任何人的喜歡,就可以歡天喜地地揹負大地,面朝青天。只要你認定了這一點,枷鎖就被打開,你就可以自由地呼吸了。

——畢淑敏

©Øystein Sture Aspelund

All our days pass away under your wrath; we finish our years with a moan.

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嘆息。

——《90:9》

©Gustav Willeit

一個普遍存在的認知誤區:人都需要愛情。實際上人真正需要的是原生家庭之外一份親密而安全的關係,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愛情。這種親密而安全的關係甚至可以並不建立在人與人之間,和花鳥魚蟲貓貓狗狗,和知識,和藝術,都可以建立這種關係。

via@李格浪

©Evgeny Lushpin

落在身上的雪

谷禾

落在身上的雪

把我變成另一個人,變成雪人

像生命的痛苦把我變成痛苦的人

它忘了我已習慣了痛苦

它忘了這世上還有更多快樂的人

他們從不同的屋子裏

看這些雪落下來

落在屋子與屋子,道路與道路

山河與山河之間

把世界變成雪世界

走在雪中的人,變成了一樣的雪人

走哪兒都一身雪,好像這些人

一直是雪的一部分

谷禾,1967 年生於河南。著有詩集《鮮花寧靜》《大海不這麼想》和小說集《愛到盡頭》等多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