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Matter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聞利平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張千帆團隊關於鋰離子篩分的最新研究成果。

鋰離子作爲一種重要的資源,其篩分與富集業已成爲研究熱點。該工作在材料合成過程中引入仿生概念,利用二維複合材料成功構築了一種具有類似貝殼的層狀異質結構的仿生納米限域孔道複合膜。這種非對稱複合膜可有效地實現鋰離子篩分和富集,爲關鍵的能源元素鋰的回收利用提供了可行性的驗證。

過去,科學家們模仿一些獨特的生物結構或功能,創造出具有識別功能及高強度機械性能的仿生材料。最近,二維(2D)納米片作爲一種新興的功能材料受到關注與研究。這種材料中的納米通道可分離具有不同物理化學性質(如尺寸大小、電荷極性及化學親和性等)的混合物。此外,納米片具有優異的柔性、天然孔隙和電學性能,是大規模生產分離膜的理想材料之一。各種層狀材料相繼被成功地剝離和重構,如氧化石墨烯(GO)、六方氮化硼、過渡金屬碳化物和氮化物(MXene)、黑磷及層狀粘土。其中,納米片表面獨特的化學活性,特別是由含氧官能團產生的疏水域和親水域的交替區域,能夠實現物質的可控傳輸。然而,目前的二維材料在水溶液中不能長時間穩定,易發生溶脹,從而影響其實際應用。

基於此,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簡單的重構方法來獲得納米纖維交聯的功能化納米片,形成類似貝殼的層狀結構。由於納米纖維的交聯作用,複合膜能夠有效防止水溶液進入納米片層之間引起的溶脹現象。力學性能測試結果表明所製備的納米片水平排列結構具有較好的力學行爲,超過了天然珍珠層的性能。這一特性使複合膜在水中能夠長期的穩定運行和使用。該複合膜的不對稱幾何構型和化學性質實現了鋰離子的提取和篩分,其Li+/Na+和Li+/K+的選擇性分別達到2.52和4.78,超過了目前已報道的基於二維材料複合膜的性能。此外,這種具有非對稱的結構,電荷表面以及化學活性的複合膜,有望在水處理、能量轉換以及離子電池中進一步應用。

基於仿生納米通道膜的離子篩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