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關於婚姻的一個真相,天底下的夫妻,都是在“將就”。

被譽爲“玻璃大王”的曹德旺,一次接受採訪時,坦白自己年輕時有過一段婚外戀,在他做出艱難的選擇之前,從各行各業挑出了一百對夫妻進行調研,最後得出的結論是:

沒有一個家庭是絕對幸福的。

聽他被採訪時的原話:

“我們調研了近一百對夫妻家庭,沒有一對是幸福的,他們就是生存需要,大家求同存異。因爲這個事情呢,不同的教育,不同的家庭出身,不同的地方出來的,生活習慣各種文化不同,這個矛盾衝突在所難免。

夫妻之間只能相互信賴,因爲這是人生伴侶,結伴走過這一段路而已。”

所以你看,絕對幸福只存在於我們的理想世界中,偏偏有些人,總是把理想帶進現實,然後被豐滿的理想世界,擠崩現實生活。

夫妻之間的矛盾也好,衝突也罷,一定是避免不了的,而這也是需要我們容忍的部分。

巴爾扎克說:

“夫妻間是應由相互認識而瞭解,進而由彼此容忍而敬愛,才能維持一個美滿的婚姻。”

如果真有絕對幸福的婚姻,就不會有“容忍”一詞的說法了,既然有“容忍”一詞的說法,那便說明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絕對幸福的婚姻。

夫妻之間的相處之道,容忍比理解重要。

因爲感同身受這個東西,並不存在,至於哪些是需要彼此互相容忍的部分,有彼此的不同、彼此的差異、彼此的缺點、以及彼此莫名感到煩躁的時候。

誰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可能會說一些刺耳的話,或者會有一些不好的態度,永遠不要在這個時候想着給自己討個說法,更不要持續性攻擊對方。

有很多事情,是沒法兒講那麼清的,忍忍就過去了,過去就過去了。

要不然一點小事就會被無限放大,出現針尖對麥芒的情況,繼而把日子過得動盪不安,動搖感情基礎。

02

結婚只是換了一種生活的方式,其本質還是生活,而只要是生活,或人生,就逃不過一個平衡的規律,有得有失、有苦有甜。

以爲結婚以後就會迎來十全十美的生活,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在婚姻生活中,有讓你享受的部分,也有讓你容忍的部分,

幸福就是從無限的需求與有限的收穫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也要看你對幸福的定義是什麼,要求越少越幸福。

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其實很多人對這個“後福”有誤解,覺得大災大難過後,就會得到老天的補償,擁有一切好運和財富。

其實不是,是經歷過大災大難的人,對幸福有了一個新的定義,對生命也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認知,容易知足了,比如健康就好。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獨一無二的存在,所謂的獨特性,就是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三觀和個性。

所以怎麼可能有絕對的合適?又怎麼可能有絕對的幸福?

就算你選擇了一個再優秀、再深愛的伴侶,也有被對方氣到渾身打哆嗦的時候,那一刻什麼不好的念頭和衝動都有了。

婚姻,並沒有賦予我們改變或控制另一半的權利

,一旦打着愛的旗號,有了這樣的行爲,實際上已經違背了結合的初衷,是一切有毒的家庭體系的源頭。親密關係的建立,不是爲了傷害,而是爲了互相成全。

因爲有你,我願意成爲一個更好的人,也謝謝你,能尊重與支持我繼續、保持做自己。

我們都不要本末倒置了,總是把最好的脾氣留給了外人,卻把最差的脾氣留給了家人,夫妻之間,親密關係,真正該有的不是冷漠、自私、苛刻和強勢,而是該有寬容、尊重、體諒和關心。

03

沒有一對夫妻,三觀能夠絕對合得來。

在這裏真的想要勸那些,因爲覺得和伴侶三觀不合,整天動離婚念頭的人,端正自己的態度,踏踏實實地守着自己的日子過。

也許你在外面遇到了一個人,覺得ta特別懂你,特別適合你,可能只是ta比你聰明,或者說,新鮮感還沒過,沒到暴露真實自我的時候,又或者你們只是參與了彼此人生中的浪漫部分,而沒有參與彼此人生中的生活部分。

更不要看別的夫妻表面上如何光鮮亮麗,只是你沒有看到人家狼狽不堪的一面。

夫妻之間所謂的合適,並不是真的合適,往往只是尊重與接納的結果,

尊重彼此的不同,接納彼此的差異。

誰都不會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對方的身上,也不會試圖改造對方。

所以三觀不合,本不會發生衝突,一方或雙方帶有強烈的控制慾和改變欲,這纔有了矛盾衝突。尊重彼此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很重要。

如果非要說在婚姻裏真正致命的,不是三觀不合,而是三觀不正。

因爲和三觀不正的人,是根本就沒有辦法交流的,這纔會讓你覺得兩個人不是一個世界的,從沒有辦法交流,到逐漸沒有交流,再到最後的形同陌路、壓抑崩潰。

繼而就產生了強烈的逃離衝動,也是實在壓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急於找到一個宣泄口。

三觀不正的背後,往往也能折射出原生家庭的問題,畢竟那是一個人的三觀來源,從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最終形成自己的認知基礎、三觀基礎。

包括兒子是建設銀行、女兒是招商銀行;幹得好不如嫁得好;覺得公婆或父母就應該無限對自己好,不允許他們有自己的生活。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