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大叔持續咳嗽、咳痰

並伴有全身骨痛不適

常規治療不見好

後來經血液科專家一診斷

竟然發現是多發性骨髓瘤

就是咱們常說的

惡性腫瘤的一種

相信當時患者和家屬

的內心是崩潰的

不就是個感冒咳嗽麼

怎麼就是什麼骨髓瘤啦

這到底是什麼玩意兒

且聽小編慢慢道來

何爲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MM)又稱爲漿細胞骨髓瘤,是一種已經超過白血病的 第二大惡性血液腫瘤。 發病率爲2-3/10萬,男女比例爲1.6:1,大多患者年齡>40歲,其中最多的在60歲以上的年齡段。

特徵爲 病理性的漿細胞惡性增殖,大量分泌M蛋白,極少數患者可以是不產生M蛋白的未分泌型MM。 由於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容易出現各種細菌、病毒感染,就如一開始提到的持續咳嗽咳痰的大叔。

在肝功能這項常規檢查中如果出現球蛋白異常,>40g/L或者<20g/L時患者就需要及時到血液科做篩查。

多發性骨髓瘤的表現有哪些?

多發性骨髓瘤發病隱匿,常表現爲 骨病、高鈣血癥、貧血、腎臟功能不全等。

很多盆友們發現了上述症狀通常會選擇先去 骨科、腎內科等科室,往往 在自己骨痛不能緩解 大半年後纔去血液科就診,這時的腫瘤負荷相對就高了。

除此以外, 感染、出血、神經症狀、高粘滯血癥、澱粉樣變等情況也會發生。要及時發現這些疾病,得到正確的治療, 需做生化常規,血常規,遊離輕鏈,CT或者核磁等檢查。

聽小編如此說,恐怕很多童鞋要恐慌了,太可怕了。

多發性骨髓瘤如何治療?

不過,雖然MM是個可怕的疾病,但是有我們厲害的血液科專家們啊。目前已經有多種方法去控制和治療這種疾病,主要是 靶向治療和 自體幹細胞移植。靶向治療 ,主要分爲蛋白酶體抑制劑(硼替佐米)和免疫調節劑(來那度胺)。在這樣的新藥時代,通過積極的治療,初治的患者中位生存時間長達66.3個月。另一種是 傳統藥物治療 ,主要有馬法蘭,環磷酰胺,長春新鹼等,具體的方案爲MP,CTD,VAD等。國內外指南都推薦適合做移植的患者做 自體幹細胞移植 ,這也是一線延長患者OS(總生存時間)和PFS(無疾病進展時間)的重要手段。 有些患者聽到移植會恐慌,錯過大好的治療時機。其實目前科技發達,槓槓的,這個技術已經很成熟了。

溫馨提示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患者在得到診治後,一定要定期複查,複查,複查!

醫生努力的將各個危險指標控制下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後,很多患者以爲自己痊癒了,就不注意檢查,更別說對不良生活習慣的不節制,導致疾病的再度進展。

無論是在治療的還是已經停止治療的童鞋們 一定要遵循醫生的醫囑,注意生活方式和定期檢查。 白血病,高血壓之所以不再像從前那樣談之色變,是因爲醫囑的遵循,定期檢查治療,從而成爲成熟的慢病治療模式。在我們共同努力下,多發性骨髓瘤也將進入慢病管理時代。

目前醫院裏的生化單推出了 “球蛋白預警系統”,當球蛋白值大於45g/L時,系統便會提示您至血液科門診諮詢。對於感染或骨痛伴有球蛋白高的人羣一定要警惕骨髓瘤呦!

供稿 | 黃紅銘

編輯 | 邵勇林

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獲得授權

門診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