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裏,行走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座座亮麗的藏寨、牧村是這個季節最美的風景。

“留住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甘南州立足當地實際,以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爲抓手,不斷夯實、優化產業基礎。

長期以來,受自然、地理、歷史等因素制約,甘南州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生態脆弱、災害頻發。如何解決保護與發展、喫飯與建設的矛盾成了重點任務。甘南州把工作的主攻方向和着力點放到農牧村,大膽探索創新農牧村發展新模式,在全州範圍內展開了建設生態文明小康村的實踐。

在合作市,生態文明小康村已有121個,受益農牧民2682戶2.1萬人。合作市依託已建成的生態文明村,融入藏鄉民俗,在卡加曼鄉香拉村、博拉村兩個村打造“香拉花海”田園綜合體項目,通過盤活當地資源、解決就業等方式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除了打造千畝花海,我們還在香拉村、博拉村、尕咱村及加克村4個行政村分別組建了牛羊養殖合作社、優質牧草種植合作社、餐飲旅遊合作社、農機合作社、蔬菜瓜果採摘園和花卉苗木繁育基地。”香拉梅朵生態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經理石磊說。

“我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228元,年均增長在8%以上。”甘南州委常委、合作市委書記劉永革介紹,合作市通過建設犏牛繁育、犏雌牛(奶牛)養殖兩大產業帶,大力發展高原生態畜牧業,壯大特色種植業,農牧民羣衆持續增收。

甘南州優化農區、牧區、半農半牧區各自的主導產業,形成了犛牛、藏羊、奶牛繁育、育肥、特色養殖等“五大畜牧業產業帶”和藏中藥材、高原夏菜、優質青稞、雜交油菜、經濟林果等“五大種植業產業帶”,夯實了現代農牧業的根基。

在甘南州卓尼縣阿子灘鎮阿子灘村的金色酒坊,紅色綢布遮蓋的酒缸里正釀着青稞酒。“我們去年7月份開始運營,第一批釀造的3000斤青稞酒收入15萬元,第二批5000斤元旦剛上市。”金色酒坊負責人牛克俊說。

甘南州鼓勵引導農牧民參與“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試點村村級集體經濟可達到5萬元以上,試點村入股分紅資金達1257萬元。目前,甘南州已建成旅遊專業村167個,實施67個旅遊扶貧重點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扶持發展農牧家樂1449戶,爲農牧民羣衆就業增收創造了條件。(記者 李琛奇 趙 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