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在民國混亂時期,各地實力派人物紛紛擁兵自重,割地稱王,而這些人,在當時都被稱之爲地方軍閥。後來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史稱北伐戰爭。在這過程中,也有不少軍閥在這場戰役中被消滅,退出了歷史舞臺。如孫傳芳,張宗昌,吳佩孚,曹錕等民國時期地方大軍閥,都在這場戰役中結束了他們軍閥生涯,退出了歷史舞臺。

然而,還有一些地方軍閥很聰明,懂得順應歷史潮流,知道自己幹不過蔣介石的北伐軍,於是選擇了歸順。雖然,這些軍閥表面上歸順,都屬於是國民革命軍一份子,但是他們實際上是與蔣介石離心離德的。不然的話,後面也不會爆發中原大戰,以及一系列的地方軍閥反對蔣介石的事件發生。不過,這些軍閥的叛亂最終都被蔣介石給平定了,有的被迫下野,還有的出國避難。反正蔣介石也沒有將這些軍閥們殺掉或者關起來。

滇軍的龍雲

然而,在抗日戰爭爆發後,那些表面上歸順蔣介石的各地軍閥們,面對外敵的入侵,他們還是能夠上下一心,同仇敵愾,共同對付日軍。像滇軍的龍雲,川軍的劉湘,湘軍的唐生智,桂軍的李宗仁,晉軍的閻錫山,還有西北軍的馮玉祥,馬家軍的西北三馬等地方軍閥,在抗戰全面爆發後,都投入了抗戰事業,而所作出的貢獻有大有小。

不過,在八年抗戰勝利後,解放戰爭又爆發了,而這些地方軍閥一開始還是蠻支持蔣介石的打內戰。可是隨着戰役的發展,以及戰場上的態勢對蔣介石越來越不利時,有些地軍閥爲了自己的前途,開始謀劃退路。然而到了此時,擺在這些地方軍閥面前無非就是兩條路,要麼起義,要麼出國。然而,選擇起義的地方軍閥蠻多的,如甘肅地方軍閥馬鴻賓選擇了起義,還有云南王龍雲,湖南王唐生智,西康王劉文輝,四川軍閥鄧錫侯,潘文華等地方軍閥都選擇了起義。當然了,還有出國廣西王李宗仁,以及被謀害的西北王馮玉祥。

以上這些軍閥,都沒有跟隨蔣介石一起撤離大陸,而是背叛了蔣介石。然而,也有四位地方軍閥是心甘情願,跟隨蔣介石一起撤離大陸的。

鄧錫侯

就比如在解放大西南期間,大多數川軍大小軍閥頭目都選擇了起義,他們選擇起義,其實道理很簡單。一;這些人不是蔣介石的嫡系,二;蔣介石也從未重用過他們,包括在抗戰時期,川軍將領都是撿最苦的差事,所以他們對蔣介石並沒有什麼好感。所以在第二野戰軍解放大西南時,他們紛紛選擇了起義。不過也有一位四川軍閥,卻死心塌地追隨蔣介石,他就是楊森,也是川軍五大頭目之一。同時也是心甘情願,追隨蔣介石一起撤離大陸的地方軍閥。

第二位是晉系軍閥閻錫山,他可是民國時期響噹噹的人物,管理山西38年。一直是位高權重的民國大人物,先後歷經北洋時期,蔣介石執政時期,抗戰時期,還有解放戰爭時期,屬於的一位政壇的不倒翁,而且一直掌控晉軍大權,堪稱是民國時期一位傳奇地方軍閥。後來在蔣介石戰敗後,他也是一位心甘情願,跟隨蔣介石一起撤離大陸的地方軍閥。

第三位是青海的馬步芳,也是民國時期的著名西北三馬之一,甘肅的土皇帝,在大西北稱王稱霸很多年。而且手段殘忍,曾經派兵圍剿紅軍,使得西路軍大敗。因此在解放戰爭時期,他也成爲我軍必殲滅的對象之一。所以沒有起義,並且追隨蔣介石一起撤離大陸。

寧夏王馬鴻逵

第四位是寧夏的馬鴻逵,他也是西北三馬之一,也是寧夏的真正的土皇帝。由於在解放戰爭時期,多次奉蔣介石軍令派軍與西北野戰軍對戰,因此,他也是比較忠於蔣介石的地方軍閥。所以,在大西北即將被解放後,他也乘專機逃亡重慶,將指揮大權交給他的兒子,之後和蔣介石一起逃離大陸。

以上四位地方軍閥,都是心甘情願跟隨蔣介石一起特離的,然而還有一位軍閥是被蔣介石脅迫的,他就是張學良,還有被蔣介石騙到孤島的白崇禧。不過,這些人後來都沒有得到蔣介石的重用,老蔣不用他們,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爲他們不是嫡系將領,而是地方軍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