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地球上的萬物共同生長,脫離環境談養生是不可能的,因此,養生第一條就是順四時。

就是按照黃帝內經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來調整自己的生活。

春生

《黃帝內經》: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養生之道也。

春天,萬物復甦,欣欣向榮,正是生機勃發的時節,這時人們應該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使精神愉快,胸懷開暢,保持萬物的生機。

01

生陽氣

春季陽氣漸生,而陰寒未盡,加上風邪很盛,容易侵襲人體而損耗陽氣。

平日,多喫溫補陽氣的食物,如蔥、姜、瘦肉、蛋類、優質蛋白質、豆類、蔬菜等,幫助祛寒散邪、輔助陽氣。

02

補肝氣

春氣與肝氣相通,春天來時,氣血從內向外走,主要功能在肝。

所以,春季第一補,重在補肝。

肝經在人體兩側,側臥的時候,不管是左側臥還是右側臥,都能養肝氣。

因爲,人在側臥的時候,血自然就歸到肝經裏去了,“肝主藏血”,血一歸到肝經,人體就能安靜入睡,肝也開始一天的造血功能了。

03

防風邪

春季風邪最盛,加上天氣乍暖還寒,容易誘發疾病。所以,要增強免疫力。

除了通過運動、注射預防疫苗、保持良好衛生習慣等常規措施外,還要注意補充優質的蛋白質,同時要注意保暖。

春季肝火過於旺盛,就會容易生病,可以喫點蒲公英,通肝經,去火消炎。

夏長

《黃帝內經》: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養長之道也。

夏天,自然萬物長勢旺盛,人們應該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保持愉快,切勿發怒,使氣機宣暢,通泄自如,對外界事物有濃厚的興趣。

01

養心

中醫認爲夏屬火,通心,人易煩躁不安、胸悶氣短,所以,暑天養心很重要,養心首先得睡好。

酸棗仁是一味寧心安神的好食材,煮粥放點酸棗仁,有助於養護心臟。睡眠不好的人,還可以配合放點蓮子,清心安神。

02

祛溼

夏天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喫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藥、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等。

中國中醫科學院楊力教授介紹,夏至養心清暑,首先推薦夏至三葉茶,分別是荷葉、竹葉、薄荷葉。

03

護脾胃

夏天是脾胃最爲脆弱的時候。脾胃喜溫不喜冷,因此,夏天不要貪涼,冰鎮食物能不喫就不喫。

此外女性應多喫些薏米、茯苓、白扁豆、赤豆、絲瓜等食物,有助於健脾益胃。

秋收

《黃帝內經》: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養收之道也。

秋天,自然界景象因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此時,人應早睡早起,以保持神志的安寧。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徵。

01

潤肺

秋屬金,金主肺,所以秋天適合養肺。

肺主升清,通達水液的代謝,而秋天氣候乾燥,氣體的交換容易影響肺功能。

尤其是入秋後天氣漸冷,肺氣易損,肺部疾病高發,所以養肺顯得特別重要。

可增加對蜂蜜、枇杷、百合、烏梅等柔潤食物的攝入,以益胃、養肺、生津。

平日,大家應勤喝水以益肺,秋冬季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與呼吸道的正常溼度。

02

防寒涼

秋季早晚溫差大,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睡臥不可貪涼。

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更要注意隨着氣溫的變化加減衣物。

對於平時缺乏運動的人來說,時常刺激按摩雙手,對健康大有裨益,尤其能夠起到養肺功效。

方法:兩隻手十指張開,掌心相對拍打手心100次。以掌心微微發紅發熱的程度爲宜,拍完搓一搓雙手。

03

促排便

秋季主“收”,萬物趨向於以收藏爲用,人體的代謝廢物也易在體內蓄積,導致各種疾病。

這就要求我們要保持身體三通:大便通、小便通、汗液通。

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正常人每天喫500克左右的蔬菜、適量粗糧是遠離便祕的好方法。

冬藏

《黃帝內經》: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養藏之道也。

冬天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人應該早睡晚起,不要妄事操勞;要守避寒冷,求取溫暖,不要使皮膚開泄而令陽氣不斷地損失,這是適應冬季保養人體閉藏機能的方法。

01

補腎

冬季寒冷,補腎正當時。中醫認爲“腎開竅於耳”,這時經常按摩耳朵,有助於腎臟的保健和氣血的順暢。

睡眠是養護腎臟的重要一環,尤其要睡好“子午覺”。

中醫所說的“子午覺”,即每天子時(夜裏11點到凌晨1點)及午時(中午11點到1點)是養腎最需要睡覺的時段。

中午12點左右,外界陽氣最盛,此時午睡可養腎中陽氣;夜半12點左右,外界陰氣最盛,睡眠可養腎中陰氣。

02

養心神

冬季養生重在養神,主要是藏神,以使志伏,多讀書報、賞花草、聽音樂、嗅柑橘皆可調養心神。

其次是曬太陽,接受“日光浴”,能使人精神振奮,心情愉悅,胸懷舒暢。

03

養胃

冬天,人們往往會不知不覺地多喫一些,尤其是喜歡多喫牛羊肉之類的“熱食”,容易傷胃。

其實,老人冬季養胃應少食鹹,多喫點苦味的食物,可以選擇芹菜、萵筍、生菜等,可以抗菌消炎、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

同時要遵循漸進的原則,少喫多餐,既保持總量,又不讓胃捱餓。

栗子有益氣健脾、補腎強筋的功效。中青年人適合喫點栗子粥,以強健脾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