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宝玉胸中流矢,帝命剖牛腹置其中,少顷,乃苏。寻复战,收别失八里、别失兰等城。”

成吉思汗在中国历史乃至国际社会,都是一位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功高盖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的大一统国家——元朝。并且元朝将中国的版图扩大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成吉思汗虽然在元朝建立前就已逝世,但他可以算是整个蒙古族以及元朝统治者的精神领袖。当然也有人指责,成吉思汗时期大肆提高蒙古族的地位,甚至奴化汉人,为元朝后来的覆灭埋下祸根。尽管争议如此之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成吉思汗的雄韬伟略、盖世功绩为后人称道,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成吉思汗无疑是伟大的。

再者,成吉思汗毋庸置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能受到蒙古各部的一致认可,必然有常人无法企及的胸襟、眼界和能力。传说成吉思汗带领的军队百战百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成吉思汗有让部下起死回生的术法。因为各种传说,成吉思汗一度被神化。历史上确实发生过成吉思汗让人起死回生的事情,是他手下一员大将因中箭失血过多,成吉思汗立马命人将他塞进牛肚中,结果救了大将一命。

大将中箭失血过多,被塞牛肚中救回一命

这位经历九死一生的大将名叫郭宝玉,他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人,因为骁勇善战、勇猛无敌而受到成吉思汗的重用。在一次与契丹的大战中,郭宝玉同样发挥出超强的战斗能力,他带领军队大破契丹军30余万人。正当众人欢欣鼓舞之际,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郭宝玉一个不设防,就被契丹人射来的冷箭所伤。对于长期南征北战的郭宝玉来说,一个普通的箭伤自然不算什么,然而这发冷箭埋伏已久,瞄准了郭宝玉的致命部位。虽然随行的军医全力对郭宝玉进行救治,并且也用了各种办法来止血。但不知道为什么,郭宝玉的箭伤始终不见好转,而且伤口的血始终无法完全止住。

一代猛将郭宝玉在病榻上日渐衰弱,整日昏迷不醒,眼看着就要咽气了。郭宝仪的部下伤心之际,将此事禀报给成吉思汗,听闻手下大将只有一息尚存,成吉思汗赶忙前往查看。他看到郭宝玉流血不止的伤口,立即命人宰杀了一头牛,然后将郭宝玉放进牛肚子里,再将牛肚缝上。牛肚中空间狭窄,一个健康的活人或许都无法在牛肚中喘息,何况是一个昏迷不醒的病人呢?

郭宝玉的部下心急如焚,心中暗叫不好,对郭宝玉的生死早已不抱希望。却没想到,数小时之后众人再次打开牛肚,奇迹发生了,连日昏迷不醒的郭宝玉,居然从牛肚中苏醒,伤口早已不再流血。随行军医立马拿出工具为郭宝玉诊治,将其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之后,成吉思汗让大将郭宝玉起死回生的传言便在军队中流传起来,他一时之间成为军队里神一般的存在。死里逃生的郭宝玉,更加感激成吉思汗救自己一命的恩情,并对成吉思汗的能力深信不疑。郭宝玉箭伤痊愈之后,立马再次带兵攻打契丹,他以势如破竹之势一下子攻下了别失八里、别失兰等城池,成为让契丹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塞入牛肚的原因

其实成吉思汗救郭宝玉的方法,并不是什么巫术,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将受伤的人塞进牛腹中,人伤口流出的血接触到牛血后,会产生排斥现象,并由外力加速人伤口的凝血反应,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止血方法。

为什么成吉思汗要选择当场宰杀一头牛呢?因为只有刚宰杀的牛肚子里面才有弹性,可以轻松将人塞进牛腹中,而不会受到牛骨的挤压。并且牛的体温尚存,将受伤的人塞进牛腹之中,牛的体温会为受伤的人源源不断地提供热量。受伤的人失血过多时,体温会下降,温热的牛腹能让受伤人的体温得以维持和恢复,从而加快身体的恢复速度。选用牛来救人原因,是因为牛血有益气补血、提高人精气神的作用,对受伤的身体恢复有很大的好处。其实郭宝玉也不算是起死回生,他只不过是因为失血过多而昏迷,让成吉思汗运用智慧和医学知识将他救活。

参考资料:《元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