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到了現代社會,忠誠依然是一項高尚的美德。忠於家庭、忠於事業、忠於國家,忠誠的人在歷代都頗受好評,而對於叛徒,不管有任何理由,總會受到詬病。

于禁是三國時期的曹魏名將,很早就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因爲其執法嚴明、戰功卓著深得曹操信任,據史載於禁是唯一一個被曹操授假節鉞的外姓將領。不要小看這一榮譽,所謂假節鉞指的是持有者認爲誰有過錯,可以先斬後奏!曹操對於禁不可謂不器重,然而在襄樊之戰中,只是因爲戰局失利,于禁就投降了曹操,可謂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比較諷刺的是,剛剛投降曹魏不久的龐德,卻誓死不降……那麼問題來了,于禁爲什麼要投降關羽呢?我們不是于禁,無法揣測其內心的想法,但在人性的角度並結合于禁的人物生平,大概可以得出以下緣由。

1.怕死

求生是所有生物的本性,而且當時于禁已經年邁。有句話叫越老越怕死,活了大半輩子的于禁經歷了很多,因此也有更多的不捨。如果不投降必死無疑,除了落一個忠義的好名聲什麼都沒有,投降了的于禁起碼能活着。而且關羽同其有舊,加上他的資歷,在劉備那裏必然能混得風生水起!

2.形勢

公元219年,曹操在漢中與劉備決戰,不僅損失了大將夏侯淵,漢中之地也盡落劉備隻手,兵鋒直指漢朝舊都長安。曹操還未想好對策,關羽又兵出荊州,進攻襄樊威脅洛陽,無論洛陽還是長安都是曹操統治地區的核心,在關羽水淹七軍後,曹操都想遷都躲避關羽,可見當時的不利形勢,如此于禁想要另謀出路選擇投降也就可以理解了。

3.愛兵如子

陳壽評價于禁:“得賊財物,無所私入,由是賞賜特重!”可見他是一個不貪財、愛惜士卒的將領。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當時的曹軍已經毫無鬥志,即便以于禁之能也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古代士兵一般都會登名造冊,是不能隨便投降的,否則家人會遭到牽連。爲了避免無謂的傷亡,于禁之能帶頭投降,哪怕到時候追究過錯,也有他于禁頂着!

回到曹魏後,曾經的老闆曹操已經病故,新老闆曹丕表面上不追究于禁的投降,還任命他爲安遠將軍,卻在於禁拜謁曹操時,在陵墓的牆壁上畫了于禁投降關羽的情景,使得其最終羞憤而亡!不管有千般理由,于禁確實做了降將,不僅被當時的人看不起,死後還落得個不好的名聲。不知道于禁是否後悔,在被關羽俘虜的那天,一死了之反倒能夠解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