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語:

人以羣分,物以類聚。

這句俗語用來品味今天的人際關係,

依然有很現實的意義。

儘管你是如此的優秀,

但是,

有些圈子,即便你轉暈了,也融不進去。

案例一

一農民遭遇家庭不幸,萬般無奈下進城向他身價過億的發小借錢。發小對他很熱情,不但借給他錢,還派司機將他送回家。

當農民渡過難關之後,好不容易攢夠了錢想還給他的發小,但是當他高興的撥通發小的手機,卻傳來:您無權撥打此號碼.........

案例二

某位女演員,在依靠一部電視劇爆紅之後,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當初最好的發小和同學叫在一起喫了一頓飯。

席間她向每人送了一筆錢,希望他們今後不要對外界談論自己的事情,並在飯後與他們相互之間刪除了聯繫方式。

案例三

A和B是非常要好的朋友,A是某局的一個領導,而B則混得比較一般。偶爾相聚在一起,A和B都是回憶過去,相談甚歡。

B有時會麻煩A幫忙處理一些事情,A基本上都給辦了。某天B再給A打電話卻沒有打通,發微信也沒有再回。時間一長,兩個人就再也沒有聯繫了。

以上三個案例,

無不揭示了當今社會人際關係變化的微妙。

不是相交者變了初心,

而是歷經歲月蹉跎,我們已經是三觀不合。

物慾橫流的當下

人與人的交往大多看重的不是親情而是利益。

再堅不可摧的情誼,終究抵不過各自人生境遇變遷。

當今的社會,階層已經固化,

人們往往根據一個人的權力和財富,

來辨識你的身份和社會地位。

相同階層的人,

各取所需,結成了牢不可破的利益圈子。

而這個圈子是排外的

即便你是他的發小、同學、戰友、知己

也是無法融進去的。

不是不想帶你玩,

而是把你帶進來,你也玩不起,我會很尷尬。

三毛曾說:“朋友之間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爲熟,結果反生隔離。”

人的一生會有很多的劇本

我們不知道誰和誰相遇,又能經歷怎樣的人生際遇。

君子相交淡如水

如果你註定是別人的過客

不如主動與其保持距離,

靜而莫妒,不羨虛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