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禪修覺悟者

茫茫宇宙,朗朗乾坤,無形大道,藏於其中運行日月,扭轉三界…………

相傳,在盤古開天之前,大地一片混沌,空無虛靜,盤古開天之後,清氣上升,濁氣下沉,天地伊始,道法相生,天之大道普照生靈以福澤萬物,地之大德承載萬物生長與發展,相互交融轉化,令萬物本心至純至善。盤古即道,道生陰陽,清者爲陽飛昇於天,濁者下降厚土爲地,乾坤定位,萬物自生,萬物本性本自清靜。

《易經》被稱爲萬經之源,萬法之宗,涵蓋天地人三界運行之自然規律,深不可測,被稱爲宇宙天書。這個宇宙,在中國文化裏不認爲是上帝創造的,也不是其他神創造的,沒有任何宗教的性質。在《易經》文化中,有一種科學觀念,叫做造化——自造自化,自作自受。

整個天體宇宙是一個大的人體,我們中國人把它比喻成盤古,我們人不過是這個人體中的一個小分子、一個小細胞、一個很會活動的細胞而已。這是造化的一種功能。而人類自以爲是宇宙的中心,把自己看得很重要、很偉大,但站在宇宙的立場看芸芸衆生,不過像花木上的一片小葉子一樣,微不足道。而整個宇宙的造化卻非常偉大,只有懂了《易經》以後,才能知道《易經》是“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的,就是說,沒有任何法則是超過《易經》以外的,所有宇宙的一切學問,都離不開《易經》這個範圍。易經博大精深,涵蓋萬事萬物的自然規律,作者雖讀了一些《易經》,但依然是皮毛,從《易經》當中明白,易經的總綱領是“以人爲本。”人爲三界最大,靈性最高,神性最強,創造力與毀滅力都達到了巔峯,從現在人類的所作所爲就可以看到,人類既可以毀滅一箇舊世界,也可以創造一個新文明。

讀書是爲了明道,讀書不明道,讀書何用?徒增加智障而已。讀《易經》是爲了扭轉自己錯誤的思維觀念,規範自己的行爲習慣,以達到與天人合一,順應自然規律,生活幸福,人生圓滿的目的。

在此作者也總結了幾個《易經》最厲害的玄機,希望對你有幫助!

— 1 —大喜易失言
言多必失,高興時容易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口無遮攔,話不對機,往往出口傷人,儘管你希望傾訴,希望分享,但說實話,終究無法收回,最終釀成大禍。大喜不但失言,而且傷及心臟,喜則傷心,過分的高興、興奮,可使心氣渙散,神不守舍,而產生喜笑不休、心悸、失眠等症,嚴重的甚至發瘋。

— 2 —大怒易失禮

一旦怒從心起,恐怕下一步就會發生嚴重的肢體衝突,氣質,修養,品德爲人,在這一刻化爲烏有,最好的方式是:制怒!“制怒”最好的方式,不管在任何時候都先閉嘴、閉眼三分鐘,讓自己先安靜下來,靜而生慧,一切問題都能化解。大怒不但失禮,而且傷肝,怒則氣逆,怒氣沖天,面紅目赤,青筋暴起,身體內整個氣血都往頭上湧,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容易心腦血管爆裂,造成腦出血、腦血栓、心肌梗塞等嚴重的後果。

— 3 —大驚易失態

如果突然之間一驚,人的本相就露出來了。三國演義當中,曹操爲了試探劉備,天雷作響,故意驚嚇他,劉備被這麼一驚嚇,把手上的筷子都驚嚇得掉在地上,曹操見狀,知道劉備不是什麼英雄便放他歸去。大德劉備尚且如此,常人要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很難。驚嚇是對心神,氣和臟腑的擾亂,需要足夠的定力穩住心氣,唯一的做法就是放大自己的心量和格局,在日常生活當中看淡,看輕,包容,理解,逐漸打開神性,智慧自然湧現,凡事都能看得透徹,穩如泰山。

— 4 —大哀易失顏

這裏的容顏不光指容貌、形態、儀表,更多的是指精神的生命狀態。面對種種哀傷與痛苦,在宣泄完自己內心的情緒之後,需要喚醒自己的理性,迴歸到正常的生命形態,否則,
悲憂過度,易得肺部系統的疾病,胸悶,哮喘;肺爲相傅之官,主一身之氣,悲憂則氣消,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常患感冒,甚至其他疾患。另外,肺主皮毛,愛美的女士如果悲憂過度,皮膚光澤不再,未老先衰!

— 5 —大懼易失節

恐懼或誘惑之下,意志不堅的人會失去原則與底線。此時,真正的猛士會抬頭、直面,真正的勇士會堅定、堅持。過度恐懼,皆能導致腎氣受損。腎主藏精,爲精氣之源。如果過於恐懼,則腎氣不固,氣陷於下,可出現大小便失禁、精遺滑萎、肢冷等症。六、大思易失愛

— 6 —大思易失愛

如果一個人想了太多,顧慮太多,計較太多的人會讓自己丟掉親人和愛人。在親密關係當中,最傷感情的就是跟你最親愛的人、最喜歡的人斤斤計較。你付出的多,我付出的少,一旦計較起來,關係就毀了,放寬心量,全然接受,包容,理解,靈魂自然愉悅升騰。另外“思則傷脾。"思慮勞神過度,會傷神損脾導致氣機鬱結。一個人多愁善感,常與憂思相伴,考慮得太多往往不思飲食,或者飲食不和,逐漸面黃消瘦,體力不支、大話易失信。

— 7 —大話易失信
老人常講:“有多大碗就裝多少飯。”信口開河,必遭其累。不輕諾,諾必果,一言九鼎,言出即行。拍胸脯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心量與能量,腳踏實地,踐行真理。

— 8 —大欲易失命

佛說:“慾海無邊,回頭是岸。”末法時代被慾望牽引的靈魂不計其數,精神能量逐漸被消耗殆盡。大欲易失命,過度的慾望消耗神性能量,給予付出是慾望的剋星,瞻仰一切諸善根。面對浮躁的塵世,讓靈魂安靜一些,少一些追逐的欲壑,少一點對慾望的執着,凡事不必再斤斤計較太多,只要精神上沒有枷鎖,比再多的擁有,都要強萬倍。古人講:“《易經》常爲君子謀,不爲小人謀。”

當我們簡簡單單做人,踏踏實實做事,順應天地自然,合乎自然規律,坦然地面對接受生活賜予我們的不公、磨礪和磨難,用平和、淡定的心態和感恩的心對待現實生活中的一切時,讀《易經》很快就能讀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