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現在農民生活條件好了,農村建設得也越來越漂亮,現如今家家戶戶都蓋起了小別墅,但目前由於各方面條件的限制,農村自建房沒有合理規範的結構設計,尤其是在地基的選擇、處理和基礎形式的選擇上。

首先,由於現在農村建房用地緊張,加上宅基地審批嚴格,一些不適合用作農村建房的地基被用作修建房屋。再加上對於地基簡陋的處理,房屋有很大安全隱患。地基處理和基礎結構不合理不規範,上部結構出現破壞,那必然是在所難免的,簡單說就是用再多鋼筋混凝土也是白搭。

很多朋友說,農村以前都是這樣建的,那不是照住嗎?雖然正常情況下出現問題的概率下,但是由於安全儲備低,一旦遇到了較大或突發性外力作用,房屋的安全就難以保證了。由於很多建房網友缺乏一些相關的建房知識,今天新型房屋就來好好和大家講講。

一、選擇合理的建房場地

在建房前,要考慮地基的地質、土質、地形和地下水的深淺等因素對房屋抗震的影響,尤其是重點考察以下幾種不利場地:

1.活動斷層和斷裂帶極其附近地區不宜建房,這些地段地震時地面震動強烈,房屋破壞嚴重,房屋距離斷層和斷裂帶至少有250cm。

2.含水量大的飽和松砂、軟弱的淤泥、鬆軟的人工填土對房屋的抗震十分不利,因爲這類土質在地震時容易產生較大的變形,加劇地面上部建築破壞。也不宜在舊河道、舊池塘上建房,同時還需遠離水庫大壩和河道,防止洪水和地震破壞,而穩定的岩石地基、大塊碎石類土、密實的土壤對房屋抗震有利。

3.非巖質的陡坡上、高聳的山包上,以及條狀突出的山嘴和河岸胖,這類地基容易產生不均勻沉降或滑移,也不宜建房。無法避開時,我們要採取相對應的措施,比如修建擋土牆或防護帶。

二、選擇合理的地基處理方式

地基處理是指用於改善支承建築物地基的承載能力或抗滲能力所採取的工程技術措施。如果地基土不滿足設計承載力,就必須進行地基處理:

1.地基土爲軟弱泥土,含水率過高,流動性強;

2.地基地下有較大量的地下水冒出,或有空腔;

3.地基底下有軟弱夾層。

農村建房常用的比較經濟實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夯實法。用夯錘對地基進行反覆夯實,適用於處理砂土、碎石土、低飽和度的粉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2.置換法。建築物基礎下的持力層比較軟弱,不滿足房屋荷載對地基的要求,一般使用更換地基土墊層的方法處理。首先將淤泥質土、鬆散粉細砂層挖去,用石塊、中粗砂、素土等填上,再分層夯實。

三、選擇合理的基礎形式

農村建房常用的基礎根據不同材料可以分爲:磚基礎、石基礎,還有鋼筋混凝土基礎,基礎形式的選擇主要取決於地基的土質,建築物的高度和建築物的類型。

1.基礎埋深不宜過淺,建築物基礎埋深的增加可以增強地基土對建築物的嵌固作用,從而減小建築物的振幅,減輕震害。同時要做好基槽回填和夯實,使其與基礎側面緊密接觸。

2.爲了加強基礎和上部基礎的整體性,基礎在室內地坪下宜作內外交圈的基礎圈樑,上部結構的構造柱鋼筋插入圈樑,使構造柱與地面下圈樑連接牢固。地基土較差時,宜在基底佈置圈樑,基礎要儘可能的取直和拉通,避免切斷。防潮層不宜採用瀝青或油氈,防止在地震荷載作用下滑動。

3.避免房屋產生不均勻沉降,基礎材料可採用混凝土、磚、石、灰土或者三合土。磚基礎應採用實心磚水泥砂漿砌築,毛石基礎應採用水泥砂漿砌築。

新型房屋從事農村住宅設計5年多來,發現現在個別地區鄉鎮經濟發展很快,農民的生活也逐漸富裕,房屋建築情況相對來說好很多,但在有些偏僻的山區的房屋情況相對較差,很多建房朋友不具備相關的建築知識,當地施工人工技能也普遍較低,建房時沒有考慮抗震設防因素,所以推廣和加強農村自建房地震安全工程的工作還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你還想了解一些其他關於自建房的知識,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關注新型房屋,更多建房知識,自建房不做門外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