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看一些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总会让人相信其中提及的人或事,应是原有的历史原型,比如“天地会”。

那么,清朝到底有没有“天地会”这个“组织”呢?作品中所提及的它的创建者陈近南,是否和历史真相相吻合呢?

其实,真相可能就隐藏在文字之中。

先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看看有哪些发现。有一本姚大羔的手抄本《会薄》(嘉庆年间),其中,提及一人“万云龙”,“云龙”为法号,名讳是“万提起”。

为何要说此人?

因为,在和洪门秘籍有关的四种手抄本中,都有提到此人。1985年发现的杨氏手抄本(道光年间),此人名讳是“万提喜”。后来,有学者经过查证,“万提起”是“万提喜”之误。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林爽文起义。而此时,满清政府发现了天地会,就要求云、贵、川、两广和福建的地方官,彻查它的“来龙去脉”。此事在《宫中档》、《清高宗实录》等档案和官书中都记载有关于天地会起源的内容。

在洪门秘籍里,是这么说天地会的来源的:

康熙年间,西鲁番来犯,朝廷无人能抗敌,于是,只好发榜天下招贤。当时,这事传到了福建,少林寺的128僧人连夜兼程来到了北京请缨。随后,他们在神将“六丁六甲”的助力下,大获全胜。再后来,他们谢绝了朝廷的赏赐,回到了福建少林寺。

但是,哪知康熙不辩忠奸,当有人诬陷僧人表面在抗击西鲁番暗中通敌之时,就下令发兵少林寺。结果,导致僧人们大多惨死,只有18人被神将所救。之后,在清兵的一路追杀中,只剩下了5人。最后,他们逃到了广州惠州,遇见了万云龙。

当时,万云龙保护着幼主朱洪竹,身边还有军师陈近南。于是,他们七人选了一个日子结拜,万云龙为大哥。

自此,天地会成立,万云龙被尊为了始祖。

官书和档案的记载是这样的:

乾隆五十二年,台湾起义军的副元帅被俘,在他的供词中,就说了天地会的“起源”,是一个叫洪二房的和尚和一名朱姓少年所起。

其实,他的说法也是听旁人所说的,而其中的“旁人”也被清廷给抓了。接下来,关于“天地会”的起源,似乎就有点复杂了。在继续审问中,又多出了“李姓”和“万姓”。并且,说道最早是“朱姓”和“李姓”,他们在四川起的名字。后来,就有他人传教,广东的是一位万和尚。

不过,在这份供词中,提到了一句口语:

“三姓结万李桃红,九龙生天李朱洪。”

据说,这就是“天地会”的由来。

又过了一年,“天地会”起源之事有了重大进展。

《清高宗实录》完整地记录了这一经过,清廷当时抓获了一个人,是天地会的陈巫。在审讯之中,他供出传教之人是和尚“提喜”,还清楚的交代了此人的籍贯和现居住地。

只是,等清廷派人去捉拿时,“提喜”早已故去了。不过,清廷还是有收获的,抓到了“提喜”的儿子。原来,提喜的乳名为“洪”,又排行老二,于是,很多人称他为洪二和尚。到此为止,很多线索都得到了吻合。

那么,天地会究竟是何人所创?

这还得从当时的文字记载中,去探明真相。再来看看洪二和尚郑开,古人对名讳很是讲究,忌讳直呼自己的亲人。以至于,后来只有“字”、“号”被人所知,但知道真名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在“提喜”的儿子及嫡传弟子的供词中,确切了提喜是僧名,又名涂喜,号洪二和尚,而万和尚就是洪二和尚,其本名则叫郑开。

虽然,绕了一圈,但民间故事的可信度还是蛮高的,只是万云龙不是本名罢了。

那么,留下来的“口语”,又如何解释呢?

“三姓结万李桃红”,应是指当年有“三姓”和万和尚结拜,“九龙生天李朱洪”,在马九龙升天(去世)后,天地会就以“李朱洪”为首了。

而“洪”自然就是洪二和尚。

因此,在学者的解读中,天地会的创立者就是洪二和尚郑开。

而在官书和档案中,应该真实的记录了天地会的一些真实资料。那时,洪二和尚已经去世,大家能知道的应该都是他本人所告知的。只是,有些事不能说得太直白,毕竟,这是一个“非法”组织,于是,才给了后人很大的想象空间。

尤其再经过作者的加工,大家都认为天地会是陈近南创立的,毕竟,他也真实存在过。

当年,满人取代朱姓后,心里总有芥蒂,那就是:总以为朱家后人会再卷土回来。其实,翻翻中国的历史,朝代更迭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这就如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法则一般,谁强谁做老大。只能说满人心里还是有着某种忌惮,才导致他们对民间的各种“团体”宁愿是“捕风捉影”,也要“杀一儆百”。

现在来看满清政府当时的一些做法,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祖辈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一定要守好才行。

参考资料:

【《洪门真史》、《中国地下社会》、《中国秘密社会新论》、《清前期天地会研究》、《天地会的源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