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提起中國的航母,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遼寧艦,因爲那是咱們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出現,算是圓了咱們國人的航母夢。

而咱們都知道,遼寧艦是由烏克蘭的瓦良格號航母改造而來。因爲咱們之前沒有建造航母的經驗,需要通過改造瓦良格號,來積累航母建造經驗,同時提供模板,從而爲日後的國產航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事實上,這種模仿吸收的套路,並不是從瓦良格號身上開始的。在瓦良格號之前,中國還從國外進口了三艘航母,分別是來自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號、來自俄羅斯的明斯克號和基輔號,只不過因爲各種條件限制,這三艘航母最終都沒能進入到咱們的海軍序列。

讓咱們把時間推回到1982年,這一年,66歲的老將劉華清將軍,出任中國海軍司令員。關於劉華清這個名字,軍迷朋友應該都不會陌生,他是中國航母發展的奠基人,被稱爲中國航母之父。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他就主持過國產航母的研製準備工作,草擬出了中國航母的藍圖,只不過當時國家的發展重心並不在航母上,並且國際上的航母無用論一度盛行,所以計劃被暫時擱淺,劉華清將軍的航母夢也只能暫時放下。

1980年5月,劉華清將軍跟隨訪美軍事代表團來到美國,他登上美國海軍“突擊者”號航母。雖然早在十年前,他就規劃了中國航母的發展之路,但這卻是他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和參觀航母。64歲的老將軍,看着自己心心念唸的航母,心中震撼久久難以平復。當時美軍以保密爲由,不讓參觀人員觸碰航母,需要與航母設備保持距離。

在這種情況下,劉華清將軍沒有因爲身份影響而故作矜持,他踮起腳尖、伸着脖子,像一個充滿求知慾的小學生。於是,便有了那張讓國人淚目的照片。正是這一次的航母參觀之旅,讓劉華清將軍堅定了發展航母的決心。

回國之後,劉華清將軍便一直在推動國產航母的發展進程。在他的推動下,一個關於航母設計和建造的可行性研究項目正式上馬。在當時來講,進行這個項目其實是比較困難的,比咱們當初造原子彈都難。畢竟造原子彈,咱們還有得到過蘇聯專家的一些幫助,雖然後面鬧掰了,但至少有一個大概的理論基礎。

而造航母卻不一樣,許多人連航母具體長啥樣都不知道,畢竟連劉華清將軍這樣級別的人物,也只是近距離參觀了一下。具體的技術細節,可以說是一片空白。據說當時研究人員挖了一個大池子,準備造一個模型,可是連模型草圖都畫不好。

就在大家頭疼的時候,澳大利亞那邊傳來消息,他們那邊有航母要賣。這艘航母叫做墨爾本號,是一艘滿載排水量爲兩萬噸的輕型航母,長211.2米,寬24.8米,可以搭載42架艦載機。對於當時的中國海軍來講,絕對是夠用了。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這航母沒法用,因爲它已經報廢了。對,你沒看錯,不是退役,而是報廢。如果是退役的話,換換零件修修補補還能用,具備改造的可行性。但如果是報廢的話,那確實就是沒法用了,相當於一堆廢鐵。

沒辦法,墨爾本號的年紀太大了。這是一艘在1945年下水的航母,由英國花了兩年時間建造,屬於英國建造的10艘巨人級航母中的一艘。所以,準確來講,這是一艘二戰時期的產物。因爲建成之後沒多久,二戰便結束了,英國這麼多航母也就沒了用武之地。於是大部分就被租借或者售賣到其他國家。其中一艘於1949年被賣給了澳大利亞,並改名爲墨爾本號,於1956年正是在澳大利亞海軍服役。

墨爾本號在澳大利亞海軍一直工作了26年,於1982年正式退役,此時距離他下水,已經快40年了。當然了,從服役年限上來講,墨爾本號其實還有着一定改造空間的。許多和墨爾本號同年下水的巨人級航母,其實都還在服役。比如荷蘭海軍的尊敬號,1993年才永久性退役;印度海軍的大力神號,1997年才退役。所以,當時墨爾本號雖然退役,但也只是預備役封存。

不過,後面澳大利亞海軍不想搞航母了,因爲他們認爲其性價比不高,畢竟一艘反艦導彈就能解決。於是,墨爾本號退役後沒多久,就遭到了澳大利亞海軍的拆解,上面的武器裝備,各種核心設備,被拆除的一乾二淨。最終就只剩下了一個空殼子,而且還是一個用了四十年的空殼子,與廢鐵沒什麼區別。

但即便是空殼子、是廢鐵,對於當時的我們來講,那也是個好消息,如果咱們買來了,至少能知道航母長啥樣,那樣就不用閉門造車了。

於是,當時一家名爲中國聯合拆船公司的企業,從澳大利亞手上買到了墨爾本號,並拖回中國拆解。而在拆解的過程中,我國的研究人員,終於可以切身實地地瞭解航母的整體構造,和結構細節。這對於咱們後來改造瓦良格號,一級建造國產航母,都是一份寶貴的經驗。

當然了,話說回來,這畢竟是一艘二戰時期的產物,其設計理念是比較落後的。而且因爲只是一個空殼子,對於航母內部的技術細節,我們沒有太多的收穫,只能說是開啓了一扇航母的大門。

不過也不用着急,後面咱們有的是機會。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繼承家業的俄羅斯與烏克蘭等國,爲了開源節流,維持溫飽,不得不開始變賣家產。大量尚在服役期內的武器裝備被提前退役,然後打包出售。

衆所周知,咱們中國從來都是樂善好施,雪中送炭。我們大方的伸出“援助之手”,開始跑到烏克蘭、俄羅斯等一衆獨聯體國家抄底掃貨,從人才到裝備,來者不拒,其中就包括航母。當時停在烏克蘭黑海造船廠的瓦良格號,被我國的專家們一眼相中,作爲蘇聯的第三代航母,其無論是排水量還是設計理念,都十分符合咱們的要求。其雖然沒有建造完成,但基本艦體結構已經完工,我們有信心完成其後續的改造工作。

不過,因爲衆所周知的原因,像航母這種東西,咱們是很難買到手的。當初能從澳大利亞手中買到報廢的墨爾本號,本身就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如今想要從俄羅斯、烏克蘭手裏拿到航母,基本上沒什麼機會。爲此,我們走了一條相當曲折的道路。

1997年,我國的兩家民營企業,分別從韓國和美國手中,購買了原屬於俄羅斯的明斯克號和基輔號航母。其都是在蘇聯解體後,被俄羅斯海軍退役,出售給了韓國和美國的企業。其實,這兩艘航母對於咱們的借鑑意義並不大,因爲其設計理念不符合咱們當時的要求。

他們都是屬於蘇聯的二代航母,名義是航母,但實際上卻是像巡洋艦,爲了追求反潛攻擊能力,他們犧牲了甲板的空間,以至於其正能搭載直升機,或者垂直起降戰機。而當時的航母主流思想,是想將其打造成爲海上移動機場,並且以此爲核心建立海空一體的戰鬥體系,這也是爲何蘇聯後面會建造第三代航母。

所以,咱們對於這些航母的興趣其實並不大。當然,前面也說過,就算咱們想買,估計也買不到。之所以能在1997年拿到手,是因爲當年發生了金融危機,亞洲四小龍被打成了四小蟲,他們只能變賣資產應急。

而咱們之所以願意去買,其實主要還是爲了瓦良格號。我們買回明斯克號和基輔號之後,並沒有去對其進行軍用研究,而是進行民用改造,成爲了軍事主題公園。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在對外界釋放一個信號,咱們國家要麼是沒有裝備航母的打算,要麼是缺乏改造的技術。所以,瓦良格號買回來,很可能真的只是民間商業行爲,無非又是一個主題公園。

於是,關於購買瓦良格號的談判,最終得以通過。1999年,烏克蘭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將瓦良格號出售給了一家澳門企業。當時給出的理由就是,瓦良格被拖到中國之後,將會被改造成一個大型海上綜合旅遊設施。

不過,誰也沒有想到,瓦良格號到達大連港以後,就被海軍所接管。2012年再見之時,其已經變成了中國海軍的遼寧艦。此時,距離劉華清將軍開啓中國航母計劃,已經過去了整整四十年。更遺憾的是,就在遼寧艦完工的前一年,劉華清將軍去世,他沒能見到中國的第一艘航母誕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