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盤點2020中國外貿八大熱點:出口“爆單”集裝箱一櫃難求,全球製造業迴流

2020年的中國外貿大幅超出年初的預期,在逆勢中創下了歷史最好紀錄。

1月14日,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外貿進出口從2020年6月份起連續7個月實現正增長,全年進出口、出口總值雙雙創歷史新高,國際市場份額也創歷史最好紀錄,成爲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中國外貿企業經歷了年初的停產困頓、訂單暴跌,也經歷了年中的出口轉內銷、轉產其他產品等逆境求生,更經歷了年末的出口爆單、貨櫃荒、天價海運費、匯率上升等逆風翻盤。

在這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2020年,中國外貿熱點頻出,這也是中國經濟穩住基本盤後、逆勢進擊的生動腳註。

防疫物資出口“井噴”

在1月14日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2020年我國出口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醫療器械、藥品合計增長了31%,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9個百分點。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3月份至年底,全國海關共驗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資價值4385億元,其中口罩出口了2242億隻,價值3400億元,相當於爲中國以外的全球每個人提供了近40個口罩。這其中包括醫用口罩650億隻,佔口罩出口量的三成。中國還出口了防護服23.1億件,包括醫用防護服7.73億件;護目鏡2.89億副,外科手套29.2億雙。這些產品爲醫護人員等疫情防控人員做好自我防護提供了保障。

在醫療器械方面,中國出口了呼吸機27.1萬臺,其中無創呼吸機21.2萬臺;病員監護儀66.3萬臺,紅外測溫儀1.19億件。此外,出口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10.8億人份,爲新冠病毒檢測工作提供了支持。

李魁文介紹,防疫物資的出口有力支持了全球抗疫鬥爭。中國發揮全球抗疫物資最大供應國的作用,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盡己所能向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資。

2020年3月至年底,全國海關共驗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資價值4385億元,充分展示了我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爲全球抗疫鬥爭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0年以來,大量外貿企業在疫情之下,迅速轉產防疫物資。東莞市佳睦包裝材料有限公司業務主管Helen Feng向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由於大量餐館停擺,這家以打包盒爲主要出口產品的公司在4月前遭遇了重挫,不過該公司迅速調整了生產線,改產防護面罩,後者在其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已達到40%。“,2020年我們的外貿應該能做到八九千萬元,實現正增長,但如果沒有出口防疫物資的話,我們的傳統業務可能會出現大幅下滑。”

同時,爲嚴把出口質量關,3月31日,商務部、海關總署、藥監局聯合發佈《關於有序開展醫療物資出口的公告》(2020年第5號),着力加強醫用口罩等5類醫療物資出口質量監管。4月25日,商務部、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防疫物資出口質量監管的公告》(2020年第12號),重點強化非醫用口罩出口質量監管。

這雖然在當時的防疫物資出口企業中引發軒然大波,但規範了出口秩序,保障了防疫物資出口的質量。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指出,防疫物資出口大增,一方面是因爲中國本身是防疫物資產品生產大國,不論口罩、防護服,還是呼吸機,中國產能在全球均處於舉足輕重地位。

另一方面,疫情發生後,中國本着負責任的態度,即便在國內防疫物資也很緊缺的背景下,也未限制口罩、呼吸機等物資的對外出口。二季度以後,中國產能迅速恢復,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中國出臺了不少措施,保證這防疫物資貿易的暢通,這爲國外的抗疫防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宅經濟”出口爆發

此次疫情對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不少生產生活活動轉向線上,這使得筆記本電腦、手機、家居電器等“宅經濟”產品需求大幅增長,並促進了相關產品的出口。

李魁文介紹,2020年我國出口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家用電器合計增長了22.1%,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3個百分點。

2020年,中國筆記本電腦、家用電器、醫療儀器及器械出口分別增長20.4%、24.2%、41.5%。中國出口“宅經濟”產品2.51萬億元,增長8.5%。

“客戶一單要買全套傢俱,因金額太大,分四次才完成了付款。”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佛山某傢俱商家員工許晴正忙着處理一件棘手的事,一對法國夫婦在線上購置了一整套中國傢俱,因金額超限,當地銀行懷疑他們的信用卡被盜刷,在付款時強行凍結了交易。

她介紹,近日海外多國單日確診人數再創新高,隨着疫情的反撲,多國正再度掀起一輪新的囤購潮,同時由於居家辦公在國外成爲常態,來自中國的傢俱正成爲國外搶購的重點。

在“中國傢俱之都”佛山和“椅業之鄉”浙江安吉,整個產業鏈正迎來一輪前所未有的超級行情,訂單暴增、配件供不應求等消息不絕於耳。傢俱企業也一掃疫情的陰霾,開始加班加點生產運輸,招工擴產。

在跨境電商平臺速賣通上,2020年9月份,平臺上大件傢俱銷售額同比暴漲3倍,居家辦公椅在歐洲銷售額暴漲500%,沙發銷售額同比上漲超200%,大型室內燈具上漲超50%,紫外線殺菌燈同比增幅近200%。

除傢俱、燈具外,其他宅家品類也出現暴漲。比如,法國人大量購買植物燈“宅”家種菜,這一品類同比增幅達129%。疫情同時拉動DIY熱潮,DIY木工小電鋸同比增幅258%;烘焙用具、咖啡用具在法國也分別有50%和150%的增長。

而線上外貿平臺阿里國際站近日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家電行業累計交易額同比增長200%,細分品類中,空氣淨化器、空氣炸鍋、面部護理小家電以及冷櫃的需求量同比增長均超過200%。

2020年4月起,中國空氣淨化器出口數量和金額連續8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2020年前4-11月,空氣淨化器累計出口訂單同比增長783%,爲去年同期的8.8倍,累計GMV同比增長927%,爲去年同期的近10倍。

出口轉內銷穩住基本盤

應該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外貿行業2020年都取得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疫情之後的中國外貿復甦並非全行業的整體復甦,而是存在明顯的行業分化。其中,口罩、呼吸機等防疫物資,傢俱家電、健身器材等居家產品,以及與線上轉型相關的電子產品出口表現最爲強勁。然而很多外貿企業的訂單確實受到了疫情的嚴重衝擊。

Helen Feng說,疫情發生後,外貿的行業分化非常明顯。“在東莞這邊,原來做服裝、鞋子、女包等行業的工廠,現在基本上都是停業的狀態。但是,做防疫物資、傢俱、自行車、3D打印機的工廠訂單卻出現了暴增,他們的排產非常繁忙。”

張家港市科恩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謝華對此深有同感,她表示,長三角很多傢俱家電、生活日用品的出口訂單增長迅猛,但她所在的這家以塑料擠出機爲主要產品的公司,2020年的外貿訂單甚至不及往年一半。

在此背景下,出口轉內銷是穩住外貿基本盤的關鍵。

身爲“鞋二代”,意萬達鞋業總經理賀飛在2020年面臨着數十年來未有的變局。他向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創立於1995年的這家鞋業外貿企業在過去20多年來90%的訂單依賴出口,而在疫情衝擊下,其外貿訂單損失了九成以上。2020年3月份,這家外貿工廠開始了出口轉內銷的嘗試。

“我們在做內銷鞋子的研發,現在國內市場主打淘系、微供(微商)和大市場(批發市場),轉做內貿後,兩個月的營業額已經突破了一千萬元,平均每天交易額在10萬元左右。”賀飛說。

這家企業是2020年衆多選擇“出口轉內銷”的外貿企業中的一個。據內貿批發平臺1688統計,自2020年4月以來,該平臺在2個月內接收了超過4萬家外貿工廠入駐,新增交易額超過500億元。截至8月,中國已有37萬外貿工廠在該平臺上拓展國內市場。

在雙循環大背景下,商務部等部門在出口轉內銷方面也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措施。

出口集裝箱一櫃難求

2020年先抑後揚的中國外貿大幅超出預期,這導致外貿航運領域出現一系列始料不及的極端狀況,缺箱、爆艙、甩櫃、塞港、天價運費、搖號訂艙等前所未見的現象頻頻曝出,成爲橫亙在外貿企業面前最大的難題。

目前,中國外貿正面臨一場愈演愈烈的“貨櫃荒”,外貿復甦之下,中國出港貨輪紛紛滿載而去,然而返港貨櫃寥寥,據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數據,中國每出口3個集裝箱只能返回1個。國內集裝箱嚴重短缺,以致於大量外貿工廠開始自行限產,而大量空置集裝箱卻在海外堆積如山,造成塞港。

“商家的貨早都備好了,但是遲遲拿不到貨櫃,無法運出。現在不論是上海、寧波,還是鹽田、廣州,所有港口都缺櫃。”

2020年12月3日,東莞市佳睦包裝材料有限公司業務主管Helen Feng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其計劃運往美國的一批貨再度被延期。“本來說好是12月3日到,但船開到紐約港附近,被告知港口已嚴重堵塞,無法靠岸,現在延長一週左右幾乎是常態,洛杉磯港口更是已經處於癱瘓狀態。”

“11月我們要出口5櫃貨,指定貨櫃代理訂了兩週都訂不到。”張家港市科恩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謝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這家主產塑料擠出機的工廠出口的機械零件較大,需要40尺高櫃,而後者在市面上正經歷着前所未有的短缺。

根據Container xChange 最新的集裝箱可用性指數報告,目前中國40英尺集裝箱可用性僅爲0.05點(0.5爲榮枯線),而去年同期爲0.63點,中國各大港口的集裝箱可用性均創下歷史低位。

當前,全球集裝箱碼頭正呈現這樣一幅弔詭的圖景:太平洋這端,中國青島、連雲港、寧波、上海等港口正因集裝箱極度缺乏而陷入作業延誤的困境;而在大洋彼岸,歐美多個港口卻由於集裝箱暴增,超出了處理能力,導致港口堵塞。

中國外貿航線的主要目的地是歐美、東盟、澳大利亞等地,因近期疫情反彈,上述區域不少貨主無法正常從港口提貨,甚至有些貨物到港後被拒收,造成越來越多的集裝箱在港口無序堆存,進而塞港,而這又導致船舶無法按期靠岸和離岸,如此形成惡性循環。

據美國港口卡車運輸協會統計,僅洛杉磯和長灘港,就有10000-15000個集裝箱被滯留在碼頭,兩港的候港時間也達到難以想象的20天以上。

不僅是美國,近日,澳大利亞、英國等地的集裝箱壓港也日益嚴重,有統計顯示,僅澳大利亞的空集裝箱數量就超過5萬個,英國最大、最繁忙的集裝箱港口費利克斯託港也出現了嚴重的塞港現象。

爲應對外貿集裝箱短缺問題,中國的集裝箱製造全產業鏈開足了馬力。中國擁有全球96%以上的集裝箱產能,集裝箱年產銷量大概在200-300萬TEU,新造箱在存箱規模中佔比10%-20%。

對集裝箱企業而言,2020年經歷了一輪“過山車”式的行情。5月之前,企業幾乎沒有新增訂單,而到6月之後,隨着中國外貿快速恢復,港口空箱迅速消化,新箱訂單開始出現爆發式增長。

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介紹,集裝箱訂單從7月份開始陸續增加,8月標準乾貨箱產量較7月份增長100%,9月進一步增至30萬TEU,月產箱量創下近五年來最高,10-11月也維持着這種高產出水平。

中國的集裝箱工廠也在一個月中從停工停線迅速切換至滿負荷生產狀態。目前,工廠的生產工時已從單班8小時上升到11小時,各工廠紛紛擴大人員招聘,部分工廠把單日生產效率提高了60%以上。

外貿海運價格連創新高

與此同時,海運費在半年之內激增數倍,連創天量記錄,並大幅擠壓了外貿企業的利潤空間。

根據1月8日波羅的海每日運價指數,亞洲至美西、美東運價環比上週上漲1.5%、8.5%至4263美元/FEU、5862美元/FEU,美線運價去年9月中旬橫盤至年底後本月持續上漲;亞洲至歐洲、地中海運價環比上漲10.6%、4.0%至7731美元/FEU、7383美元/FEU。

據最新的數據顯示,2020年12月31日,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爲1658.58,全年上漲了84.8%。

“原來歐洲線(廈門到歐洲)的海運費是1200美元,現在漲到近6000美元,翻了5倍。美國線(廈門到洛杉磯)的海運費漲到5200美元,而往年也就1000多。一些近洋航線,比如到菲律賓、日本,以前都是零運費,現在海運費基本上也需要700美元。近日,市場上更是出現了1萬美元的天價海運費。”漳州一家日用品公司銷售經理劉華介紹。

漲價仍在持續,以至於部分貨代不太敢報價。“以前海運費一個月內都不會有太大波動,而如今一天一個價,今天報的價,明天就變了,甚至九點報的價,十點就又不同了。”上海一位貨代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訂櫃難、高運價正在大幅擠壓出口商的利潤空間,壓制訂單的增長,不少外貿工廠甚至開始自行限產。

“現在我們拿到一個箱子的成本差不多比往常要翻一倍左右,成衣是一個低利潤的行業,運價過高對我們壓力非常大,原來可能微利的東西,現在僅僅是保本,甚至略微虧損一點。”東方國際創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五業務部經理何巍說。

線上外貿出口翻番

疫情也加速了中國外貿向線上遷移。疫情之下,中國連續兩屆廣交會都在線上舉行,而無論是B2B、還是B2C,多個跨境電商平臺都出現了翻番式增長。

1月13日,線上外貿平臺阿里國際站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平臺實收交易額按美元計價同比增長101%,訂單數同比增長翻番。2020年,平臺交易額同比增長超過100%的國家和地區超過100個。其中,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成爲線上最大出口市場。從國內看,深圳、廣州、金華、東莞、寧波五所城市的出口交易額均實現翻倍增長。在產品上,交易額前五的行業分別爲機械、家居園藝、消費電子、美妝個護和服裝。特別是與疫情宅家相關的品類迎來爆發。

“疫情如同催化劑,加速了傳統外貿商家轉型到數字化新外貿的賽道上。”阿里國際站總經理張闊表示,疫情雖然阻斷了線下貿易,卻也是教育市場數字化轉型的最佳契機。從6月份開始,平臺的核心數據指標均實現三位數增長,年累計交易額也實現翻倍。

此外,海關總署數據顯示,部分線下交易也因疫情原因轉至線上,2020年跨境電商增長迅猛,2020年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驗放進出口清單同比增長63.3%。

劉華認爲,如今愈演愈烈的“貨櫃荒”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電商出口的暴增。

她表示,傳統的出口物流需求是基本穩定的,最大的變量就是電商出口。“2020年大量工廠轉向線上,這帶來了很大的市場增量,往年能接10萬單的工廠轉到線上很可能接到了20萬單。現在我們公司電商訂單在整個外貿訂單中的比重已接近80%,線上訂單比預期的要多得多,但市場上櫃子卻沒準備這麼多。”

自行車、摩配出口“爆單”

隨着境外新冠病毒感染人數的再度飆升,全球範圍內選擇自行車出行和健身的人羣大幅增長,加上部分國家政府的補貼與鼓勵,中國自行車海外銷量出現了激增。

阿里國際站數據顯示,自行車GMV連續6個月同比增速翻番,10月訂單量更是比去年增長了220%。其中,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墨西哥、法國、荷蘭、祕魯、菲律賓分別位列交易額前10名。

前期各國解除封鎖後,海外消費者已將本地自行車庫存消化殆盡,而在生產端,海外大量工廠停工,零配件供給不足,於是海外進口商紛紛將目光投向了中國。

“11月上旬出運的現貨已經被一掃而光,市場仍然火熱,目前海外的零售價比出廠價已經翻了5倍左右。”

11月17日,上海鳳凰進出口有限公司業務總經理駱掠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由於境外疫情反撲等原因,中國自行車在海外銷售再度出現“爆單”。“目前我們的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7月,很多人擔心拿不到貨,現在都是直接下明年的訂單。預計未來一年的訂單量都不會縮減。”

“鳳凰的七條生產線已經開足馬力,爲了趕訂單,現在經常都會加班到深夜。”駱掠告訴記者,10月底,上海鳳凰併購了天津愛賽克和天津天任兩家自行車廠,這將實現產能的大幅提升。“目前鳳凰正在加大招聘人才的力度,從生產製造端、到營銷,再到管理,都在招人。”

在駱掠看來,疫情培養了海外用戶騎車出行的習慣,這輪行情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

他表示,受疫情影響,全球範圍內選擇自行車出行和健身的人羣大幅增加,自行車銷量明顯上升。而前期各國城市解除封鎖後,消費者出於安全和健身考慮,已將國外的自行車庫存全部消化,重新儲備庫存需要幾年時間,預計未來幾年,國外自行車都將迎來一輪不錯的行情。

而近期海外疫情再度出現反覆,更是激發了消費者搶購中國自行車的熱潮。

中國自行車海外“爆單”的另一個原因在於,海外工廠停工,自行車零配件供給受阻。“疫情導致國外的工廠停工或者倒閉,海外所有自行車的零配件都存在供給不足的情況,只能使用中國製造的配件,現在很多客戶都跟鳳凰提出,希望用國產的零件來代替海外零件。另外,因爲暴漲的銷量,以往依靠海外零配件的供應商從中國工廠拿到貨源也挺難。”駱掠說。

作爲自行車產銷大國,中國生產了全球70%以上的自行車,擁有從零部件到組裝整車的完整產業鏈,成熟的配套產業,穩定的技術工人,加上疫情後有序的復工復產,使得中國成爲穩定全球自行車供應的“中流砥柱”。

同樣爆單的還有中國汽摩配行業。貴州輪胎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鄺丹介紹,他在9月採購節上2個小時的直播就談了120萬美元的新客訂單,由於海外工廠受疫情影響沒有開工,中國輪胎行業出口正在迅速升溫。

印度等國訂單轉至中國

疫情中各國經濟復甦並不同步。中國在控制住疫情之後迅速實現了復工復產,而不少其他國家疫情不斷反覆,近日更有加速反彈的苗頭,部分國家工廠被迫停產,生產鏈出現斷裂,這些國家的市場供應只能通過進口來解決,國際市場對中國貿易的依賴度有所加強。

另一方面,疫情以來,各國刺激經濟的舉措也並不相同。歐美更多側重於刺激消費端,而中國更注重供給端的復工復產和產業鏈的完整。

在此過程中,全球製造業有向中國迴流的趨勢,比如印度、孟加拉、越南等國家的部分外貿訂單正在向中國轉移。

河北高陽榮天紡織有限公司的銷售經理王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2020年9月以來其外貿訂單暴增,做工廠20年的他還沒有遇到過這麼火爆的行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量印度訂單開始轉向中國。

9月以來,印度多家大型出口紡織企業因疫情無法保證正常交貨,已有多個本來在印度生產的訂單轉移到中國生產,也有部分接單的工廠開始在中國直接採購。中國的紡織廠長們開始頻頻接到多個來自印度的訂單。

浙江金華的家紡工廠橫崗家紡近日在1688這一內貿批發平臺上接到了國際品牌ZARA的訂單——幾十萬條桌布,這佔到2020年以來該公司總產量的60%,接單後其營業額比去年同期暴漲了5倍。

“這些桌布之前都是在印度生產的,沒想到ZARA會來,以前不敢想,從沒見過這麼多訂單。”橫崗家紡總經理舒介武說。

在商務部2020年10月14日的媒體溝通會上, 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回應稱,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優勢明顯。疫情對供應端和需求端都造成嚴重衝擊,產業鏈供應鏈同步受阻,中國也經受了同樣的考驗。作爲消費者,面對多樣化市場供給,採購時都會貨比三家,挑選質優價廉又可靠的商家和產品,國際貿易也是如此。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調整訂單生產、國際採購商根據生產能力選擇供應商,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市場行爲。

“中國幾乎每天都有一些行業和地方的外貿訂單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市場來生產。訂單與產業的轉移是一種自發的市場行爲。”李興乾說。

白明表示,由於海外供應鏈斷裂等問題,全球貿易中確實存在着貿易轉移的現象,不過這些訂單轉移到中國之後是否能留下來仍有待觀察。

他認爲,這一方面取決於全球疫情的發展情況,儘管疫苗已經面世,但海外疫情仍在加速蔓延,局勢不容樂觀。另一方面則取決於外部需求的變動,在他看來,疫情後各國紛紛採取了財政補貼、貨幣寬鬆等政策,這使得中國外貿的外需並未顯著收縮,但這並非經濟復甦帶來的需求改善,其持續性存疑。

“對中國外貿而言,這些問題既有刺激作用,也有抑制作用。近期中國外貿的海運價格大幅飆升、人民幣匯率持續上升。在供給端,部分地方採取了限電措施,這些內外因素交織在一起,2021年的中國外貿仍將面臨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挑戰。”白明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