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資治通鑑》解《資治通鑑》。今天筆者給大家講述一篇《資治通鑑》中漢武帝的故事。

在辯論中有一個經典問題,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那必然便是英雄造時勢,英雄造出來的時勢又引出了更多的英雄。

漢武時期是西漢人才最多的一個時期,排除西漢開國遠超以往時期,如此多的風雲人物登場離不開漢武那激進的國家政策,主父偃便是這樣應運時勢而出現的人物。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

在漢武時期,很多人所關注的都是北擊匈奴這般的軍國大事,鮮少有人注意到北擊匈奴後的國家。《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引用姜太公《司馬法》中的觀點曰:“國雖大、好戰必亡”。

武帝時期連年征戰,對於國家的影響極大,爲了供應國家的大規模征戰,民衆的賦稅越來越高,長久以往國家必定發生內亂。

但是令人稱奇的是,在征戰的壓力之下漢武時期國家居然鮮少出現叛亂的情況,這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主父偃。

主父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實用主義者,少時學習長短縱橫術、後來見儒家得勢改學百家之言,對他來說學問只不過是一把打開政治舞臺的鑰匙而已。

但是主父偃這樣對待學問的態度,卻遭受到儒生們的鄙視,使得主父偃一直不得志。

不過當時的君主漢武帝卻非常能識得人才,主父偃通過上書的方式將自己的政治見解上書給了漢武帝,漢武帝看完之後大爲驚歎覺得此人才華過人,主父偃也由此進入權力舞臺。

天下之禍,始於豪強

主父偃進宮之後,向漢武直言,當今天下有三大隱患。第一個隱患便是各地的豪強,主父偃認爲現在國家賦稅加重早已動到了豪強們的利益,如果不對他們加以控制、那麼天下必然會發生叛亂。

其二隱患便是匈奴人,匈奴人以草原爲居來去如風,縱使漢軍連續大勝也難以徹底滅絕匈奴人,只消十來年的休養生息這些匈奴的又將會再度強大,到時候國家還有錢再重新攻擊匈奴嗎?

其三隱患便是各地的諸侯。相比較於匈奴之禍,諸侯之亂更是漢朝的頭等大患,八王之亂在景帝之時便爆發過,如何能夠妥善安置好諸侯,關乎國家百年之大計。

對於國家的情況主父偃可謂是了鞭策入裏,三個隱患由近到遠,正好說在漢武帝的心坎上,於是漢武帝下令讓主父偃負責這三件要事。

主父偃是一個實幹家,他很快就出臺了對待豪強富人的計劃,那就是將他們遷居至天子腳下。

主父偃確實是一個天才,豪強富人之所以厲害其根源在於他們在地方上的勢力極大,現在將他們統一遷到天子腳下,這些人自然難復往日的厲害。而且,將天下之富人集中,也有利於當地的繁榮。

當然也有不少人提出疑問,豪強就這麼聽話這麼容易受到朝廷的擺佈?

其實,不少豪強存着違抗皇命的心,反正自己此地距離京城頗遠,只要拖一拖自然能躲過這一劫。但是,怎料,主父偃辦事迅速,很快就將命令下達至各地,同時還給每家規定了搬遷的時間,各地豪強無奈只能遵從。

治“匈”之術,重在長遠

掃除了豪強的內患之後,主父偃很快轉頭操辦對匈奴的事宜。當時,衛青等人連破匈奴,奪下了河套地區,天下百姓皆載歌載舞,舉朝上下也是歡喜非常,人人都覺得這個時候應該盡起大軍乘勝追擊將匈奴人斬草除根。

但是,主父偃卻提出了一個不同的說法,他覺得大漢難以真正剷除匈奴,未來與匈奴的戰鬥只會是一場拉鋸戰,所以主父偃提議在朔方等地建城,有了城池之後漢軍能更好的抵禦匈奴的侵襲,同時還能節省運輸的物資,能夠長久的制約匈奴。

這樣開創式的拉鋸戰讓漢武帝十分感興趣,但是當時朝野之上,卻有不少反對的聲音。宰相公孫弘便覺得國家連年開銷已經巨大,經營這些無用之地,只會使得國家更加疲弱。好在,漢武支持了主父偃的想法,最後朔方郡也得以建立。

天下第一陽謀

在解決兩個隱患之後,主父偃便開始對付天下諸侯了,而他的這道方式則被後世史學家們尊稱爲天下第一陽謀——推恩令。

此法雖然意在削弱諸侯的勢力,但是卻相當溫和,只是改變傳承製度就可以達其效果。漢武對此法讚歎不已,下令推行推恩令。

不過一個改革政策的推行,往往會伴隨着流血事件發生,主父偃爲了能夠推恩順利推行特地挑選了幾個“雞”來殺來殺雞儆猴。比如,燕王劉定國此前霸佔了他父親的小妾,之後更是強佔了自己的弟妹,主父偃於是趁機狀告朝廷,逼得燕王劉定國自行了斷。

還有齊王劉次昌,此前和自己的親姐姐私通,原本以他們的諸侯的身份這些事情也定不了死罪,但是主父偃改革在即急需立威的對象,於是就挑了他們下手。

不過值得一說的是,推恩令雖然效果出衆,但是卻也算不上萬全之策。

地方和中央本就是相輔相成,推恩令嚴重削減了地方的實力,最後導致了中央實力過大,只要有人能夠篡奪中央政權那便能號令天下,而後來的王莽也是通過篡奪朝政來獲得了天下。

不過推恩令還是非常符合當時漢朝國情的,解決了漢武帝的心頭大患。

不得不說主父偃確實是一個天才人物,但是此人手段卻非常激進,從遷居天下豪強到逼死諸侯,遠不是一個人臣能做的事情,主父偃不僅僅是做了還做的如此絕,自然引起了豪強諸侯們的憤怒。

豪強諸侯不敢言武帝的不是,於是便將氣都撒在了主父偃的身上,上書稱主父偃以權謀私,還逼齊王自殺。

漢武雖然不想殺他,但是朝堂之上卻無人站出來爲主父偃說話,宰相公孫弘說:“齊王因爲主父偃之事,自殺於家中,不殺主父偃如何向天下人交代?皇家還有威嚴嗎?”武帝無奈,只能下令將主父偃誅滅處死。

權衡利弊是一個帝王的基本素養,不管主父偃爲他立下多少功勞,在帝王眼中只有利弊。

很顯然,主父偃之前的所作所爲觸怒了天下豪強與諸侯,漢武帝也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只能以主父偃的性命來轉移他們的仇恨。

可嘆,主父偃如此才學,爲國家解決三禍、最後卻難逃族滅的下場,實在是令人唏噓。不過這也是很多改革家的結局,政治本來就是一塊奶酪,如何劃分早已規劃好了,你要改革勢必會動到他人的奶酪,自然會被人羣起而攻,戰國時期的商鞅、吳起便是例子。

漢武帝帝路之上,有很多類似於主父偃的人物,他們爲了漢朝立下汗馬功勞,結果就連死也會化爲漢朝土壤中的養分。司馬光對於主父偃的遭遇就非常同情,他在《資治通鑑》中感慨道:

“主父偃當路,諸公皆譽之,及名敗身誅,士爭言其惡,悲夫!”

歷史就是如此。

從來沒有那個民族擁有像我們這完整的歷史,我們的祖先鬥智鬥勇了幾千年,最終成爲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

很多人喜歡讀史,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要學習古人的智慧,尤其是古代帝王們的權謀,令人深深嚮往,哪怕學習十之一二,絕對能在工作中成爲一個王者。

相對於那些教你如何提高情商、如何賺錢的書籍,我國的史書更值得各位去讀,因爲史書記載的都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故事,而不是隻有空口白話的心靈雞湯!

因此,若想提升智慧,提高權謀,筆者建議各位要讀一讀《資治通鑑》,多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智慧。而在所有史書中,《資治通鑑》幾乎是一本,能夠讓人各方面素質都全面提升的書,看完等於多活了1300年。

在這本書史書中,重點介紹了劉邦、張良、蕭何等君臣之間的權術之道,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筆者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資治通鑑》原本就是一本帝王教科書,教得全是權謀。只要學好了《資治通鑑》裏的權謀,無論是爲人處世,還是學習工作,都能遊刃有餘。

由此可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確實是一本相當厲害的書,越讀越有韻味,越讀你的腦子就越清醒。

但是對於普通大衆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喫力的。因此,筆者向大家推薦一套白話版本的《資治通鑑》。

這套書是由全國百名大學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並且經過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商務印書館等權威機構進行校勘。

因此這套書絕不是現在市面上,那些粗製濫造、攜帶私貨的資治通鑑。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而且是全本。

這套書的封面製作也非常考究,送領導,送朋友都非常有面兒。

做爲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這套書現在在做活動,一套6大本,原價1580元,現在百度讀者只要168元,可以說是很超值了。

對於這本書,只要能夠讀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穫。因此筆者建議大家,趕緊買這套書,多讀幾遍,長長見識,學學權謀。相信讀完這本書,你將比別人多走1300多年的人生路。

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鏈接購買,就快沒庫存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