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以前,一款帶着僞裝的兩廂車被海外媒體曝光,隨後大衆ID.3這個名字開始出現在全球各大汽車媒體的版面上。ID.3之所以被關注,因爲它是取代大衆之經典-高爾夫的存在。同時它也是大衆電氣化新的起點,肩負着大衆決勝未來的重任。

新年伊始,大衆ID.3的僞裝車也出現在國內街頭,這意味着這款車離我們不遠了。

圖片來源於汽車之家

諜照上並未能看出大衆ID.3針對於本土化的設計,不過從其身上貼有用外文標註的純電動車危險的貼紙來看,這大概還是海外版測試車型。即便如此,也說明大衆ID.3的生產即將被提上日程。

我們都知道南北大衆由於歷史原因,它們從大衆集團那得到的燃油車型是不一致的,然而電氣化把兩家拉回了同一起跑線上。並不是說ID.3是替代高爾夫的產品,它就被歸爲一汽-大衆旗下,上汽大衆同樣有生產的權利。

參考大衆ID.4,南北大衆就對其進行了本土化開發,上汽大衆對這款車命名爲光荷4 X,一汽-大衆則命名爲ID.4 CROZZ,兩者在外觀上有着細微的差別。

上海安亭工廠和佛山工廠都已滿足30萬輛車的年生產計劃,且ID.4車型已於這兩座工廠中投產。同樣基於MEB平臺而來的ID.3,投產也只是時間的問題,所以一汽-大衆、上汽大衆都做好生產ID.3的準備。

再來回顧一下這款車的信息點,封閉的格柵和扁平化的車標與現有的大衆車型完全不同,而能發光的LOGO則表明大衆進入電氣化時代的決心。

大衆ID.3的車長僅爲4261mm,它的軸距卻達到了2765mm。這樣前後懸都很短的車身比例,除了帶來寬裕的空間之外,外觀上也顯得短小精悍。

大衆ID.3內飾設計簡潔,同時層次感十足、線條豐富的中控臺,以及各種多邊形的設計元素又使車內看起來並不死板。特別是顏色的搭配恰到好處,讓人走進了新世界的大門。

大衆解決了軟件問題之後,它才能把“無瑕”的ID.3帶入中國,畢竟大衆在中國輸不得。有了ID.4打頭陣,相信ID.3會更加有底氣。

解決了軟件問題之後,ID.3於2020年9月在歐洲交付,10月份它就拿到了歐洲電動車的銷冠,可見歐洲人民對這款車的喜愛。

海外版ID.3目前共有58kWh、77kWh兩種電池容量的車型在售,搭載58kWh電池車型的補貼前售價爲35575-44810歐元(約28.8萬元-36.3萬元人民幣),而搭載77kWh電池車型的補貼前售價爲40936-45917歐元(約33.2萬元-37.2萬元人民幣)。

大衆ID.3在德國本土市場享有最多9480歐元(約7.7萬元)的補貼,也就是補貼後車型售價約爲21.1萬元-29.5萬元。相信很多小夥伴還是覺得這個貴了,ID.3未來還會有45kWh電池容量車型上市,售價約爲18萬人民幣。

搭載45kWh電池的車型在WLTP測試標準下續航里程可達330km,這對於看慣了動輒600-700km續航里程的國人來說,吸引力明顯不大。

海外版售價只是給大家一個參考,國產版ID.3敢賣這麼貴,估計得涼涼。以國產ID.4爲例,ID.4 CROZZ首發版電池容量爲84.8kWh,NEDC續航爲550km,預售價爲25萬元,這個纔是一個較爲合理的價格。

ID.4 CROZZ和光荷4 X未來還會推出價格更低的車型,預計電池容量爲56.3kWh,工況續航爲364km。

ID.3進入國內,肯定是會採用國產電池的,不管是寧德時代還是自家的國軒高科,對於大衆來說都是很好的選擇。而選擇了國產電池,車型的價格也必然會降低。

據教授猜測,ID.3入門車型的售價可能只是略高於高爾夫頂配車型,預計在16-18萬左右。性能與GTI相當的版本,價格預計在25萬左右,結果如何拭目以待。

有人說:ID.3在歐洲上市後,電動車銷量的前十就再也看不見Model 3了,ID.3比Model 3香!大衆在歐洲有着地緣優勢,ID.3銷量火爆也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

國內就不一樣了,電動車的競爭比歐洲激烈太多了,姍姍來遲的ID.3能否一炮而紅還是未知數。就目前ID.3在售的車型來看,它性能是比不上Model 3普通版車型的。未來或許會有雙電機、馬力超300匹的ID.3出現,價格更貴了不說,性能也還是比不上Model 3 Performance高性能全輪驅動版。

ID.3的直接對手從來都不是Model 3,參考高爾夫的定位,ID.3也應該是大衆所有純電動車的起點,“空間夠用、價格實惠”纔是ID.3的特徵。ID.3與高爾夫的不同僅在於它是用電的,它的智能化程度高很多,此外,它應該繼承高爾夫的所有優點。

ID.3想要在國內贏得市場,那麼它的價格就必須要做得漂亮,不要說大衆的電機性能、智能化水平有多高了,國人通過一輛輛純電動車已經見識得太多了。打好價格這張牌,或許纔是ID.3唯一的出路。

至於Model 3,大衆完全可以通過MEB平臺再造一輛各方面與它相仿的車型,從而搶奪特斯拉的市場。只要把ID.3這張牌打好了,開拓了中國電動車市場,一切都好說。

第八代高爾夫的推出並沒有達到很多車迷的預期,很多人也意識到大衆正在把資源往ID.3上傾斜,因而對大衆這種做法很不滿。其實我們也應該考慮到目前汽車發展的方向,電動化是必然會發生的,大衆不想成爲下一個“諾基亞”,就應該要佔得先機。

不必心生沮喪,你或許能在ID.3身上找到另一種方向,ID.3也許比高爾夫更香,先別急着抗拒,好東西馬上就要來了,試過才下定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