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李浩,遂寧船山人,1963年出生,第七屆遂寧市作家協會主席。自1979年以來,先後在《紅旗》《人民文學》《收穫》《十月》《上海文學》《今古傳奇》《隨筆》《四川文學》《詩刊》《星星》等報刊發表小說、散文、詩歌二百餘萬字。多次獲國家、省、市文學獎,數部作品在歐美出版發行。長篇小說《亂世遂州》《盛世長歌:大唐詩仙李白》等18部文學作品正式出版。其中,《閒話明清小品》《歷史,未必然》等文學作品多次再版。

1月8日下午,遂寧市作家協會第七次代表大會在興源大酒店召開。大會依法選舉產生了市作家協會第七屆理事會,並由理事會依法選舉出了市作協第七屆主席、副主席。李浩當選爲第七屆市作協主席。

早在幾年前,李浩就辭去公職,開始專心讀書、旅遊、寫作。已經閒散慣了的李浩把自己的本次當選稱作“趕鴨子上架”“打亂了生活節奏”。那麼,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對於自身的文學創作有哪些心得體會?接下來又將如何做好作協工作,壯大遂寧文學創作隊伍、繁榮遂寧文學創作?遂寧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對此進行了專訪。

記者:李浩先生,你好!首先祝賀你當選爲新一屆的遂寧市作家協會主席,這對於你個人和遂寧文學發展都是一個新的起點。此時,你的內心感受是怎樣的?

李浩:2012年我辭去了公職,把自己的生活分成了讀書、旅遊和寫作三個部分。我之所以辭去公職,就是爲了能夠靜心讀書、潛心寫作。這8年來,我寫了600萬字,出版了15本書。我的創作任務是很重的,目前正在寫一部與五代十國相關的書,已經完成了80萬字,但還不到與出版社約定體量的一半。

這次當選,打亂了我的生活、寫作節奏。這意味着我的部分精力將從寫作中抽離出來,去做作協的工作。我內心是十分忐忑的,擔心自己辜負大家的期望。這就好比趕鴨子上架,既飛不上天,又下不了地,所以十分惶恐。但上架了,總要嘎嘎叫幾聲。

記者:你什麼時候與文學結緣,並走上專業化的寫作之路呢?

李浩:我的奶奶是一位才女。很小的時候,她就引導幾個孫輩去閱讀明清小品,誰能最先背下來,就會得到一顆糖果的獎勵。我小時候很頑劣,又特別好強,幾乎每一次,都是我得到糖果。書中的那些才子佳人、英雄豪情,一點一滴滋潤着我的童年,也喚醒了我心中的文學種子。

十九歲那年,我創作的第一個短篇小說《老屋》在大型文學刊物《青春》發表了。在那個年代,要想在《青春》這樣有影響的刊物發表作品,是十分困難的。我很幸運,遇到了《青春》雜誌社編輯張曉風老師,感激、感恩之情永銘於心。

記者:個人感覺你的文風有一些復古,語言有點像明清小說,這樣的風格代表了你怎樣的文學取向?

李浩:我是一個十分傳統的人。我的文學不來自西方,而取法於中國古典文學。記得上小學時,我找不到書看,就吵着跟父親學唱川劇,也不管懂不懂,哼哼哈哈唱會了不少戲文。後來,唱川劇已不能滿足我的求知慾了,我便利用寒暑假期,跑到十幾公里外的舅舅家——那裏有幾大木箱子舊書。正是因爲有那段閱讀經歷,我知道了夏商周、漢唐宋,知道了李白、杜甫,知道了唐詩、宋詞、元曲……我這一輩子鍾情於文學,尤其對古代文學情有獨鍾,即源於此。

我的敘事語言採用的是唐宋古音,也較多地運用了蜀地方言。評論家謝天開先生說我“在敘事語言上一體多元的變化,爲一種並置、拼貼,其效果不僅爲二元對立,亦爲相互調節,整體構成了多聲部的復調式的語言效果。”這種說法,我認爲是比較準確的。

記者:有人把《歷史未必然》《蜀中盜志》《盛世長歌》這些視爲歷史小說,歷史隨筆。爲什麼鍾情歷史題材,你不關注現實嗎?

李浩:其實,我不這樣認爲。我覺得,這些作品也是在反映現實,反應的仍然是“世道”和“人心”。不在於什麼時代,用什麼筆法,而在於其背後要表達的思想。

還有的人說我近年來寫的一系列歷史小說,包括《亂世遂州》都是通俗小說,有江湖氣,不是純文學。其實,是不是純文學,主要看語言。一個作品的好壞,不是由題材或是故事情節決定的。

記者:據我所知,外地作家、詩人對遂寧作家羣體的評價似乎普遍不高。在你看來,遂寧文學在全省、全國文壇處於什麼位置?遂寧文學當下發展態勢怎樣?如何給遂寧作家畫像?

李浩:遂寧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歷史上,誕生了陳子昂、王灼、黃峨、張船山等衆多大詩人、文學家。在兩宋時期,遂寧文星璀璨,科舉中試人數龐大,名列全川前茅。這片土地上興盛的文風可見一斑。

不過,到了近當代,遂寧文學的表現整體乏善可陳,雖然有幾位作家、詩人十分優秀,但沒有如“大巴山作家羣”那樣百花齊放,需要全體遂寧作家奮起直追,共繪遂寧文壇“滿園春色”。

記者:出任作協主席後,就如何壯大遂寧文學創作隊伍、繁榮遂寧文學創作,你有哪些思考?

李浩:我在當選後的發言中就說到,作協是一個爲作家服務的平臺,如果想謀權、牟利、謀名就不要來,沽名釣譽的人、勾心鬥角的人也不要參與進來。做作協的工作,就要有一顆服務的初心。

我們將盡快出臺2021年年度工作計劃和任期工作計劃,成立詩歌、小說、散文專委會。重視作家隊伍的建設,營造良好氛圍,鼓勵大家多溝通、交流,相互欣賞,共同進步。很多時候,誤會是因爲缺乏溝通。

同時,放開眼界,發掘新人。先由區縣作協推薦一批有潛力的新人,再下沉到學校尋找苗子,進行重點培養扶持。包括從寫作本身的指導,精神上的鼓勵,乃至物質上的支撐。

對於作家的扶持,我們要從起步時就着手,而不是等着出了成果再去獎勵。雖然目前我們主席團成員都很有壓力,但同時也有信心,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有市文聯的堅強指導,有全市作家的共同努力,我不相信遂寧的文學走不出去。

記者:最後,你能分享一下你個人在文學創作上的心得體會嗎?在你看來,一個優秀的作家應該具備怎樣的品質?

李浩:天分,勤奮,以及對文字的敬畏。一個產婦有多愛護自己的孩子,作家就應有多愛護自己的文字。

文字是需要養的。小說的語言、散文的語言、詩歌的語言都有各自的特點。要準確地把握它們,人要靜,心更要淨。大凡有靠寫作成名成家、升官發財這種功名思想的,是寫不出東西的。就算寫出來,不是惡俗,就是粗製濫造。文字不養,永遠是“生”的。

任何一個作家寫的都是自己。在家鄉,就要放眼世界。在外地,就要回望故鄉。這是一種家國情懷。

(全媒體記者 王錫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