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

頭痛是臨牀常見的一種自覺症狀,可由多種疾病引起。凡外感六淫,內傷雜病引起的以頭痛爲主的病證,均稱爲頭痛。頭痛劇烈,反覆發作,經久不愈者稱爲“頭風”。病由風寒溼熱之邪外襲,或痰濁瘀血阻滯,致使經氣上逆,或肝陽鬱火上擾清空,或氣虛清陽不升,或血虛腦髓失榮等所致。現代醫學中的偏頭痛、緊張性頭痛、叢集性頭痛、高血壓病、副鼻竇炎、神經症頭痛、腦外傷後綜合徵等病出現以頭痛爲主症者,均可參照本病辨證論治。

診斷依據

1、以頭痛爲主症。一側或雙側或全頭疼痛,呈跳痛、灼痛、脹痛、針刺痛等。痛甚者伴噁心嘔吐,難以忍受。

2、外感頭痛多急性發作,且伴外感表證;內傷頭痛多反覆發作,病史多在1年以上。

3、遇七情變化、勞累、月經期等誘發可加重。

4、結合腦電圖、頭顱CT掃描檢查,以明確診斷。

鑑別要點

1、雷頭風起病急驟,頭痛如雷鳴,頭面部起核塊,紅腫熱痛,常伴惡寒發熱、大便燥結等,多爲溼熱或痰火上衝所致。

2、鼻淵其頭痛部位多在前額,呈持續性。辨證論治

1、辨證要點

(1)辨外感頭痛與內傷頭痛:外感頭痛,一般發病輕急,病勢較劇,多表現掣痛、跳痛、灼痛、脹痛、痛無休止,多屬實證;內傷頭痛,一般起病緩慢,病勢較緩,多表現爲隱痛、空痛、昏痛,病勢悠悠,遇勞則劇,時作時止,多屬虛證。

(2)頭痛的部位:大抵太陽經頭痛,多在頭後部,下連於項;陽明經頭痛,多在前額及眉棱等處;少陽經頭痛,多在頭之兩側,並連及耳部;厥陰經頭痛,則在巔頂部位,或連於目系。

(3)頭痛的性質:因於痰溼多重墜脹痛;因於肝火多灼痛、跳痛;因於寒邪多掣痛,陽亢多脹痛。若瘀血頭痛,痛處固定不移,痛如錐刺。

2、治療原則

調神利竅,緩急止痛爲基本治則,初病多實,治宜祛邪,以祛風散邪爲主;久病多虛,治宜固元氣,以補虛爲主,虛中夾實者,當權衡主次,隨證治之。

3、分證論治

(1)外感頭痛

a.風寒頭痛

【證候】頭痛時作,痛連項背,惡風畏寒,遇風尤劇,口不渴,苔薄白,脈浮。

【治法】疏風散寒。

【方藥】川芎茶調散加減。川芎、荊芥、防風各10g,羌活6g,白芷10g,細辛3g,薄荷6g,甘草6g。

b.風熱頭痛

【證候】頭痛而脹,甚則頭痛如裂,發熱或惡風,面紅目擊赤,口渴欲飲,便祕溲黃,舌紅,苔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散熱。

【方藥】芎芷石膏湯加減。川芎、白芷各10g,菊花12g,石膏20g,羌活6g,藁本、黃芩、連翹、牛蒡子各10g。

c.風溼頭痛

【證候】頭痛如裹,肢體困重,納呆、胸悶,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膩,脈濡。

【治法】祛風勝溼。

【方藥】羌活勝溼湯加減。羌活、獨活、川芎、防風、蔓荊子、藁本、藿香各10g,甘草6g。

(2)內傷頭痛

a.肝陽頭痛

【證候】頭脹痛而眩,心煩易怒,夜寐不寧,或兼脅痛,面紅口苦,苔薄黃,脈弦有力。

【治法】平肝潛陽。

【方藥】天麻鉤藤飲加減。天麻、鉤藤、桑寄生、川牛膝、杜仲、益母草、黃芩、梔子各10g,夜交藤15g,石決明30g。

b.腎虛頭痛

【證候】頭痛且空,每兼眩暈,腰痛痠軟,神疲乏力,遺精,帶下,耳鳴,少寐,畏寒,肢冷,舌紅少苔,脈細無力。

【治法】溫腎填精。

【方藥】右歸飲加減。熟地黃15g,附子10g,肉桂6g,鹿角、人蔘、當歸各10g,山藥15g,山萸肉、枸杞子各10g。

c.氣血虛頭痛

【證候】頭痛而暈,心悸不寧,遇勞則重,神疲乏力,自汗氣短,畏風,面色無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養氣血。

【方藥】補中益氣湯合四物湯加減。炙黃芪20到30g,熟地黃15g,白朮10g,黨蔘20g,當歸10g,白芍12g,陳皮、川芎、白芷、升麻、柴胡各6g。

d.痰溼頭痛

【證候】頭痛昏蒙,胸脘滿悶,嘔惡痰涎,苔白膩,脈滑或弦滑。每遇陰天發作或加劇。

【治法】化痰祛溼降逆。

【方藥】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半夏、白朮、天麻各10g,茯苓15g,生薏苡仁30g,陳皮、白芷、白豆蔻仁各6g。

e.瘀血頭痛

【證候】頭痛經久不愈,痛處固定不移,痛如錐刺,或有頭部外傷史,或婦人經期發作並伴痛經,舌質紫,或有瘀斑,脈弦或細澀。

【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方藥】通竅活血湯加減。桃仁、紅花各10g,赤芍15g,川芎、當歸各10g,人工麝香0.2g

【沖服】,川牛膝、枳殼、柴胡各10g。

4、單方驗方

治頑固性頭痛、偏頭痛可選用:

(1)全蠍、蜈蚣各等份,共爲細末,每次服2g,每日3次。

(2)制川烏、制草烏各6g,白芷、殭蠶各6g,生甘草9g,研細末,分成6包。每日1包,分3次用綠茶送服。用治頑固性風寒頭痛效佳。

(3)川芎、白芷各15g,大頭魚魚頭1個,文火燉40分鐘,飲湯。對偏頭痛療效尤佳。

5、鍼灸療法

(1)外感頭痛:巔頂部痛者取百會、通天、阿是穴、行間等穴;前頭痛者,取上星、頭維、阿是穴、合谷穴;後頭痛者,取後頂、天柱、阿是穴、崑崙穴。

(2)肝陽頭痛:取風池、肝俞、腎俞、行間、俠溪刺之。

(3)痰溼頭痛:取中脘、內關、豐隆、解溪刺之。

(4)氣血虧虛頭痛:取脾俞、腎俞、關元、足三里刺之。

6、推拿療法

推三點,首先推神庭,用雙拇指交替,從頭部發際過神庭,入髮際2寸,用力推10次;然後推太陽,雙拇指分別用力按住太陽穴,用力推至耳尖爲止;最後推頭維,方法同上。用此法治療頭痛,絕大部分立即緩解或疼痛暫消失,方法簡便可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