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播劇《了不起的女孩》中,金晨飾演的沈思怡是職場光鮮亮麗的女精英,如此優秀的寶藏女孩卻始終不願意走進婚姻的殿堂,並不是思怡無法擁抱一份平凡的溫暖,而是她不能真正地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

劇中有這樣一幕:沈思怡的媽媽爲了能見離婚的前夫,逼迫第二天要考試且對獼猴桃過敏的女兒思怡喫下了獼猴桃。

第二天在醫院病房門口見到前來探視女兒的前夫,思怡的媽媽卑微地乞求對方回家,聲稱自己和孩子離不開他,企圖挽回前夫,然而前夫還是毫不留情地推開了思怡的媽媽。

你看,沈思怡號稱追求自由,只願意談戀愛,不願意結婚。其實她是不敢結婚,父母的婚姻給了她非常大的陰影。

童年時期父母離婚的痛苦經歷,讓長大後的思怡變得不相信愛情、不期待婚姻。

而當她遇到了溫暖又接地氣、心思細膩體貼的音樂人姚遠時,看似對感情理性高冷的思怡都情不自禁地心動了,確定關係後兩人的戀愛十分甜蜜浪漫,開啓霸屏撒糖模式。

但即便沈思怡和男友姚遠的感情在網友看來有多麼般配,對於沈思怡而言,一個無法接受婚姻的女人和一個強烈希望組建家庭的男人,怎麼可能有結果呢?

儘管沈思怡也愛上了姚遠,只是姚遠的愛遠遠不夠令她可以戰勝自己的童年陰影,最終在姚遠提出見家長、暢想未來結婚生子的美好前景時,她選擇了分手逃避。

沈思怡說:“人最穩定的不是情感,而是需求。”她對待愛情這件事,從始至終都奉行一句話:不結婚,不走心。對於原生家庭極其不和睦的她來說,婚姻從來都不是自己的需求。

網友們紛紛表示心疼沈思怡的同時,也讓#離異家庭會影響子女婚姻嗎#這個話題登上熱搜。

心理學大師薩提亞認爲:“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很多成年以後出現的問題都不是成年所生存的環境造成的,而要追溯童年時期在家庭中所受的影響。

掌摑汪小菲,腳踹王全安,揮刀袁巴元......年僅33歲的張雨綺已經步入過兩次婚姻殿堂。

雖然張雨綺敢做敢爲的性格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但是,冷暖自知,在情感的道路上她喫了多少苦,摔過多少跤,只有她自己最清楚。說實話,連她自己都調侃自己看男人的眼光不行。

當我們瞭解了張雨綺的成長之後,就不難發現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成名之後,她努力把自己僞裝得堅強和無所不能,然而在婚姻這樣的親密關係中卻一次次被撕開了口子,讓她知道童年記憶裏的痛從來都沒有消失。

張雨綺3歲那年父母離婚,母親獨自帶着張雨綺,相依爲命;張雨綺7歲那年母親改嫁,張雨綺上了中學後母親再次離婚......有人說,張雨綺的人生就是母親的翻版。

在張雨綺的成長中,父愛是缺失的。那份對父愛的渴望從來沒有消失,那個缺愛的孩子一直都在。她說:“雖然小時候沒有父親的陪伴,但是我覺得父親很重要,一個女人能否幸福,真的會受到父親影響。

原生家庭中父愛的缺失,父母婚姻的不順,成爲影響張雨綺婚姻之路的源頭。

好多人都說,原生家庭裏藏着孩子的婚姻模式。但其實,比起離婚,不幸福的父母對孩子的殺傷力更大。

事實上,父母是否相愛,會透過情緒、眼神和相處方式表現出來,騙不了孩子。早在他們還是小嬰兒的時候,就能看懂父母的情緒了。

曼徹斯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靜止臉實驗”。開始,媽媽眉開眼笑地逗孩子,孩子很開心。

靜止臉實驗開始,媽媽收斂笑容,面無表情。孩子發現了,開始想辦法引起媽媽的注意。孩子指東西、微笑、點頭,媽媽始終不爲所動。

最後,孩子崩潰大哭。

孩子感受父母情緒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父母開心,他手舞足蹈;父母傷心,他更難受。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裏,高育良和妻子離婚不離家。高育良爲了保住官位,不得不和前妻繼續同住一個屋檐下,人前展現婚姻的恩愛;吳惠芬爲了愛情的執念和不甘,維持自己風光的“副書記夫人”形象,甘願和背叛自己的前夫日日相對。

對外他們隱瞞離婚的事實,同時也因爲擔心女兒受影響,吳惠芬說:“我隱瞞離婚的事實,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女兒。”

但其實,高育良的女兒早就看出父母的關係了。於是,女兒長大後選擇遠赴美國發展,正因爲她知道父母的關係,不想待在虛僞的家庭裏才選擇了逃避。而且,女兒對婚姻和家庭的態度非常消極,爸媽的關係讓她對婚姻和人性失望透頂。

父母以爲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就能讓孩子健康長大。可敏銳如孩子,最親近的人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能讓他們察覺出異樣。

電視劇《小別離》中也上演過類似的橋段。董文潔和方圓已在離婚的事上達成協議,但爲了讓女兒朵朵在外安心學習,與女兒視頻的時候兩人特意假裝恩愛。

一家人原本相聊甚歡,但父母的相處模式引起了女兒朵朵的注意。朵朵疑惑地問:“你們倆怎麼坐那麼遠?”

相愛的父母與孩子視頻總是緊緊靠在一起的;

相愛的父母下班後都有聊不完的話題;

相愛的父母看彼此的眼神都是發光的……

相處方式不會騙人。婚姻可以假裝,但“愛”不能勉強。

當父母的感情漸行漸遠,即使隱忍在一起,孩子也會越來越敏感、脆弱。父母自以爲努力扮演夫妻角色,孩子就會快樂,其實孩子比誰都看得透,他不過是明白父母的苦心,假裝不知道罷了。

電視劇《虎媽貓爸》中有這樣一段情節,虎媽畢勝男和貓爸羅素鬧矛盾,他們不說話,不去澄清誤會,畢勝男直接收拾行李,搬了出去。女兒茜茜害怕被媽媽拋棄,拼命學習、做好孩子。

後來,茜茜不小心在樓梯上摔倒了,從此不再開口說話,情緒也一直很低落。

畢勝男跟女兒茜茜保證:“爸爸媽媽不離婚!”茜茜的情緒才逐漸好轉,但一直到爸爸媽媽結束冷戰,和好如初,茜茜才重新開口說話。

其實,最傷孩子的從來都不是“父母離婚”,每天生活在父母的冷暴力下,比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更大,惡劣的家庭環境纔是給孩子帶來傷害的罪魁禍首。孩子需要的是良好的成長環境,而不是虛假的婚姻環境。

很多人以爲只要不離婚,兩個人還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父母的關係對孩子就沒有什麼影響。殊不知父母天天吵架、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劍拔弩張的爭吵環境中,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之前《揚州晚報》曾報道了一則新聞,在揚州寶應某小區內,一個14歲的男孩從29樓跳下,當場身亡。

事發時,他的父母正在激烈爭吵,男孩勸阻無效,哭喊着說:“你們再吵我就跳樓!”可父母沒當回事,依舊吵個不休,於是悲劇就發生了。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父母吵架,就是最恐怖的恐怖片,他從中感受到的悲傷、恐懼和絕望常常會伴隨他一生,成爲揮之不去的噩夢。

有機構做過一個研究,他們在孩子身上安裝了心率檢測儀,發現當孩子在安靜地寫作業或玩耍時,如果父母開始提高音量爭吵,孩子雖然表面看上去很平靜,但他的心率會急速加快。

在長期充滿爭吵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身心健康都會受到極大影響,甚至留下一生都難以平復的創傷。

許多父母,往往只重視離婚對孩子的傷害,而低估了家庭不和睦對孩子的傷害。事實上,只要能夠保證離婚之後孩子能得到足夠的關懷和照顧,離婚真的不等於世界末日。

中國臺灣曾有人做過一份問卷調查,結果形成了一張圖表:

這張圖表反映出了兩個信息:

一是父母感情不好的孩子,負面心理症狀的出現頻率遠高於其他青少年。

二是如果父母原先感情不好,4年後,仍然維持着婚姻狀態,孩子的心理焦慮程度居高不下;與之相對,在4年間經歷了父母離婚的孩子,原先的高焦慮傾向消失了,負面心理症狀大幅減少。

道理很簡單,如果痛在所難免,那麼,長痛不如短痛。

沒有哪個孩子不渴望成長在健全的家庭,因爲父母相愛,就是最好的教育。可如果父母之間沒有愛了呢?那就將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小的方式,不是忍着不離婚,而是妥善地處理離婚這件事。

不要打着“爲了孩子”的旗號忍受痛苦的婚姻,不要把離婚的戰線拉得太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讓他的父母成爲仇敵。

因爲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無論夫妻相互之間有怎樣的恩怨糾葛,對孩子來說,爸爸還是爸爸,媽媽還是媽媽,他沒有辦法和任何一方達成統一戰線,去攻擊另外一方。

許多父母把離婚看成天大的事,卻忽略了最重要的東西:孩子有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有沒有在有愛的環境中成長。

其實只要給予孩子一個有愛的環境,就算身處單親家庭,孩子也一樣能成長得健康優秀。

幾年前,霍尊憑藉一首《卷珠簾》走紅,這個陽光俊朗的男孩,其實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霍尊從小是由媽媽一手帶大的。在霍尊的印象中,“媽媽永遠是那麼開心和樂觀的一個人”。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離婚,是一件不可能不痛苦的事情,但媽媽從不會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強加到霍尊身上,因爲她覺得,孩子應該在被愛中成長。

即使生活艱難到要去變賣首飾,媽媽也從不會愁眉不展,不會把生活的不滿意投射到孩子身上。最難得的是,她從來不會在孩子面前說父親的壞話,而且會盡量讓霍尊感受到父親的愛,讓父親參與到他人生的每一次重大決定中來。

她和前夫的關係處理得很好,孩子的大事小事父親都會過來參與,霍尊一直沒有缺少父愛。所以,父母離婚,對霍尊幾乎沒有造成什麼傷害,他心中的家一直是完整的,媽媽愛他,爸爸也愛他。

現在,霍尊和父親的關係仍然很融洽,經常同臺演出,父子之間絲毫看不出隔閡和生分。

所以,離婚真的不是什麼羞於啓齒的事情。

父母離婚,或許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打擊,我們不能免去他生命中的每一種負面情緒,但父母可以在離婚後,告訴孩子父母依然會愛他,父母也沒有變成仇人,這比什麼都重要。

說到底,父母擰巴的婚姻關係纔是孩子的心頭傷,離婚並沒有給孩子帶來什麼致命影響。對孩子來說,完整的愛,勝過完整的家;科學的教育,勝過爭吵的爸媽。

畢竟,“真實的愛”比“勉強的婚姻”更具正能量,更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