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2萬信仰拜上帝教的教徒在廣西金田正式宣佈反清起義,拉開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序幕,這場聲勢浩大的運動持續了14年,戰火燒到了17個省的範圍,巔峯時期的太平軍有兵六十萬。

14年後,太平天國首都天京被清軍攻陷,宣告起義失敗。

半個世紀後的1919年,武昌起義幾萬革命軍的一聲炮響,清朝不久宣告滅亡。

令人詫異的是,當年太平軍佔有了整個南方地區,清軍依然能夠不慌不忙地穩住局面,爲何半個世紀後,清廷僅丟掉了一個小小的武昌城卻統治土崩瓦解了呢?

還別真小看這50年。

第一,太平天國時期,清廷根基健在,武昌起義時期,面臨着崩盤破產。

太平天國時期,清廷雖然經歷過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洗禮,但是對財政的損耗並不嚴重,在經濟上依然有充裕的資金去平叛,儘管在軍事上八旗綠營不堪大用,但卻藉助地方官紳創辦了湘軍淮軍,由於清廷長期代表着正統地位,官商民以及知識分子更支持清朝平叛。

到了武昌起義的時候,清朝可以說是到了衆叛親離的地步,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敗仗連連,清政府在軍民心中權威喪盡,帝國財政也被戰爭賠款拖垮,政治改革也屢屢失敗,好不容易看到了民主立憲的曙光,結果還是皇族內閣的鬧劇,其維繫統治的命脈北洋新軍也掌握在了漢臣袁世凱手中,所以武昌起義一根導火索,清朝立馬破產。

第二,太平天國失敗更多的是內部問題,而革命軍內部組織要比它周密、團結。

太平天國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內訌,楊秀清和洪秀全之間爲了權利爭奪相互攻訐,儘管最後洪秀全贏得了勝利,但是楊秀清、韋昌輝等主要指揮者也喪命權利場,石達開負氣出走,太平天國分化,自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的衰敗覆滅也就不可避免了。

革命軍非常注重內部建設,還大量滲透入了新軍之中,他們對革命有着堅定的理想信念,並且準備工作充足,還有自己的組織文化,這是太平天國農民武裝所比不了的。

第三,太平軍遭到西方列強的打壓清剿,而革命軍卻遭到了西方列強的默許。

太平軍打出了反帝旗幟,其一系列活動令西方列強在華權益大打折扣,自然遭到了西方勢力的打壓清剿,帝國主義支持清政府平定內亂,並與清軍聯合絞殺了太平天國運動。

到了武昌起義時期,西方列強看到清政府權威不再,無力統治偌大的帝國,所以就順勢拋棄了這個所謂的在華代理人,轉而扶持袁世凱爲首的北洋集團,所以在辛亥革命時,帝國主義並沒有對清政府予以幫助,反而提倡清帝和平退位,以免戰火席捲全國影響列強利益。

第四,清帝是和平退位,是由北洋集團所逼退,不完全是被革命軍所終結的。

雖然武昌起義一聲炮響,南方各省紛紛宣告獨立,但是南方革命軍想憑藉武力滅清卻並不容易,而清帝之所以能夠和平退位,是袁世凱與孫中山私下談判的結果,爲了大總統之位袁世凱最終逼迫清帝退位,通過和平手段完成了改朝換代,清政府是被革命軍所終結的說法並不算嚴謹。

總之,太平天國運動和武昌起義在時代背景上懸殊很大,造成了結果的不同,太平天國運動也爲武昌運動的成功奠定了一些基礎,極大動搖了清朝的統治,比如這場運動令清廷的財政更加惡化,滿漢之間的階級矛盾更爲激化,更引發了此後此起彼伏的捻軍、天地會運動,這都爲後來的武昌起義成功創造了有利條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