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寒冷的冬日早晨,大街上行人寥寥,佛山市三水區西南街道文鋒東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裏卻格外熱鬧。老人們三五成羣,練太極、打腰鼓、下象棋,處處是歡聲笑語。

68歲的陳麗華又來到中心內的雅藝閣,看到落地鏡前已經站着幾個老朋友,於是她搓了搓雙手,趕緊加入隊伍,做跳舞前的熱身運動。又過了一會,她站在門口,笑着和路過的鄰居嘮起家長裏短。

2020年11月13日,記者在文鋒東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看到的這一幕,是三水區進一步深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

作爲粵港澳大灣區唯一的“中國長壽之鄉”,三水區近年來在守護青山綠水的同時,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優化公共服務供給,大力發展社會民生事業,全力增強羣衆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高質量養老服務體系。去年以來,三水大力實施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示範工程,西南街道、雲東海街道、樂平鎮三大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拔地而起,分別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養老、品質養老、鄉村養老的特色,長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生活照料、康復保健、長者飯堂等高品質的一站式智慧養老服務。

“中國長壽之鄉”的長者們越來越多姿多彩的晚年生活,正是幸福三水大步向前的生動註腳。

量身定製的養老福地

裝潢格調典雅,氛圍溫馨舒適,設施一應俱全……每天,文鋒東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都會接待來自文鋒東、文鋒西、雲秀等周邊社區的衆多老年人。他們大部分都是步行前來,穿梭在膳食閣、博弈閣、書香閣等20多個功能場室間,鍛鍊身體、陶冶情操、閒話家常,共同度過悠閒愜意又不失趣味的一天。

文鋒東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裏,老人們在製作春節門貼。

“文鋒東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坐落在西南武廟中心旁,過去,中間平地還沒有鋪上青石板,左手邊是一排排破舊平房,外租給餐飲公司和曲藝社等,看起來沒有那麼幹淨平整。”三水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示範工程納入三水“民生十件實事”,文鋒東社區是該工程的試點之一。

經過半年升級改造,佔地約1680平方米的個性化養老服務載體順利投用。從2020年11月17日運營至今,僅2個月的時間裏,文鋒東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就服務了6000多人次,現有1名項目主管、2名社工、2名養老護理員,已開展社區遊覽、美食製作、懷舊下午茶等34場服務活動。同時,該中心還引入專業的第三方機構管理,整合社會資源,凝聚志願力量,爲老人量身定製演藝培訓、愛心義剪、午間託養等服務,讓他們在家門口頤養天年。

“快到中午11點,我就會到膳食閣去搭把手,擺好紙巾、水杯等,併爲入場老人測量體溫。”有8年養老服務經驗的養老護理員譚愛芬說,膳食閣可以讓40名老人集中就餐,花費9元就能喫到一葷一素,食材搭配營養健康,適合老人的飲食習慣。如果有年滿60歲的特困和殘疾獨居老人,他們還會送餐上門。

文鋒東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長者飯堂內。

文鋒東社區養老服務開展得如火如荼,同樣作爲試點的雲東海街道、樂平鎮南邊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爲充分滿足老人“離家不離社區”的養老需求,也在積極拓展智慧養老、文化悅老、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探索建立養老聯合體,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融合發展。

與傳統的養老服務不同,雲東海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將醫療、護理、養老、康復融爲一體,探索“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樂平鎮南邊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則探索“1+4”養老服務模式,即每一位到訪老人都能體驗安全照料、便利膳食、智能健康、互助支持4項服務。

有分析人士認爲,三水將養老服務中心嵌入社區,輻射周邊,均是政府購買社會服務,讓老人既不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又獲得了專業養老服務,是一種有益的探索。記者瞭解到,受疫情影響,3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示範工程試點去年5月才動工,11月就已全部完成建設並開始試運營。未來,它們還將獲得財政運營經費補助,保證養老服務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需求導向的精準供給

目前,老齡化程度較高、高度集聚和壽齡較高是三水區老年人口總體情況的3個基本特徵。隨着老年人對多樣化、多層次、多種類養老服務需求的不斷增長,如何讓這一羣體更好地安享晚年,成爲三水提升羣衆幸福生活指數的一項重要任務。

回望2008年,三水區被中國老年學學會評爲全國首個富裕型“中國長壽之鄉”。“三江擁福地,四時蘊物華。綠水映青山,人壽宜綿長。和諧遂人願,福壽蔭萬家。何須止於米,相期以逾茶。”這是時任“中國長壽之鄉”評審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所教授楊子慧寫給三水的詩,描繪了在宜居的優良生態環境下,三水人民美好的養老生活。

如今,這樣的描述因軟件、硬件的進一步提升而顯得更爲生動。在樂平鎮南邊社區養老服務中心,57歲的盧巧萍說:“這裏的環境很好,中心還有康復健身車、摺疊式理療牀等康復設施,我有事沒事都會過來做理療,長期的肩膀痠痛得到了緩解。”

雲東海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康復訓練室內

盧巧萍住在唸德社區,從家裏走來中心,只需要5分鐘。退休後,她的生活比較單一,現在家門口有了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每天上午跳舞,下午唱歌,還能和鄰居閒聊,整個人的心情都愉悅了許多。

像盧巧萍這樣的老人,在三水還有很多。各具特色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爲老人帶來福音,他們的歸屬感與獲得感比以往更強烈。

今年81歲的禤啓光是文鋒東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活躍分子。平時只要有時間,他都會參與中心組織的服務活動,他的愛人還幫忙拍攝一些活動照片,他們與社工們相處得很融洽。

“每週二和週五,我都會來參加智能手機培訓班,現在還會用滴滴打車了。”禤啓光說,年紀大了,很難掌握智能手機的繁雜功能,這個課程讓他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他學會使用微信後,立馬給愛人發了紅包,還把微信頭像換成了自己的照片。

文鋒東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裏。

“在反覆實踐中,我們意識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需要關注,要把被動接受照護的傳統養老觀念轉變成主動創造價值並積極享受生活的新養老態度。”力工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計劃在文鋒東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後院建設菜園,通過集體性的園藝活動,讓老人體驗久違的綠色耕種,達到改善情緒、健康生活的目的。

“養老連着千家萬戶,關係市民幸福,是社會廣泛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會藉助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手段,爲老人家屬提供在線採購、家政預約、遠程醫療等服務。同時,購置智慧養老體檢一體機,幫助老人做好健康管理。

快步優化的服務體系

提高全區居民養老保障水平、打造區福利中心示範性公辦養老機構、實施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示範工程……2018年以來,三水連續3年把養老項目納入全區“民生十件實事”,不斷推動養老服務事業健康發展。

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三水全區戶籍人口60歲以上有8.3萬人,佔總人口的18%,其中,3萬名戶籍老人集中在西南街道,全區80歲以上老人1.3萬人,高齡化率約爲15%,全區老齡化程度較高,儘快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體系勢在必行。

從過去來看,爲照顧老人的情感需求,三水本地普遍流行居家養老。隨着社會發展,每個家庭的社會化養老意識逐步提升,對專業養老機構和社區養老服務的需求量也在增大。

爲此,三水初步建立了居家爲基礎、社區爲依託、機構爲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率先在全市爲80歲以上戶籍老人發放高額津貼、開展爲60歲以上戶籍老人免費購買保險的“銀齡安康”行動,並加快建設長者飯堂,推廣社區居家養老“大配餐”經驗,釋放多重政策福利。

2020年,區財政投入約2124萬元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同時,已建成的9家養老機構也覆蓋到各鎮街,共提供養老牀位1788張,每千名戶籍老人擁有牀位47張,牀位數比例高於省、市的標準。

由於絕大多數老年人仍然生活在社區,因此,依託社區整合資源,促進家庭、社區、機構養老的有機聯動和協調發展,提供專業性、綜合性服務,成爲三水養老服務人員共同的呼聲。

“解決養老難題需要全社會共同發力,期待更多高素質人才加入養老服務行列。”雲東海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項目主管鄧芳婷建議,建立有利於更多社會組織參與融合養老服務的激勵機制,加強社會工作者、醫生、護理員、企業等服務供給力量,尋求養老服務需求與供給之間的平衡,實現養老資源的優化配置。

“試點實施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示範工程,是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不僅補齊了三水養老事業的發展短板,使養老服務實現彎道超車,還起到一個示範帶動的作用。”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三水正在制定“十四五”養老服務業規劃,力爭到2025年,建成功能完善、服務優良、城鄉均衡的“多元化、惠民型、全覆蓋”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康養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上述負責人表示,三水將科學研判“十四五”養老事業發展形勢,從落實社區居家養老基礎配套、豐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加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力度等方面入手,全力推動“均衡+優質”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同時,通過推動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提升機構養老服務品質、優化養老機構牀位佈局等舉措,大力發展“標準+普惠”的機構養老服務,確保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落到實處。

新聞鏈接

三水“五步走”推進 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2021年底前

力爭全面建成社區居家老年人定期探訪制度,特殊困難老年人兜底保障及空巢留守老年關愛探訪率達100%。

2022年底前

力爭所有街道和鄉鎮各建1家社區居家綜合養老服務設施,力爭全區新建城區及居住(小)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100%達標,力爭全區建成中心城區15分鐘、鄉鎮20分鐘社區養老服務圈。

2023年底前

力爭所有社區綜合養老服務設施升級爲具備全託、日間照料、助餐配餐、醫養結合、輔具租賃、上門服務等功能爲一體的惠民型社區居家綜合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平臺。

2024年底前

西南街道、樂平鎮力爭各新建成1家示範型的城鄉社區居家綜合養老服務照料中心。

2025年底前

力爭7個鎮街、72個村(居)分別建成1個社區養老服務小站,全區100%的戶籍老年人得到就近、精準、可預期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社會化運營的社區居家綜合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比例不低於70%。

來源:佛山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