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1949年的三大戰役,北方國民黨軍連續在戰略決戰中遭遇慘敗,三場會戰共損失154萬人,而且前後歷時竟不到5個月,這在世界近代戰史上也是十分罕見的大敗仗。一場決戰由多個局部戰役和戰鬥組成,難道國民黨軍在當年的三大戰役中,一直都在輸,就沒有打贏過其中任何一次局部戰役嗎?

其實還真有一場,那就是遼瀋戰役時國軍52軍搶佔營口港。48年10月東北局勢危如累卵,爲了保住大部隊的海上逃生通道,52軍中將軍長劉玉章經與上級衛立煌溝通,得到許可後率領52軍攻擊營口,並打退了東野趕來阻攔的第9縱隊,成功控制住港口,將一部分國民黨有生力量撤出了東北。這一行動令中央軍委十分不滿,批評了東野野司,因爲看護好營口不讓敵人海上撤退,是戰役之前再三叮囑過的細節,卻沒有得到野司的充分重視。

仗打得成功與否,要看戰術目的是否達到,不是簡單看傷亡數字。比如淮海戰役時,黃百韜第七兵團頑固據守碾莊圩半月時間,拼光自己的同時把華野5個縱隊打到尚未近6萬的程度,雖然慘烈至極卻還是最終被圍殲,談不上勝仗。52軍搶營口則不同,屬於東北野戰軍的一個疏漏,被敵人鑽了空子。52軍本來目的就是憑藉港口走海路撤離,事實上也達成了目的,期間還以反衝鋒打退了東野9縱,52軍自稱“斃傷俘3000餘人”。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52軍隨後撤退過程中又遭到我軍追擊,同時因爲自身慌亂組織無序,且國民黨軍海軍運力有限,52軍所轄2師近3000人竟意外發生大火,官兵大部分直接葬身海底,可見國軍運勢之衰。除掉其他被殲滅部隊,最後52軍逃出東北的不到2萬人,到了南方又在原骨幹基礎上進行了復建,才恢復3萬人的正常編制規模。

那麼52軍撤出東北,影響有多大呢?從全國戰局而言,國軍無論如何都會遭到慘敗,一個軍兩個軍跑出來也改變不了局勢,談不上什麼致命影響。但是作爲僅有的從北方撤出來的中央軍一線主力部隊,52軍退到上海阻擊過華東野戰軍,在月浦一帶打出過勝仗,造成我軍3000餘人傷亡,52軍成爲少有的對陣東北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軍一級單位都取得過勝績的國民黨軍部隊。1948年10月25日,軍委就放走52軍一事專門發電林羅劉,提出了嚴肅批評。

也正是憑藉解放戰爭後期還算拿得出手的表現,52軍在臺灣時期成了老蔣的頂樑柱, 毫無疑問的頭號王牌,得到美援的優先補給,戰鬥力比大陸時期更強。1950-1953年間,該軍一度被臺灣方面當作派往朝鮮戰場,進一步打通中國東北的先頭部隊,後在美方的反對(顧慮臺灣自身防務)下才沒能成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