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入疆前,他們是行政幹部、醫生、教師、記者......

  入疆後,他們有一個共同身份--援疆幹部人才。

  在火焰山下、在戈壁灘上、在綠洲裏、在沙漠畔……他們揮灑汗水,傾注深情,在各領域取得了出色業績。

  典型事蹟傳遞感動,榜樣力量催人奮進。爲激勵廣大湖南援疆幹部奮發有爲,擔當進取,推動湖南援疆工作再創輝煌,特推出“援友風采”欄目,敬請讀者關注。

  以“鄯善王靖”爲關鍵詞,上網搜索到相關結果448個;以“衡陽市第九批援疆工作隊王靖”爲關鍵詞,搜索到相關結果212個。 兩個搜索結果或有重複,但基本代表王靖及衡陽市第九批援疆工作隊宣教組2020年3月入疆後的外宣成果。 他又遞過來一本厚厚的“外宣發稿統計表”,按“國家級、省級、市級”分類,詳細記錄了每篇刊發稿件的標題、發表時間、發佈媒體及稿件地址,既有文圖,也有視頻。“宣教組2020年的心血,都凝聚在這份統計表裏。” 他一邊翻閱統計表,一邊輕輕地說。

  傳遞“上‘鄯’之美”,講好“援疆故事”,王靖利用“全媒體”方式,不斷爲“文化潤疆”注入亮色。

(在中央媒體刊發的部分稿件)

  全力破局:梅花香自苦寒來

  初到鄯善,一切陌生。

  來自衡陽日報社的王靖,對口援助單位是鄯善縣委宣傳部,工作是對外宣傳與聯絡。身處完全陌生的環境,他面臨“三缺”困境:一缺外宣線索,二缺採訪車輛,三缺發稿渠道,一下彷彿回到了20年前當實習記者的年代,茫然和無助縈繞心頭。

  外宣工作不等人。怎樣才能迅速打開外宣局面?來鄯前幾夜,他輾轉難眠。

(王靖入疆前在長沙黃花機場留影)

  捕捉線索是打開局面的第一步。他每日觀看“鄯善新聞”,主動上門與援友聊天,利用敏感嗅覺挖掘外宣題材。

  2020年4月21日晚11點,援疆醫生曾志青在“衡鄯一家親”微信羣發的一個外出加班留言引起了王靖的注意。原來,準備入睡的曾志青突然接到醫院科室的電話,要緊急增援爲一位出車禍的6歲兒童做開顱手術。王靖意識到這是外宣好題材,第二天一大早,他便敲開了曾志青房門,得知手術成功,便展開採訪,當天中午成稿,下午傳給媒體編輯。

  此稿在人民網、學習強國、中新社等多家中央媒體發表,成爲王靖入鄯後外宣工作打響的“頭炮”。

  然而,有限的線索源很難滿足外宣需要。“多虧鄯善縣委宣傳部主要領導及援疆工作隊的援友們及時伸出了‘援’手,”他笑着說,“其實,剛開始我是受‘援’對象。”

  鄯善縣委副書記、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成員蔣長富,鄯善縣委常委、副縣長鄒燕矯及其他援疆隊員外出調研或工作時遇到好線索,第一時間向他“爆料”。此外,在鄯善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郭學文、鄯善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彭豔的幫助下,他進入鄯善外宣羣,羣裏各鄉鎮及各部辦委局的宣傳員有好線索也及時聯繫他,這樣一來,線索源大增,“找線索”慢慢變成了“選線索”。

(採訪報道衡陽援疆隊助銷鄯善哈密瓜)

  有了好稿件,還需發稿渠道。在鄯善縣委宣傳部及湖南媒體同仁的牽線搭橋下,他不斷擴大媒體“朋友圈”,與人民日報、新華社、中新社、中國日報等中央媒體新疆分社及新疆日報、天山網、吐魯番日報、吐魯番網等新疆媒體編輯建立了聯繫,只要有好線索,他會一對一與媒體編輯交流探討,再按編輯的要求採訪寫作稿件,大大提升了稿件上稿率。

(在闢展鎮柯柯亞古堡採訪)

  “緊急開顱手術拯救6歲兒童”“沙漠裏養出小龍蝦”“鄯善家門口就業基地”“鄯善街頭騾子車隊”“衡陽援疆隊助銷鄯善哈密瓜”“項目建設改‘鄯’民生”......一大批“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稿件在各級媒體刊發。其中,“衡陽援疆隊助銷鄯善哈密瓜”被24家媒體採用,創下單稿刊發次數最多紀錄。

(在鄯善縣二塘溝水庫採訪)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3月入疆以來,王靖帶領宣教組共在各級主流媒體發稿400多次,其中中央媒體發稿70多次。2020年9月,他被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評爲“宣傳之星”。

  由於上稿率高、發稿量大,各鄉鎮及各部辦委局宣傳員紛紛主動與他合作,或提供新聞線索,或提供採訪車輛。他利用這個有利條件,建立了“提供線索—採訪成稿—媒體發稿”全鏈條外宣隊伍。

  “三缺”困局逐步破解,外宣局面很快打開——壓在王靖心頭的那塊石頭也緩緩落下。

  全身投入:爲伊消得人憔悴

  身兼三職——援疆期間的王靖每天忙碌而充實。

  第一職是在鄯善縣委宣傳部負責對外宣傳聯絡;第二職是衡陽市第九批援疆工作隊宣教組組長,負責援疆工作隊外宣;第三職是任湖南援疆微信編輯部副主任,每週審覈把關兩期“湖南援疆”微信號。

(在順利完工的二塘溝水廠綜合樓前留影)

  鄯善縣是一座特色鮮明的千年古城,風景獨特,物產豐富,有很多值得挖掘和推廣的“賣點”,他利用業餘時間,從旅遊、文化、美食等方面細細分類梳理,計劃推出“愛鄯”專欄,用“文+圖+短視頻”的方式立體呈現。

  從2020年6月開始,他帶領宣教組編輯了兩期《衡陽援疆》簡報,分階段展示衡陽市第九批援疆的工作經驗和成果;2020年10月20日,湖南黨政代表團來鄯善考察前,宣教組編印了《牢記囑託 砥礪前行——衡陽市第九批援疆工作隊工作成果彙報》手冊,簡要、直觀、精美地展示了衡陽援疆隊入疆後的工作成績,受到各級領導好評。

  衡陽援疆工作隊居住公寓是對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因此,做精樓內展板陣地也是一種外宣方式。他帶領宣教組在公寓醒目位置樹立多塊製作精美的宣傳展板,讓外來訪客進入公寓後對援疆政策及援疆成果有直觀瞭解。

  爲了拓展新的外宣渠道,本是文字記者的他,自學圖片、視頻拍攝製作技術,在微信視頻號平臺推介鄯善,推動外宣工作從“有文圖無視頻”到“文圖視頻立體呈現”、從“主流媒體有報道”到“主媒自媒全面開花”。

  45℃的熾熱火焰山下,-13℃的庫木塔格沙漠中,風力10級的戈壁灘上……都留下了王靖的身影和足跡。烈日灼傷過他的皮膚,寒風凍僵過他的手腳,風沙模糊過他的眼睛,但沒有阻擋他的新聞採訪熱情,那個戴着眼鏡、揹着沉重攝影包、說話帶“湘”音的衡陽人,被越來越多的鄯善人熟知。

  天天向“鄯”,天天向上——正如入疆之初他寫的那篇文章,爲傳遞“上‘鄯’之美”,講好“援疆故事”傾盡全力。

  全心授業:化作春泥更護花

  “通訊員王靖 阿不來提·阿不裏米提”,在鄯善外宣稿件裏,有不少這樣的“署名”。

  阿不來提·阿不裏米提是鄯善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平時,兩人經常一起下鄉採訪。新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職業,因此,對於帶“徒弟”,王靖常在“採訪—成稿”的過程中“傾囊相授”,幫助提升阿不來提·阿不裏米提的業務能力,如何挖掘題材的新聞點,如何拍攝新聞照片,如何讓稿件的標題和導語更吸引人……對徒弟,王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我們還結成互補關係,比如對某個題材,他負責拍攝和製作視頻,我負責圖片和文字,然後共享,分別形成視頻報道和平面報道,再發給對應的媒體,一‘魚’多喫,大大提升了發稿量。”他說。

  援疆終有歸期。在王靖看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培養更多鄯善本地優秀文化宣傳人才,纔是做好“文化潤疆”工作的根本。

(爲鄯善縣融媒體中心新聞採編人員上培訓課)

  所以,除了“一對一”指導阿不來提·阿不裏米提外,他還多次受邀爲鄯善縣融媒體中心的編輯記者上培訓課,在新聞寫作、新聞攝影等方面毫無保留分享心得。

  援疆男兒有雄志,只嘆忠孝難兩全。談及援疆工作,他難掩遺憾:父母70歲大壽、妻子40歲生日、母親心臟病住院、兒子中考,他均未在家人身旁。

  “這些遺憾,只有用出色的工作業績來彌補了。”他一邊說着話,一邊收拾筆、採訪本、相機和手機穩定器,爲第二天的採訪作準備。(湖南援疆 劉慧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