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馮櫻子 北京報道

近幾年,AI醫療影像飛速發展,在全世界掀起了“AI+醫療”的熱潮。人工智能產品也從最早的肺結節領域不斷拓展,延伸至心臟、腦部、內分泌、病理、超聲等衆多方向。

1月22日,人工智能深至科技宣佈完成B輪億元級融資,本輪融資由GGV紀源資本領投。深至科技創立於2018年,專注於超聲AI研究,是一家擁有原研底層算法的超聲人工智能公司。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深至科技總共完成了三輪融資,分別是舜懿資本領投的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美年健康領投的數千萬人民幣戰略融資;浙商創投領投的數千萬人民幣戰略融資。此外,深至科技還在2019年完成了紫牛基金領投的天使輪融資。

據深至科技CEO朱瑞星透露,本輪募集資金將被深至科技用於加速超聲產品的深化與商業化的加速。

超聲市場需求巨大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我國超聲保有量約爲19萬臺。對比同期醫療器械數據可見一斑。同一節點上,DR市場保有量約爲5.5萬臺;CT保有量約爲2.2萬臺;內鏡保有量約爲2萬臺;MRI市場保有量爲9255臺。

高保有量對應的是高需求。2020年,中國超聲檢查人次約爲20億次,僅美年大健康一傢俬立體檢機構,其年超聲檢查便多達2000萬次。因此,如何提升醫生對於超聲影像採集效率與準確率,是該領域一個重要的機遇與挑戰。

更爲嚴峻的是醫療人才資源匱乏問題。世界上有5000萬醫生,但其中只有2%掌握了使用超聲掃描的技能。與放射科影像分析不同,超聲診斷需要採集不同切面的動態圖像進行實時診斷,其圖像獲取和診斷非常依賴醫生經驗,這一門檻限制了超聲在基層醫療的使用。

儘管各類形態的超聲已在技術上足夠成熟,但對於不少基層醫療機構而言,仍缺乏足夠具備充分診斷經驗的醫生。換言之,只有超聲使用門檻的降低,才能讓超聲成爲真正普惠、便攜的診斷工具。

人工智能的出現爲解決超聲普惠問題帶了處方。一方面,AI可以使大型超聲設備更加智能,成爲集數據採集、管理、分析於一體、融入深度學習的智能終端;另一方面,AI可以降低超聲的使用門檻,讓更多非專業的醫生學習超聲,破解醫療結構性矛盾必不可少的環節就在於“檢”,最終賦能基層。

朱瑞星認爲,對於臨牀專科化的醫生而言,AI能夠提供事中與事後的質控。“每次超聲掃描醫生需獲取符合質控要求的數個結果,但由於壓力、角度都會影響圖像,並非每次結果都能準確有效。爲了防止無效的切面採集,深至科技的AI會對生成的影像進行實時判別,整個分析過程延時控制在10ms-50ms。這樣的採集將不僅侷限於超聲科之中,還可用於泌尿微創外科、內分泌科的臨牀穿刺場景之中,爲手術提供引導、評估。”

AI輔助決策下,最爲直觀的結果,是醫生有限時間的再分配。過去,他們常常將70%的精力置於細節工作上,而把僅剩的30%精力放在決策性工作上。AI介入之後,醫生可以將更多的時間專注於更有價值的決策工作上。

“超聲本身具有無輻射、可重複診斷等特點,在疾病診斷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超聲圖像的識別具有動態性,且需要具備豐富經驗的醫生進行動態操作,使其具有較高門檻。”美年大健康董事長俞熔則表示,深至科技專注超聲AI領域。目前,雙方正共同探討在美年使用人工智能進行超聲質控的相關流程和規則,避免因醫生疲勞造成漏檢,提高陽性檢出率。

基層醫療蘊含更大機會

實際上,基層醫療是一個更大的市場,這裏存在超過90萬家醫療機構。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朱瑞星介紹,深至科技要做兩件事。

“第一步是降低超聲的使用成本。我們以軟件方式提升超聲硬件性能,這意味着基層醫療在採購超聲設備時有了更多的選擇。同時,我們將配合醫療機構對醫生展開系統化的超聲培訓,以幫助更多醫生有效使用超聲設備。”朱瑞星說。“過去,培養一個合格的超聲醫生需要3-5年時間,如今有了AI之後,我們將立足於基層培訓體系,更好地滿足醫務工作者的需求,推動超聲培訓流程更佳流暢,更爲貼近基層使用場景。”

“第二步是通過AI降低醫生使用超聲的門檻,輔助醫生進行超聲診斷,這也是現階段AI的核心能力之一。這一步考驗的是深至的硬實力,自然也是深至的壁壘所在。事實上,除了海量數據的加持,深至擁有自研的超聲AI底層算法,能夠提供接近於‘1’的敏感性與特異性。”

2020年2月,美國FDA首批Capture Health開發的人工智能超聲影像輔助系統,爲超聲影像帶來新的機遇。回顧國內,2020年全年共有9個人工智能影像產品獲批三類證,該賽道雖與超聲影像存在一定差異,卻也彰顯了器審中心推動醫療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的決心。

如今,深至科技AI超聲輔助診斷病種涵蓋甲狀腺、乳腺、肝臟等二十餘病種,產品服務了超過600家醫院, 在超聲硬件、人工智能系統、芯片、雲計算方面獲超過50個國內外專利,成爲一家掌握動態醫學影像分析的超聲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深至科技方面介紹,其下一個目標,是加速產品三類證審批,實現落地到商業化的轉化。

“設備小型化+AI賦能基層醫療是一個有巨大潛力的方向。”GGV紀源資本執行董事吳陳堯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表示,經過長時間的研發和積累,深至的AI技術已經可以極大的降低超聲技術的使用門檻,從而惠及更多的患者和醫生。

同時,基層醫療市場在中國乃至全球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醫療變革中,將創造巨大的需求,而人工智能+掌上超聲只是深至科技切入這個市場的第一款產品。我們相信在董事長張卓和CEO朱瑞星的帶領下,深至科技將成爲科技賦能基層醫療的平臺型企業,不斷爲基層醫療的市場推出既有技術領先性又能夠落地的產品,創造長期的社會價值,吳陳堯提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