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級醫院評審和公立醫院績效考覈工作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醫療設備的質量安全顯得尤爲重要。醫療設備的危害是一種潛在的損害,直接源於醫療活動固有風險、儀器故障、設備操作不當和設備使用的風險。美國急救醫學研究所(ECRI)發佈的《2017-2020年十大醫療技術傷害》中提到,因醫療設備的不當使用造成的傷害就有17類,佔比高達42.5%。

醫療設備的規範使用是醫療安全的有力保證,因此,醫院應充分重視醫療設備使用培訓工作,以達到提質降本保運維的目的。

使用培訓跟不上,設備“不會用、用不好”

醫療技術的發展離不開醫療設備,但醫院資金有限、場地有限,費盡心思買回來的醫療設備,卻經常面臨開機率低、功能利用率不足、成本效益不盡如人意以及醫療傷害的賠償和訴訟等難題。以常見的急救/生命支持類醫療設備爲例,我院共有此類設備數千臺件,數量多、分佈廣,根據2018年的維護和檢測數據,因操作不當造成的故障率佔比高達54%,造成極高的使用風險和極大的資源浪費。可見,確保急救/生命支持類醫療設備的使用安全尤爲重要,一旦在使用中出現故障,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

但是,各醫院針對醫療設備使用的培訓多停留在形式上,效果不佳。經過調研發現,各醫院開展的醫療設備使用培訓主要有:新設備的安裝培訓,醫療設備管理部門組織的集中培訓,廠家工程師組織的培訓和臨牀科室內部組織的培訓等。形式以大課制、PPT授課、口頭講述或理論考覈爲主。

上述培訓方式存在幾點問題:培訓覆蓋面窄、積極性差、效果不佳,且缺乏系統的培訓體系;培訓缺乏相關資料,形式大於內容;培訓考覈結果與醫療設備使用關聯性不強;組織者、受訓者積極性不高,風險意識淡薄;醫療設備使用科室、醫療部、護理部與醫學裝備管理部門缺乏溝通合作;醫學裝備管理部門缺乏系統持續的使用培訓計劃,未能形成合理、健全的醫療設備使用培訓管理體系。

找依據建體系,把培訓送到臨牀

《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國務院第680號令)《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2011年版)》等法規和標準,都明確要求醫療設備管理部門對臨牀使用科室開展醫療設備培訓考覈工作。

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的《國家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年度報告》也要求加強對醫療機構設備的使用培訓,包括設備的操作規程、運行環境要求、易損件的使用壽命等,並建議醫療機構詳細閱讀設備使用說明書,熟悉操作規程和使用注意事項,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的要求保證設備運行環境。

同時,結合我院臨牀工程師的工作經驗和多年的維修保養數據,我們認爲,從使用環節入手,開展醫療設備使用培訓考覈工作,降低不當操作率、控制高風險類醫療設備使用風險勢在必行。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覈工作的意見》,也明確要求醫療設備管理部門對臨牀使用部門開展大型/精密儀器和急救/生命支持類醫療設備培訓考覈工作。該項指導意見的出臺,有力支撐了我院已開展的使用培訓考覈工作。

在上述相關文件的指導下,我院圍繞患者安全,基於ISO9000質量標準,在制度、課程、講師三要素上下功夫,建立了以患者安全爲中心的醫療設備使用培訓模式:在醫療器械臨牀使用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以目標、量化、協同、改善爲管理思維,利用MDT模式,開展醫療設備管理培訓、醫療設備驗收時操作培訓、大型/精密醫療設備使用前培訓考覈、急救/生命支持類醫療設備專項培訓考覈和特種設備專項培訓,實現使用人員、臨牀工程師、管理人員、代理商、廠家全覆蓋,並持續改善,保證培訓質量。根據醫療設備的使用和分佈特點,因地制宜地實施培訓,真正實現降本增效,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以急救/生命支持類醫療設備爲例,我院按等級醫院評審中“應急調配”的要求,按照“上下3層樓、遠近100米”劃分區域,區域內儘量配置同品牌的急救/生命支持類醫療設備。區域內的急救/生命支持類醫療設備按照“441”(4個學員小組、4位臨牀工程師、1個小時課程)的模式,以小班教學、跟組指導、現場考覈與糾錯的方式開展專項培訓。

醫療設備管理部門聯合醫療部、護理部與績效考覈管理部門共同擬定《醫療設備使用培訓管理辦法》,並以紅頭文件形式面向全院發文。將大型甲乙類醫療設備、單價100萬元及以上醫療設備、精密易損類醫療設備和急救/生命支持類醫療設備納入培訓考覈範圍,培訓的方式主要有安裝培訓、使用前培訓、專項培訓、技術指導與再培訓等,培訓考覈合格後方能上崗。醫療設備的培訓考覈結果與科室、個人月度績效及下年度醫療設備計劃掛鉤。

醫療設備使用培訓內容包括政策法規、理論知識、使用規範操作、設備維護保養、常見簡易故障處理、設備風險認識。根據培訓對象的不同,確定不同的培訓內容。培訓課程根據培訓效果進行持續改進,建立培訓教案庫。

醫院組建醫療設備教學與培訓工作小組,培養講師的業務能力和學習能力,迅速提高講師撰文、製圖、製作PPT的能力,提升技術管理水平。利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交流,拓寬視野,樹立自信。讓工程師走上講臺,在院內外作學術交流、培訓授課。同時,醫院還積極參賽、辦賽,強技能,厚底蘊。

兩年多來,經過百餘場系統培訓,我院已形成“送培訓到臨牀”的良好機制,臨牀工程師的技術水平與綜合能力顯著提升,醫務人員形成了規範使用醫療設備的良好習慣,降本增效初見成效。例如,急救/生命支持類設備因不當操作導致的故障率由54%降低至19%,大大降低了醫療設備的人爲故障。在2020年抗擊疫情中,每一個醫護人員都能規範操作醫療設備,快速投入戰“疫”,合理控制使用風險,高效救治患者。

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院長 王高華

審覈:曹政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