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各地陸續報出“復陽”者,會感染別人嗎?

是否具有傳染性,取決於該人員體內病毒的存活情況,也受病毒量的影響。

1月24日,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對113萬人的核酸檢測中,發現1人初篩陽性,且該人曾感染新冠。

病癒後陽性意味着什麼?是否還有傳染性?類似案例多嗎?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北京某三甲醫院感染科專家,對此進行分析。

曾經上海入境確診並治癒 不排除“復陽”可能

昨日,北京市西城區通報了核酸檢測情況。2021年1月22日到23日,西城區分批次對居民和駐區單位工作人員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完成了1130680人檢測。其中,僅1名人員初篩陽性,其餘均爲陰性。該人員於1月22日16時39分在什剎海荷花市場檢測點接受檢測。

西城隨後對該人員複覈發現,其爲2020年8月經上海入境後診斷的確診病例並治癒,符合相關規定後於10月入京。

通報中稱,該人員已轉至定點醫院做進一步診療,目前,正在組織專家對其進行會診。不排除“復陽”的可能。

追問1

是否有類似“復陽”案例?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從去年武漢疫情開始,一些地方就陸續報出“復陽”案例。

去年8月12日和13日,湖北荊州、上海各通報了一例新冠肺炎治癒數月後“復陽”病例。其中,湖北荊州一例爲去年2月曾確診的女性,治癒數月後,8月9日再次檢測爲陽性;上海一例外地入滬就醫患者,去年4月確診、7月結束隔離,去年8月10日,再次檢出核酸陽性。

去年11月4日,北京一名入境進京人員咽拭子陽性。該病例去年10月14日在國外進行新冠核酸檢測陽性,10月21日、10月30日兩次檢測爲陰性,11月3日入境抵京,在集中隔離酒店接受閉環管理,之後確診爲“復陽”病例。

在上海市今日舉行第94場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介紹,上海也曾發現“復陽”病例。

追問2

病癒後再次核酸陽性,有哪些可能?

一位曾支援武漢抗疫的北京某三甲醫院感染科專家分析,就目前有限的信息分析,核酸再次檢出陽性有幾種可能性。

一種可能性是患者體內的病毒並未全部“清零”,一直存在。之所以達到出院時核酸陰性的標準,可能是核酸檢測時由於各環節因素而得出了“假陰”的結果,也可能是經過治療,患者體內的病毒載量下降,降低至檢測的最低閾值。

“任何檢測方法都是有極限的,只有達到一定的閾值纔會被檢出。如果沒達到最低的檢出量,得出陰性結果是很正常的事情。”該專家表示。這種情況下,病毒可能潛伏在患者體內,當患者抵抗力下降、病毒捲土重來,最終可以被檢出。

另一種可能性,是第一次治療期間,患者體內的確無病毒殘留,但由於個體免疫特點,沒有產生抗體,或抗體持續時間較短,或產生的抗體不足以完全免疫第二次感染。也可能是第二次陽性時,感染的是與首次不同的變異病毒。這些判斷,需要得出兩次感染的病毒全基因測序結果後方能進行。

他表示,任何疾病都有普遍規律與個體差異,新冠肺炎同樣如此。有“復陽”、二次感染病例並不奇怪,但也都是小概率事件。

追問3

“復陽”者還有傳染性嗎?

上述專家分析,是否具有傳染性,取決於該人員體內病毒的存活情況,也受病毒量的影響。從理論上說,只要測出的的確爲活病毒,而不是病毒基因片段,就有傳染性。

不過,有傳染性也不意味着就會在現實生活中感染他人。“並不是說吸入一個病毒就會被感染。‘復陽’者體內的病毒可能非常少,不足以使他人感染。”他說,加之疫情持續一年多來,公衆的防護意識加強,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等舉措到位,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風險。

根據西城通報的結果,對其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觀察和核酸檢測,涉及場所進行環境檢測和消毒,相關人員及環境樣本核酸檢測結果均爲陰性。

責任編輯:賈楠 SN24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