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核酸檢測不是好生意

來源:燃次元

作者 | 馮曉亭

編輯 | 趙   磊

今天是春運第一天,有很多歸鄉心切的人已經踏上了旅途,但是在此之前,他們要先拿到回家通行證——核酸檢測證明。

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冬春季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農村地區返鄉人員需持七日內核酸檢測證明,並在返鄉後第7天和第14天分別做一次核酸檢測,返回城市人員則遵守目的地疫情防控要求即可。

但是隨着春節臨近,多地陸續出臺細則,幾乎都比衛健委的要求更爲嚴格,不管城市還是農村,不管去哪裏,核酸檢測證明幾乎成了繞不過的一道手續,巨大的需求也讓很多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北京)公立醫院120元一次,第三方機構一次收費在100-300元不等,現在國家要求返鄉就得做一次新冠肺炎核酸檢測(以下簡稱‘核酸檢測’),我覺得這生意絕對比賣口罩好!”

在國務院發佈《方案》後,在家待業的夏炳就開始爲他的“創業計劃”做着前期準備工作。

“交通運輸部預計2021年全國春運期間發送旅客在17億人次左右,日均差不多4000萬人次。”在看到這條快訊時,夏炳覺得自己太有“先見之明”了,於是他開始通過網絡社交平臺,嘗試獲知試劑盒的成本,在他眼裏,核酸檢測所用到的最大成本支出就只有試劑盒。

“我做過核酸檢測,不就是工作人員拿着棉籤在我喉嚨裏刮一刮,棉籤的成本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但夏炳發現,自己“發財夢”很快就醒過來了,“在網上查詢有關申報條件時,我才知道有那麼多的要求。此外,我還發現2020年3月份便有人在論壇裏討論核酸檢測收費的問題,我才知道原來防疫服和人工成本比試劑盒還貴。”

業內人士卡布達告訴燃財經:“一次核酸檢測包括物料成本、運輸成本、人力成本、儀器成本等衆多方面。一個具有檢測能力的實驗室需具備齊全的儀器,生物安全櫃、核酸提取儀、PCR擴增儀等機器價格並不低。”

實際上,和夏炳一樣想投身核酸檢測業掘金的人並不少,而最後往往也和夏炳一樣,被行業的高門檻攔截在外。與此相對,核酸檢測概念股在資本市場中深受熱捧,開展核酸檢測業務的多家公司的股價節節攀升,早在2020年3月,國家鼓勵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核酸檢測之時便有了上漲的苗頭。

從武漢全員免費核酸檢測起,每次局部爆發之時,各地基本按照“應檢盡檢、願檢盡檢”的原則,在定點區域範圍內開展免費檢測。從武漢10天完成990萬人全員檢測,到青島5天完成1089萬人全員檢測,再到石家莊3天完成1100萬人全員檢測。不變的檢測方式,變的是檢測速度大幅提升。

某地疾控中心工作人員認爲,核酸檢測效率的大幅提升,與第三方檢測機構數量的增多以及試劑盒、防護服等物料充足有很大關係。

華安證券在1月21日發佈的《醫療器械行業點評:春節期間返鄉人員核酸檢測政策點評》顯示,通過對返鄉人數和檢測次數的估算,預計核酸檢測產品的總規模爲150-300億元,核酸檢測服務的規模爲600-1200億元。這意味着春節返鄉有關政策的後續實行,將分別給核酸檢測產品的生產廠商和檢測服務提供商提供百億和千億級別的市場增量。

無論如何,核酸檢測現今已成爲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的常態項目,這是一門擁有千億規模的好生意,但也是衆多投機者“可望不可即”的生意。

核酸檢測報告是個通行證

“從前,鄉愁是一張張火車票,而現在,鄉愁是一張張核酸檢測報告。”在得知春節返鄉相關防疫工作要求後,在北京實習的幸苗將網上看到的這個段子轉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動態發出不久後,便引起不少同是在外工作的朋友的共鳴。

按照國家衛健委發佈的信息,返鄉人員需持有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且每隔7天還要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幸苗向燃財經訴苦,“我也知道這些措施都是出於防控疫情考慮,可我也是一名普通打工人,返鄉所產生的核酸檢測費用全部自費,而且有效期還只有7天。按照我的假期時長,我最少需要做三次核酸檢測,以北京公立醫院120元一次核酸檢測的價格爲例,我需要負擔360元的檢測費用,而我一天實習工資也才120元。”

然而,對於剛經歷過西城全員核酸檢測的陳丹來說,金錢顯得不太重要,耗費的時間才讓人心痛,“我整整排了三個小時隊才完成了採樣,終於能體會到網友所說的‘排隊一小時,檢測一分鐘’是什麼心情了。”

陳丹也對核酸檢測所花費的時間深感疑慮,因爲她身邊多位統一檢測的朋友,每個人花費的時間都不一樣。“我一位家住東城的朋友說他所在街道按社區統一組織安排居民分批次進行檢測,前後只花了20分鐘就完事了;和我一樣在西城的朋友也說,統一聽從社區安排,排隊時間不長;而另一位西城的朋友則排了接近四個小時隊。”

陳丹認爲,即便是同個區域不同社區和街道之間的檢測效率都會有所差異,那麼臨近返鄉前,在沒有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現場安排,需要個人自行前往核酸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的情況下,做一次檢測所耗費的時間可能更長。

“排隊時間太長了,我寧願選擇多花點錢找第三方機構上門檢測。”陳丹告訴燃財經,北京一次上門檢測的費用在250元左右,價格比公立醫院貴兩倍多,而如果是多人團體檢測情況下,第三方機構還會按照團體總人數進行降價。

圖 / 燃財經拍攝

與此同時,家住燕郊的在京工作者李輝收到了需要再次進行核酸檢測的通知。

“這該是我這個月以來的第四次核酸檢測了。”李輝告訴燃財經,第一次核酸檢測時間是1月8日,那日他原計劃如往常一樣與朋友拼車進京上班,結果還沒出發就收到“通勤人員進京,需持14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通知,而這規定在前一日下午便已經公佈。

爲了能夠進京上班,李輝一行人只得前往醫院做核酸檢測,但李輝低估了燕郊通勤人員的數量,“開車圍着燕郊繞了一圈,去的好幾家醫院都是爆滿狀態,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人數還算少的醫院,依舊排了好幾個小時隊。”

李輝原以爲在零下的寒風中排隊4個小時拿到的“進京通行證”,足以讓他往後14日內進京無憂。但事與願違,1月11日下午,他看到“倡導北三縣及其環境周邊區域入京人員居家辦公”的相關快訊,隱約覺得自己離居家辦公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果不其然,次日,環京多地緊急發佈全市做核酸檢測且要居家7天隔離觀察的通告。

李輝回憶,他在1月12日和1月15日分別參與了第一和第二輪全員免費核酸檢測,1月18日晚收到小區在19日解禁的通知,同時還組織了一次自費自願形式的核酸檢測。李輝並沒有進行18日晚的核酸檢測,他本着“試一試”的心態,如果進京還需要72小時以內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他再去醫院做一次,但好在1月19日進京一路順暢,檢測證明有效期從72小時延長到了14日。

“說實話,有條件我還是會選擇去醫院進行核酸檢測。給我進行兩次免費檢測的都是第三方機構,我能理解做檢測時錄入個人信息,可是我明顯感受到自從做了核酸檢測後,騷擾電話變多了,而且時間點正好是兩次核酸檢測後。

李輝認爲第三方機構存在泄露居民信息的嫌疑,但一切都只是猜疑,並沒有明顯證據指向第三方機構。

正常情況下,1月31日將是李輝再次進行核酸檢測的日子,對他來說,14天甚至有可能是7天一次核酸檢測或成常態化,畢竟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除了是返鄉人員回家的通行證,也是他上班的通行證。

核酸檢測的火熱生意

對於幸苗、陳丹和李輝來說,做一次核酸檢測以獲得一個通行“資格”的規定他們表示理解,“疫情當頭,注意防範,對自己也好對別人也好。”幸苗說道。但他們也對核酸檢測操作過程中存在的效率、費用、隱私保障等問題表示不解,其中他們最關心的還是檢測結果可靠性問題。

1月17日,官方通報了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核酸檢測結果被謊報一事,迄今爲止,該事仍在社會上熱議。“官方委託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都能出現謊報,太荒唐了。”陳丹認爲,雖然事發後當地迅速啓動應急預案,有效扼制事態的惡化,但她仍心存芥蒂,甚至開始懷疑核酸檢測的可靠性,“瞞報之前,就常有新聞報道感染者經過多次核酸檢測後結果才顯示陽性。”

對於陳丹的疑問,某地醫院檢驗科工作人員向建軍對燃財經作出的回答是,“核酸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受多方面影響,採樣水平、採樣人員操作、個體新冠病毒載量等因素都會對結果產生影響。不排除有些個別特殊病例,其自身攜帶的病毒載量非常微量,需要經過多次檢測才能檢測出來。”

向建軍強調,核酸檢測作爲常規的防疫工作,是防止病毒進一步擴散的重要手段,“核酸檢測結果的可靠程度還是很高的,多次檢測才顯陽性這種情況還是屬於小概率事件。”

此外,向建軍同樣認爲第三方機構瞞報、謊報檢測結果同樣也屬於小概率事件。“從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國內進行核酸檢測的次數有上億次,從事核酸檢測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在全國也有成百上千家,但一年來只發生了濟南華曦醫學檢驗實驗室一起事故。不可否認第三方檢測機構會存在些問題,但我們也要看到第三方檢測機構在提高檢測效率上所做出的貢獻。”

不可否認,自從證實核酸檢測是一個快速有效的檢測方式後,核酸檢測的需求一直存在,而隨着疫情呈現多地局部爆發和零星散發發展態勢,以及年前返鄉人員所需核酸檢測的要求推行,核酸檢測需求肯定會迎來井噴式增長。

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需求量大幅增加的同時,資本市場的反映也十分迅速,1月20日《方案》公佈後,A股與核酸檢測相關的概念股直線拉昇,其中還有多支股票漲停。

實際上,相關企業對自己的業績也是信心滿滿。根據明德生物在1月13日發佈的《2020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公司2020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4.4-5億元,同比增長959.58-1104.07%。

而據達安基因在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其對2020年度業績預計比明德生物還要耀眼,達安集團預計公司2020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20-2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69-2286%。

對核酸檢測需求猛增的現象,某省會城市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工作人員林美玲有切身體驗。“自從我升級微信版本後,‘忙’成了我這幾天微信的唯一狀態。”李美玲告訴燃財經,她所在檢驗實驗室除了承擔上海本地的核酸檢測外,還會承擔周邊一些城市的檢驗工作。

“在一些小城市或縣城的醫療機構或公共衛生機構不具備大量檢驗能力的情況下,他們會選擇和我們這樣的第三方機構進行合作。他們完成咽拭子採樣和樣本保管工作,後續在實驗室的工作則由我們承包。”

據李美玲透露,其所在公司在2020年5月份才通過審覈,成爲‘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業務貢獻的收入佔比最高。

核酸檢測有多賺錢?

“忙是真的忙,但報酬也挺喜人。”講到這,李美玲放鬆了語氣,“公司爲了激勵我們員工,年終獎也提前發了,據我預計,1月份到手工資會翻番。”李美玲覺得這一切都得益於公司領導的決策,“我們公司之前主要從事婦幼保健分子診斷,有HPV檢測、STD核酸檢測等產品,也算與核酸檢測有關係。”

據李美玲透露,第三方檢測機構並不像大部分人所認爲那樣,屬於“躺着”賺錢,“消費者以爲核酸檢測這一項目的完成只停留在‘幾秒咽部取樣’上,但是途中還有很多‘隱形成本’是消費者肉眼不可見的。”

在李美玲看來,“看不見的費用”纔是成本的主要部分,“具體成本是多少我沒法說清楚,但以我們公司情況來說,檢測業務的毛利率不足50%,淨利率在10%以下。倘若成本控制不好,甚至還有出現虧損的可能。

卡布達對此表示了認同,“暴利只屬於上游核酸檢測產品的生產廠商,對於檢測服務提供商,即第三方檢測機構而言,核酸檢測多環節所產生的人力、耗材、設備、運輸等費用,由此產生的成本負擔直接影響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盈利。”

卡布達告訴燃財經,第三方檢測機構爲了多盈利,還會選擇自行研發並生產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試劑盒生產的利潤很高,第三方檢測機構使用自己生產的試劑盒一來可以降低檢測成本,二來也可以對外銷售以賺取收入。”

擁有核酸檢測產品生產業務的達安基因,在其2020年半年度財報中也披露,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產品的毛利率爲85.39%,堪稱暴利。據其官方1月21日透露,試劑盒生產能力也由的原先標準產能5萬人份/日,提升到150萬人份/日。

華大基因告訴燃財經,目前華大基因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產能可提升至200萬人份/日。

此外,受核酸檢測所必需的物料產能提升,和第三方檢測機構數量增多等因素影響,核酸檢測項目費用也有所降低,不少省市也在進一步降低公立醫療機構核酸檢測項目的官方指導定價。1月26日起,海南省的最高指導價從160元/人次調整爲98元/人次,而北京早在2020年6月便將核酸檢測指導價由180元下調至120元。

上述疾控中心工作人員認爲,目前試劑充足、設備供應有所保障,所以在試劑成本和耗材成本普遍下降的基礎上,核酸檢測的定價也會相應下調。

雖然公立醫院與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定價不一致,第三方檢測機構可自行定價,但尚在合理範圍內。

“據我瞭解,雖然目前第三方檢測機構掌握自行定價的權利,但市場也沒有出現價格亂象。因爲官方已經給公立醫療機構確立了官方指導價,第三方檢測機構定價時也會參考指導價,與指導價持平。說實話,按照指導價,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盈利空間會十分有限,所以也就相應出現了一些第三方檢測機構提供‘非常規’增值服務的情況。”李美玲表示。

圖 / 燃財經截圖

與此同時,李美玲還覺得核酸檢測是門有“上限”的生意,“一天檢測2萬份核酸檢測樣本已經是我們實驗室的最大產能了,我們算過一筆賬,如果繼續擴充產能就得加大儀器、人員和實驗室場地的投入,我們在2020年就已經新購入了35臺擴增儀,2021年肯定不會再置新了,等疫苗研發取得進一步成效或新冠疫情徹底消失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需求肯定就趨於零,多餘的擴增儀最終只有閒置這一種下場。”

整個核酸檢測過程可分爲前端採樣和後端檢測兩部分,採樣過程時間不確定,在異地送檢的情況下,運輸途中也會消耗不少時間。而實驗室檢測過程則被李美玲稱之爲“苦差事”。據李美玲介紹,在實驗室的檢驗步驟只有兩部分,一是核酸提取,二是上儀器擴增,完成這兩步即可得出檢測報告。

“核酸提取基本都是靠人工完成,看起來只有一項工作,實則還得細分成好幾項內容,花上近兩個小時時間。先是配置試劑,然後等待標本滅活,滅活這一步驟可以有效降低其傳染性,對工作人員也是種保護,接着對標本進行編號及處理,最後纔是提取核酸樣本。”李美玲將所需工作一一告知燃財經。“人工處理完後,就可以上機進行擴增了,只需要等待一個多小時就能出結果。”

李美玲介紹,在正常情況下,一個標本需要在實驗室經過四五個小時才能得出結果,如果標本結果顯示爲灰區或陽性,則需要重複檢測。“核酸檢測量很大,對時效性要求也極高。中高風險地區核酸檢測一般次日即可出結果,普通的檢測則要求2至3日不等。”

現在就有些不走競標途徑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靠‘時效性’和‘高效率’等服務拉攏生意。”據李美玲介紹,核酸檢測常態化的過程,人們對核酸檢測自然也有了新需求,護士上門檢測、2小時內上門、12小時出檢測結果等服務,都是第三方機構爲了滿足人們的新需求而提供的增值服務。

核酸檢測比生產口罩門檻高多了

即便《方案》公佈後,核酸檢測成爲千億規模的市場,但多種因素搭建起的入場門檻,終究使核酸檢測不會成爲下一個“人人想分羹”的口罩製造業。

2020年12月,有關部門發佈了《關於印發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手冊(試行 第二版)》(以下簡稱《工作手冊》),該《工作手冊》適用於所有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醫療機構,對技術人員、標本採集、標本管理、實驗室管理、實驗室質量控制與管理、核酸檢測結果反饋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要求。

相較於開個口罩廠只需要一個許可證的基本要求,一個可以開展核酸檢測的實驗室需要擁有一定資質要求,以深圳去年3月公佈的信息爲例,第三方檢測機構所需資質和條件有4項要求,分別是持有有效《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經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生物安全備案、經省級臨牀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備案、有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防護裝備儲備。

圖/ 《在一起》

資質要求便先將大部分“門外漢”攔截於門外,此外對從事檢測工作的技術人員的基本要求,足以使得核酸檢測成爲一個高門檻的生意。

從事採樣的工作人員要經過生物安全培訓,培訓及格才能上崗,此外從事檢測的工作人員,除了有相關專業的學歷或職稱要求外,還需有2年以上的實驗室工作經歷和基因檢驗相關培訓合格證書。“檢測人手不足也是阻礙我們公司繼續擴大業務的原因之一,符合條件的技術人員太少了。”李美玲說道。

“有錢賺是好事,但是核酸檢測從業者也要時刻將‘合規’作爲不可逾越的紅線。”卡布達感慨道,“說實話,我也對同行‘謊報檢測結果’一事感到十分無語。我覺得作爲第三方檢測機構,最重要的是‘合規’,合規當然也包括很多概念,不僅是技術人員操作需要合規,對質量控制、實驗室管理等方面也需要合規。”

核酸檢測就像一陣風,最終也難成爲一門好生意。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夏炳、幸苗、陳丹、李輝、向建軍、林美玲、卡布達均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