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儘管券業普遍獲得了大豐收,但對廣發證券投行來說,是不容易的。

隨着康美藥業相關的處罰落地,廣發證券投行的保薦機構資格被暫停半年、債券承銷業務被監管暫停受理一年。

直到十天前的1月20日,廣發證券才終於迎回了自己的保薦資格。而債承受理還要再等半年。

處罰的落地,給廣發投行帶來不小的衝擊。不僅2020年一年出走三分之一的保代,還對其他券商“拱手相送”了39個IPO項目。

剛剛恢復保薦資格的廣發,隨着證監會通報了宜華生活的違規情況,或許又一次會被自己服務的客戶“拖下水”。

保代主要出走國君,項目卻被華泰拿走

根據證券業協會備案,2020年,廣發投行一共出走了83名保代。其中,63名是老保代,20名是過去一年取得保代資格的年輕保代。

從保代們的去向來看,老保代們更傾向去國泰君安,而新保代們更多去了中金公司。

個人的離職及就職,往往由多種因素決定,但整體數據仍然有一些共性。

有投行從業者稱:“2020年中金公司在大面積招人,對於缺乏資源的年輕人來說,去中金公司可能意味着:即使當年項目沒做完,也能有穩定高薪。另外,由於中金公司的項目往往比較高大上,年輕人也更願意在中金的平臺上積累資源。”

即使廣發證券不少保代流失到了國君和中金,但IPO項目,卻主要流失到了華泰證券中泰證券手中。

2019年末,廣發證券的輔導中IPO項目共有61項,但到了2020年末,輔導中項目只剩22項。

2020年,廣發證券的增量IPO項目只有9例,但丟失的IPO項目,卻高達48例。其中,9個項目終止輔導,39個項目轉移到了其他券商。其中,華泰聯合和中泰證券,從廣發的手裏拿走了最多的項目。

而帶走最多保代的國君和中金,也不過分得了一兩個IPO項目。

也有券商人士坦言,廣發的項目並不一定都是“香餑餑”,要各家券商要去搶:“廣發有個輔導的IPO項目,想找我們來接手,但可能過不了我們公司的風控,最終還是拒絕了。”

才從康美緩過來,又要陷宜華風波?

保代人員的大幅流失,以及丟掉了諸多IPO項目,主要原因是康美藥業牽連而起的監管處罰。好在,今年1月20日開始,廣發證券的保薦資格得以恢復。

但是,氣還沒喘多久,廣發證券服務的客戶宜華生活又將面臨監管處罰。而廣發證券作爲中間券商,免不了會受到牽連,只是受到何種程度的牽連,目前還不得而知。

1月29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證監會通報宜華生活涉嫌信息披露違法案件的情況,2016年至2019年定期報告存在嚴重虛假記載,其中,包括虛增利潤、僞造銀行單據和僞造資金往來等,目前案件進入行政處罰程序,證監會將從嚴追究違法主體的責任。

證監會還稱,初步查實,宜華生活2016至2019年定期報告存在嚴重虛假記載。一是通過虛構銷售業務、虛增銷售額等方式虛增利潤20餘億元;二是通過僞造銀行單據等方式虛增銀行存款80餘億元;三是未按規定披露與關聯方資金往來300餘億元。

宜華生活在1月30日的公告中也稱,證監會立案調查的事項如果觸及法律法規規定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的,公司股票將面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風險。

但是,作爲宜華生活2015年發的兩筆五年期債券——“15宜華01”、“15宜華02”的主承銷商、以及作爲2015年宜華生活重大資產重組的財務顧問,廣發證券在發佈的《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宜華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現場檢查報告》中稱

通過本次現場檢查,獨立財務顧問認爲:宜華生活公司治理結構不斷完善,已建立較爲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嚴格執行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及時、準確、完整;資產完整,業務、財務、機構、人員保持完全的獨立性,不存在關聯方佔用公司資源的情形;公司不存在違規擔保的情形;公司關於重大投資及關聯交易事項審議程序合規,且充分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不存在違法違規現象;不存在違反承諾的情形;公司主營業務及經營模式未發生重大變化,所處行業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整體經營情況良好。

據證監會通報,宜華生活自2016年開始財務造假,至2019年,涉及金額在400億左右,幾乎相當於半個康美藥業的造假額。

2020年7月,兩筆“15宜華”債即將到期的時候,作爲債券主承銷商兼託管機構的廣發證券,不斷召開債券持有人會議,提出延期兌付的議案。

目前,證監會對宜華生活的財務造假最終結果還未出來,而這,或許又將成爲另一把懸在廣發證券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作者:王媛媛 編輯:張婷)

相關文章